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汽車大全
征地製度改革需克服兩大難點
權威消息日前證實,原定於今年年底結束的農村土地征收製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宅基地製度等三項改革試點工作,將延期至2018年底。據悉,33個試點地區改革工作推進順利,下一步計劃把宅基地改革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而征地製度改革則在醞釀製度性安排和長效化機製。
征地製度改革因涉及征地範圍、拆遷模式、補償安置方案等,一直備受各界關注。從目前的改革試點來看,征地製度改革能否順利推進,關鍵在於相關利益方能否打破原有思維模式。
當前,由現行征地製度引發的一係列矛盾,與現行法律法規執行不到位有關,也與征地範圍過寬、征地補償標準差異較大、安置方式單一、征地程序不規範等有關。在新修訂的法律中,土地征收製度將出現明顯變化,其中包括縮小土地征收範圍和改變現有補償方案。
縮小征地範圍是征地製度改革的首個難點。一方麵,現行的土地征收製度已經成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另一方麵,地方政府可以借助征地過程中的主動權,來自主安排和配置土地。一旦縮小征地範圍,意味著一些高度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將缺少改革的積極性和推進動力。
實際上從改革思路看,縮小征地範圍背後蘊含的邏輯是,既然是為了公共利益征地,那麼被征收人的補償權益就應當依法保障。如果不能保障,則說明相關項目的建設未能完全契合“公共利益”,因而得不到足夠的補償資金支持。一方麵縮減征地範圍、數量,一方麵保障征地的補償按時、足額到位。
另外一個難點是征地補償安置標準,現行補償方式和標準已不能完全體現被征地農民的權益。既然是補償,就應該對征地時的實際土地用途進行補償,反映土地補償費的土地價格應該是市場價格。此外,征地補償應該引入市場機製,以市場價值進行補償,而市場價值可以通過評估確定。有業內專家指出,現有補償方式落後於時代發展,導致土地價值在補償環節被低估。此番修改,將有望切實提升農民在征地中所獲取的補償。
從征地製度改革試點地區的落實情況來看,幾個試點地區的改革推進超出預期,這也是包括征地製度改革試點在內的三項改革能夠擴圍並延期的原因。例如,廣西南寧市是最早進行征地製度改革試點的三個試點市之一,當地在補償機製上創新思路,前後經過五次調整,通過逐步縮小征地區片補償標準差距,有效解決了征地標準補差問題。
不過,在當時公布的33個試點地區中,涉及土地征收製度改革的隻有3個,這被外界解讀為,相較於其他兩項改革,征地製度改革推進難度更大。有權威人士曾指出,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財政收入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而縮小征地範圍與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很難平衡。此外,在縮小征地範圍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征地補償標準,對地方財政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土地製度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性製度,改革完善包括征地製度在內的農村土地製度,還需要在製定征地補償標準方麵重點堅持公平合理補償,最終建立起長效的多元保障機製。
(原標題:征地製度改革需克服兩大難點)
最後更新:2017-09-26 01: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