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9
汽車大全
新政後減持更密集?1個月165公司發356份減持公告
“史上最嚴”的減持新規出台一月多時間,到底管不管用?答案出人意料,新規發布後,更多上市公司開始發布減持計劃。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5月28日新規生效以來,兩市共有165家上市公司在一個月多時間裏,密集發布了363份減持公告,相較之下,今年上半年發布過減持計劃的公司合計也隻有356家、減持計劃合計727份。
這意味著,過去一個月的減持計劃數量已經占據了今年以來的一半左右。同時,如對應當前股價保守估算,假設上述減持計劃全部完成,減持市值將達到1098.73億元,其中有432.96億元來自5月28日後發布的減持計劃,市值占比接近40%。
值得留意的是,7月還將迎來解禁小高峰,也給市場增加了減持壓力。
數據顯示,7月份將解禁165.72 億股,涉及市值2171.47億元,解禁市值環比增長46.16%,成為今年年內的第六大解禁月份。解禁市值中有179.92億元市值是來自2016後上市的新股解禁,其中最大解禁新股是玲瓏輪胎,將在本月解禁43.64億元。
此外,A股市場6月份難得重回淨增持,重要股東共計淨增持7.22億股,合計共淨增持63.37億元,為今年以來首次淨增持記錄。其中,東方園林的員工持股計劃共計增持7526.41萬股,對應當前市值12.41億元,成為6月份的最大增持力度個股。
減持計劃持續增加中
盡管發布減持計劃在今年上半年並不罕見,但減持新規的正式實施,似乎還加速了減持計劃的密集發布。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以來A股共發布了725份減持計劃,共涉及356家上市公司,按照減持計劃的上限計算,合計將計劃減持101.69億股,如參照目前股價估算,計劃減持市值合計達到1098.78億元。
有一半的減持計劃是在5月28日後發布。據統計,新規生效以來,兩市的165家上市公司合計發布了363份減持公告,減持股數最高可到31.51億股,減持市值最高達到432.96億元。
通過表格我們也可以看到,今年以來出現了兩個減持計劃發布高峰,一次出現在1月份,該月共發布了123項計劃,一次就是出現在了今年6月份,該月共發了341份減持計劃。
就計劃減持市值來看,新規實施後減持力度最大的公司是分眾傳媒,公司在6月17日共發布了兩項減持計劃,對應目前股價,涉及減持市值合計超過170億元。
根據6月17日公告,分眾傳媒原第二大股東Power Star(HK)計劃在公告發布後的3個交易日後、6個月內,最高累計減持不超過6.48億元股,即不超過分眾傳媒總股本的7.41%,對應當前股價,最高減持市值達到89.14億元。
同時,第五大股東Gio2(HK)也計劃減持不超過5.91億股,即不超過分眾傳媒總股本的 6.77%,對應目前股價,最高減持市值達到81.38億元。上述兩份減持計劃合計,分眾傳媒最高減持股數達到12.39億股,合計減持股權最高達到14.18%。
值得留意的是,還有股東早就實施了減持行動。
6月30日,分眾傳媒公告稱,原公司第四大股東Giovanna Investment Hong Kong Limited於2017年2月14日至6月29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2.1億股,占總股本的2.40%,套現超27億元。本次減持後,Giovanna Investment(HK)持有公司股份4.7億股,約占總股本的5%,不再是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
除此之外,計劃減持市值較高的上市公司還包括天海投資、雅戈爾和冀東水泥,計劃減持的上限股數分別達到4.19億股、2.15億股和1.01億股,參照目前股價估算,減持市值分別達到24.09 億元、21.79 億元和16.07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公司股東發布減持計劃,但並非意味著減持計劃會全部得以實施,而即便實施,也未必會以上限完成,因而上述涉及市值計算均為估計值。
為什麼減持新規發布後減持計劃反而增加了?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減持新規對特東股東設置了時間和規模要求,使得相關股東的減持的“限額”變得稀缺,甚至會被理解為“配額”,可能會強化股東充分利用額度盡快減持的動機。
具體而言,新規要求,大股東或特定股東連續90個自然日內,通過競價/大宗交易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2%;同時,持有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在解禁後12個月內競價交易減持比例不得超過持有量的50%。
新規發力,6月難得重回淨增持
去年熔斷行情過後過後,A股市場似乎已習慣了持續性的淨減持,即便是在今年強勢的白馬股行情帶動下,這一減持浪潮仍沒有得到遏製,但現在這一趨勢,似乎有望被史上最嚴減持新規打斷。
回顧年內減持數據,不論指數漲跌,減持都兀自巋然不動,前5個月累計減持市值超過240億元,其中2月和3月是上半年的減持高峰,分別減持股數達到11.35億股和8.04億股,涉及減持市值達到94.24億元和95.3億元。
5月28日,被成為史上最嚴減持新規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正式開始實施,直接讓6月份成為今年以來的第一個淨增持月份,該月共計增持7.22億股,增持市值達到63.37億元。
具體而言,以變動截至日期來看,6月份共有381家上市上市公司出現了重要股東增減持記錄,其中有116家公司淨減持,245家公司呈現淨增持。在增持規模方麵,有153家上市公司的淨增持超過100萬元,95家公司淨增持超過1000萬元,26家公司淨增持超過1億元,東方園林、雅戈爾、歐菲光和新黃浦等4家公司淨增持超過5億元。
東方園林成為6月的最大淨增持公司,共計增持7526.41萬股,對應市值達到12.41億元,主要是公司的員工持股在進行支持。根據公告,截至6月23日,東方園林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中海信托-安盈19號東方園林員工持股計劃)已通過深交所二級市場累計增持公司股票達到7652.6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85%,成交均價為15.84元。
除此之外,雅戈爾、歐菲光和新黃浦的增持股數分別達到6858.28萬股、3906.32萬股和4288.93萬股,增持市值分別達到9.9億元、7.73億元和7.65億元。
7月解禁市值環比增四成
與減持計劃的作用相似,股票解禁市值也為市場提供了額外的減持壓力尤其7月份還是今年的解禁小高峰。
數據顯示,7月份將解禁165.72 億股,涉及市值2171.47億元,解禁市值環比增長46.16%,成為今年年內的第6大解禁月份。就全年數據來看,今年第一解禁高峰為2月份,但下半年還將迎來9月和12月這兩個高峰月,單月解禁市值都將超過3000億元。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新股解禁後帶來的潛在解禁壓力。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A股2016年以來共計上市了476隻新股,剔除已經解禁部分,預計到2020年的這三年期間,還將陸續解禁1268.88億股,涉及市值達到2.88萬億元。
就2017年來看,今年最大解禁月份是11月份,預計將解禁市值超過800億元,其次解禁市值較大的月份還包括2017年的12月和8月,解禁市值都超過500億元。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2016年上市的新股大非普遍要限售3年,因此真正的限售股解禁高峰將從2019年8月開始,持續多個月份的解禁市值都將超過千億規模。
需要說明的是,新股限售股解禁未必會帶來大規模的減持浪潮,畢竟,這一方麵取決於股東對公司股票的認可程度,也同時取決於當時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
7月份的新股解禁已經殺到。
數據顯示,本月將有13隻新股進入解禁期,其中減持市值最高的是在2016年月6日上市的玲瓏輪胎,它將在今年7月6日(本周四)解禁6.06億股,解禁市值達到43.64億元,而玲瓏輪胎目前的流通市值尚不足45億元。
此外,同樣在本月解禁市值較高的個股還包括辰安科技、愛司凱和科大國創,它們將在本月分別解禁市值27.09 億元、16.13 億元和15.17億元。
相關報道>>>
上市公司減持榜:這些高管套現超過10億
(原標題:新政後減持更密集?1個月165公司發356份減持公告,占上半年一半)
最後更新:2017-07-04 09: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