閱讀629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經參頭版:投融資體製改革劍指農村“找錢難”

農村投融資體製改革是下一步“三農”工作的重點,目前農業投資的主體是財政,而未來必須要以財政作為杠杆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資農業。

8月底召開的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製的意見》。會議指出,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製,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要加強財政支農政策頂層設計,優化財政支農投入供給,推進行業內資金整合與行業間資金統籌相互銜接配合,理順涉農資金管理體係,創新涉農資金使用管理機製,改革和完善農村投融資體製,切實提高國家支農政策效果和支農資金使用效益。

這並非是今年政府首次強調要改革農村投融資體製,實際上政府已連續出台多個相關政策文件。2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製機製的指導意見》,部署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製機製。6月份,財政部、農業部發布了《關於深入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提出重點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綠色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農產品物流與交易平台、“互聯網+”現代農業等六個重點領域。

這些推進農村投融資體製改革的文件,共同強調了構建多元化農業投融資的新格局,就是要在原有政府投資的基礎上,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第一產業。為了增加“三農”投資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政府的紅利措施包括健全定價機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土地政策傾斜等。

多年來,農業農村發展“找錢難”的情況突出,農業經營成本高、風險高、信息不對稱、供給不足等核心問題仍有待解決,因此“三農”投資者多少都有“國字號”背景而鮮見私營部門。上述政策的出台,可視為打破長久以來農村投資困境的第一錘。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改革已迅速從文件上的白紙黑字進入實踐階段,政府已在嚐試用財政作為杠杆,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一個月前,國家發改委和農業部共同組織篩選了農業領域第一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試點項目,河北、江蘇、安徽等省份的20個項目入圍。

推進農業PPP,讓社會資本參與現代農業發展和改革具有重要意義。PPP模式適用於具有公共服務屬性、政府無法獨立承擔、期限較長又具有微利的項目,農業的發展建設與PPP模式的特點不謀而合,且市場規模巨大。需要注意的是,農業PPP一定要站在現代農業發展的角度去優化機製。讓社會資本參與農業項目的前提是保證收益率,要通過現代農業的發展,實現規模化、分工化、技術化、職業化,從而增加社會資本的收益率。

目前來看,政府在推動農業投融資體製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兩件事。一是要保證原有的財政投入部分,完善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製。二是要繼續進行創新性探索,要探索通過股權債權融資、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拓寬農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募集資金,用於現代農業項目建設。此外,在一些基礎項目上,政府要真正實現從微觀向宏觀、從審批向監管、從項目安排向製度供給的轉變,要真正做到政府投入與社會資本有機結合,創新農業投資模式,提高投資效率。

(原標題:投融資體製改革劍指農村“找錢難”)

最後更新:2017-09-08 09:03:05

  上一篇:go 資產運作可能影響業績 友好集團被上交所問詢
  下一篇:go 漢王科技老板娘“趁熱”套現 熱門股大漲後股東減持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