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汽車大全
幾家歡喜幾家憂 A股那些事兒之中報業績大揭秘
2017年的中報已經“曲終”多日,但個中細節卻仍值得玩味。幾家歡喜幾家憂,有的公司賺得缽滿盆滿,有的公司虧得家徒四壁;完美的業績報表或許隻是“化了精致的妝”;上市以來有錢分紅卻始終一毛不拔。A股那些事兒,A股中的奇葩們,本期咱們就來仔細看一看。
富有與貧窮
2017年上半年,銀行股再次毫無懸念地成為了最賺錢的公司,25家銀行股合計實現淨利潤7746.35億元,占兩市3359家A股淨利潤總額的46.3%。而工農中建四大行合計創造淨利潤5036.17億元,占全部銀行股利潤總和的65.01%。
今年中報淨利潤額排名前10位的公司除了中國平安,其餘9家均來自銀行板塊。工農中建四大銀行股,中期淨利潤全部超過了千億元,也是報告期內僅有的4家淨利潤超過了千億元的公司。
銀行股最賺錢是意料之中的事,畢竟銀行股在市場的權重很大,銀行股業績向好有利於市場穩定,如果銀行股業績不佳,市場則很可能出現跳水風險。而事實上,銀行股的業績稱霸市場也已長達十餘年之久,2012年、2014年、2015年,銀行股淨利潤占全部A股淨利潤的比重更是超過了50%。
盡管銀行股的業績在市場上目前無其他行業能夠企及,但卻很少有輿論對其進行肯定,甚至市場中還出現了賺錢也不討好的聲音。究其原因,首先源於銀行股的利潤來自於壟斷。一方麵,銀行業不僅門檻高,更重要的是牌照難拿。一個強政策性的行業,意味著行業對背後資源的鎖定。加之銀行業的特殊性,任何產業的崛起都會伴隨著貸款利息的不斷湧入。因此,相較於經營能力,政策麵更多決定著公司業績的好壞。另一方麵,政策為銀行業圈定利潤的同時,也承擔了風險。倘若經營中出現問題,可以通過將問題資產打包處理,或債轉股等方式來消化包袱。即便是資金周轉不靈,也可以隨時發行優先股。這便難怪有聲音稱其為“躺著賺錢”的行業了。
如果我們將最賺錢公司的隊伍“擴招”,觀察今年中期淨利潤額最高的前30家公司,除了金融股和中字頭公司(中國石化、中國神華、中國建築等),上汽集團、貴州茅台、美的集團、格力電器、長江電力、萬科A等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十分優異,其中上汽集團、貴州茅台、美的集團的淨利潤額更是相繼超過了百億元。
有富有就會有貧窮,2017年中期,市場中共有319家A股公司淨利潤虧損。虧損最高的石化油服和納思達淨利潤分別為-22.85億元和-10.15億元,同時,共有56家公司虧損金額超過了億元。
身為2017年中期的“虧損王”,石化油服早已對這個稱號不陌生,2016年,公司就曾以161.15億元的利潤漏洞成為了年度虧損之最,縱觀曆史,僅次於2014年中國鋁業162.17億元的虧損額。對此,石化油服表示,2016年國際原油價格低位震蕩,全年均價創12年新低,國內外石油公司進一步減少上遊勘探開發資本支出,油田服務市場持續低迷,量價不斷下降,公司主要專業工作量同比大幅下降,其中鑽井同比下降30%以上;主要市場服務價格同比下降5%~15%;公司部分工程建設項目工期延長、成本費用增加以及變更索賠未達預期;公司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增加。大環境不利不可否認,但單一客戶集中度過高也是石化油服需要正視的問題。2016年年報顯示,石化油服有超過228.78億元的收入來自中國石化集團及其附屬公司,占比達到53.3%。而中國石化上遊勘探開發資本支出為322億元,同比大幅減少41.1%,這也成為了壓垮石化油服的重要因素。今年上半年,公司再度登上了“虧損王”的寶座,但觀察也發現,相比2016年中期45.09億元的虧損,今年中期的虧損額已大幅減少,原因主要是受境內外石油公司增加上遊勘探開發資本支出以及本公司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的影響,公司鑽井服務、測錄井服務工作量同比明顯增加。
上妝與素顏
真亦假時假亦真,假亦真時真亦假,真真假假亂人心。看過了利潤盈虧,我們再來看看增長,很多快速增長的業績,或許隻是上市公司“化了個漂亮的妝”。
今年中期,兩市共有2345家A股公司淨利潤同比實現增長,其中,有645家公司增長幅度超過100%,上半年業績完成了翻倍增長的好成績。但不得不說的是,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從來都是個“心機值”,外延式收入、非經常性損益經常會對淨利潤進行美化。今年中期淨利潤實現增長的2345家公司,如果沒有了非經常損益的粉飾,有238家公司扣非淨利潤實則同比下滑。
以大康農業為例,公司上半年淨利潤額為1211.09萬元,同比增長21.07%,但報告期內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高達14119.93萬元,如果扣除了非經常性損益,扣非淨利潤實則虧損了12908.84萬元,相比2016年中期大幅下滑1737.49%。公司大額的非經常性收入,主要來自於2016年新收購的巴西Fiagril Ltda公司利潤的增加。與之類似的還有海航投資,中報3857.79萬元的淨利潤同比大增666.83%,探究公司利潤的增長原因,主要是因完成前期認購的中億城信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之B類17000萬份有限合夥份額退出,獲得投資收益。一旦10252.66萬元的非經常性收益被扣除,公司扣非淨利潤也將出現6394.87萬元的虧損,同比大幅下滑1323.64%。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市場中共有14家公司今年中期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但扣非淨利潤下跌也同樣超過了100%(表1).
既然有被非經常性收益粉飾了業績的公司,今年中期,市場中也同樣不乏有的公司淨利潤增長的同時,扣非淨利潤同樣也實現了增長,甚至有1060家A股公司中報扣非淨利潤的同比增幅要優於淨利潤的同比增幅。
例如中糧糖業,公司上半年實現淨利潤35012.99萬元,同比增長了270.14%。所謂非經常性損益,有的公司實現收益有的公司也會產生損失,中糧糖業即很不幸地出現了2180.73萬元的損失,扣非淨利潤為37193.72萬元,同比增長了84683.59%。不過,如此彪悍的增幅,公司2016年同期的扣非淨利潤基數也確實偏低,僅為43.87萬元,如果攤薄到每股,扣非的每股收益僅約為0.0002元,大幅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同期可比數據基數過低。
而如果我們剔除這些2016年中期同比基數過低的公司,市場中共有40家公司業績增速表現不俗,即使扣除了非經常性損益,扣非淨利潤的增速也不低於淨利潤增速,且從2016年的同期數據看,公司也實現了不錯的盈利額(表2)。例如海聯金匯,今年中期公司的淨利潤同比增幅和扣非淨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216.64%和322.1%,其實,報告期內公司也出現了2509.06萬元的非經常性收益,但其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智能製造產業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同比增長明顯,公司持續優化智能製造產業結構,深挖產業盈利點,聚焦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和客戶拓展。恒逸石化中期淨利潤同比增長142.06%,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214.32%,增長原因也主要來自於受供給側改革和行業整合等有利因素推動,公司所處的PTA-聚酯纖維和己內酰胺產業鏈供求結構改善,精對苯二甲酸(PTA)、聚酯纖維、己內酰胺(CPL)等產品盈利能力逐步增強。
慷慨與吝嗇
2012年,證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落實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有關事項的通知》;2013年再次發文督促上市公司增強現金分紅的透明度;2015年8月又聯合其他幾個部委共同發文,要求上市公司具備現金分紅條件的,應當采用現金方式進行利潤分配,鼓勵上市公司增加現金分紅在利潤分配中的占比;今年4月份證監會主席劉士餘表示,上市公司要重視現金分紅,遠離市場亂象。隨著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增強,證監會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分紅製度,采取多種措施引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近年來,A股公司的現金分紅動作逐漸增多。統計自2010年以來曆年A股的分紅占比,2016年度2400家涉及現金分紅的公司占3161家公司比重的75.93%,創出了近年來的最高值。
從個股的分紅金額看,自上市以來,目前市場中有60家公司累計現金分紅金額超過了百億元,工商銀行、中國石油、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中國石化、中國神華的分紅金額最高,目前累計金額均已超過了千億元,工商銀行以5500.04億元毫無懸念地成為了A股市場累計分紅最多的公司。但股本大小不同,大盤股與小盤股的分紅金額並不具備可比性。如果從上市公司的股息率統計,2016年度,兩市共有345家公司股息率高於1年期銀行存款利率,中國神華、雙匯發展的股息率最高,2016年均超過了10%,分別為18.36%和10.03%。而如果將統計期延長,自2012年以來,近5年來,格力電器、上汽集團的股息率則始終保持了較高水平,每年的股息率都超過了當期1年期的銀行存款利率(表3).
現金分紅是投資者獲得投資回報的重要方式,但市場中仍有30家公司自登陸A股市場以來從未對投資者進行過分毫的現金分紅(表4)。其中,金杯汽車、中毅達,自1992年上市以來,已經貫徹實施了25年“一毛不拔”政策。
整體來看,市場中30家從未進行過現金分紅的公司,多家業績確實差強人意。對於不分紅的原因,上市最久的不分紅企業金杯汽車曾在年報中表示,由於業績差故而沒有分紅。不過經過統計也發現,其中如山東路橋、英特集團、平潭發展、輔仁藥業、仰帆控股、園城黃金等公司近5年來,曆年業績均實現了盈利,路橋股份更是近年來淨利潤持續增長,但卻從未對股東進行過現金回饋。
(原標題:A股那些事兒之中報業績大揭秘)
最後更新:2017-09-17 06: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