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汽車大全
央行征信局長萬存知:征信平台要少而精少而強
6月17日消息,今日由金融城、新金融聯盟主辦的“Fintech時代的消費金融創新發展峰會”正式開幕。中國人民銀行征信局局長萬存知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信用的靈魂》時說,征信平台要少而精、少而強。“從征信監管來講有一個重點的點,即要把握個人的信息安全、保護個人隱私權利,要求征信信息必須合法合規使用,不能泄露、倒賣,更不能拿來犯罪。假如有機構在這方麵踩到紅線,要承擔法律責任。”
萬存知說,消費金融的核心問題或者基本問題是個人作為消費者的借錢、還錢問題。消費者借錢、還錢問題能不能成功、順利還是不順利,取決於消費者作為個人的信用狀況,個人信用狀況的根本問題我覺得是個人的征信問題“信用的範疇不管是從理論還是從實踐來講,信用具有兩重性。”
萬存知說,第一重性是指我們觀點上、意願上,你要有守信的意願,要說話算話,不能騙人,要遵守諾言等等。英文單詞“信用”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要信守承諾,是指觀念上,意願上作為一些潛意識。
萬存知說,信用的第二個意思就是指借錢還錢。借貸、信貸、債務都是在信用的基礎上或者相近的概念。信用的雙重性也有不同的特點,作為觀念上的信用,意念上對我們的行為是有重大影響的。但是觀念上的信用一般不好計量,跟經濟關係可能有關係,也可能沒有關係。
萬存知說,一般在實踐、理論上,我們一般歸納成兩個表現形式,第一個表現形式是道德可信,是一個誠信道德的概念,道德上你是以人為善、說話算數的,你沒有其他的負麵、不好的表現。在行為上,就是要求遵紀守法,我們現在很多人說把信用定義為信貸的麵太窄,實際不是寬或窄的問題,是多種表現形式的問題。
萬存知說,信用最有意義的,影響最深遠的是跟經濟利益掛鉤的借錢、還錢。“從信用來講,可計量的、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的、可以比較的,應該是借錢、還錢。所以我們一般理解,大家知道我們國家在推社會信用體係建設,我認為這個體係包括兩個有機組成部分,一個是整個社會的誠信體係建設,比如聯合獎勵,我覺得這是誠信體係建設的範疇,跟你的遵紀守法行為的考核以及評估。”
萬存知說,另外一種情況是征信體係,信用體係建設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征信體係建設。征信體係通俗一點就是把我們企業和個人借錢、還錢的信息,在整個社會範圍之內集中起來,誰需要,我就按照一定規則給誰提供這方麵的服務。這裏麵有個什麼規律呢?也是一個常識,過去的事總會反複出現,我們說曆史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過去的事總會反複出現,一個人隻要過去賴帳,老是借錢不還,這是他的習慣,將來他仍然會借錢不還。反過來,假如說他有良好的信用習慣,借錢會歸還,將來他肯定也會遵守約定按時歸還借款。
萬存知表示,信息集中提供服務裏麵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信息效果集中才有價值,信息不集中,征信的價值不大,征信就是把這些負債的信息,把債務人的負債信息集中起來,因為信息分散在不同銀行、不同企業、不同經濟組織、不同政府部門、不同地方,要把這些信息集中。所以要征信,就是征集信息,集中度越高越全麵,征信係統的功能就越強大。我們國家從防範金融風險討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征信體係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第37次政治學習的時候,專門提到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係統,所以我們說征信的公認在於信息的集中,集中要求要全麵,這跟我們今天的主題有關係,在技術不進步或者技術力量比較薄弱的情況下,征信平台係統需要多個,數量多更能滿足需要;假如信息技術發達,比如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我們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就不能多,多了就沒法共享。所以征信平台要少而精、少而強。這是一個問題,信息要集中。
萬存知說,征信的第二個問題是,每個個人要養成良好的信用習慣,你借錢一定要還錢,借錢不還是要吃虧的,跑是跑不掉的,而且吃虧可能是很長的時間,你很難消除負麵影響。所以個人要養成良好的借錢、還錢、主動還錢、按期還錢的習慣。而且征信記錄有這個功能,你借錢不還我約束你,你借錢按期歸還我幫助你,假如信用記錄好,金融記錄和放貸記錄可以給你提供很多優惠,利率優惠、貸款期限、貸款規模提供方麵,給你的生產生活都有重大幫助。所以第二個方麵,要借助這個係統,在全社會養成按時歸還貸款、主動歸還貸款,樹立一個良好的信用風尚的氛圍。
萬存知說,征信的第三個問題,個人信息保護。因為這些信息分散在放貸人身上,放貸人報的信息不是本人的,是借款人的信息,借錢人的信息有兩種屬性,有隱私屬性,有財產權屬性,從這兩方麵來講就需要保護,不能輕易讓步。第二種,你要得到方便,對這些權益必須做出必要的讓步,你對這些信息要做一定範圍內,按別人知道,還不能公開,有限度的讓別人共享,所以國家法律征信角度來講,個人要授權這一係統向別人提供信息,有個前提,本人要授權,本人不授權別人就不能使用這個信息,使用了就是違規違法,你可以追訴,你可以要求糾正。受到侵害,你也可以要求賠償。從征信監管來講有一個重點的要,要把握個人的信息安全、保護個人隱私權利,要求征信信息必須合法合規使用,不能泄露、倒賣,更不能拿來犯罪。假如有機構在這方麵踩到紅線,要承擔法律責任。大家知道兩高給我們做了司法解釋,現在的個人信息形式保護力度空前提高,個人信息維權意識空前高漲,要建征信係統,要運行維護這些係統,使用征信係統的服務大家要特別謹慎,要合規,要有底線意識。
最後更新:2017-06-18 00: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