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
汽車大全
央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六措施管理資管行業六亂象
7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陶玲在“2017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作了主題為“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的新理念”的演講,闡述了目前資管行業存在的6方麵問題,並提出6條監管建議措施以樹立資管行業的新理念和新標準。
陶玲指出資管行業6方麵問題
一是標準規製之亂。目前一行三會的監管主要按照行業進行劃分,幾乎所有類型的金融機構都在開展資管業務。按照機構行業不同製定的不同監管標準,在單個行業來說是審慎的,且在一個時期內有效,但當把它放在整個金融行業、整個金融體係的大視野中分析,就會發現不同行業的產品標準、監管規製、監管執法各有不同,寬嚴程度不一。比如說投資者的劃分、投資範圍的準入、淨資本、杠杆水平的要求等。
二是產品形態之亂。資管產品為規避投資範圍限製、資本約束等不同的監管要求,出現了銀證合作、銀保合作、銀信合作等多種產品形態,導致資管產品快速發展下的結構複雜、不清晰,風險難以穿透。
三是管理運作之亂。無論是資金募集和管理,還是資產投向,都存在著一定的不合規之處。比如用短期募集來的資金投向長期項目,在資產端,將一個項目拆成不同的產品賣給投資者。
四是表外擴張之亂。尤其是普遍關注的影子銀行,其本身是一個中性的詞,但如果影子銀行沒有被納入監管的視野,沒有對應的資本、流動性、信息披露等監管約束,就會帶來風險。目前表外擴張主要體現在銀行,一些銀行機構的表外資產快速擴張,把表內信貸項目挪至表外變成非標資產,再通過各類產品的包裝與合作,把理財資金投入到非標資產中,資管產品實際上扮演了信貸替代的作用。
五是風險承擔之亂,主要是剛性兌付問題。打破剛性兌付是行業和全社會的共識,監管部門以及商業銀行都在努力提高“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意識,但困難還比較大。資產管理業務本應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但在實踐過程中,投資者已經養成了保本保收益的習慣。目前監管層和商業銀行都在做打破剛性兌付的努力,但還是難以打破,剛性兌付導致資金的價格被扭曲,催生道德風險。
六是市場秩序之亂。當前有許多沒有持牌的非金融機構也在開展投資理財業務,沒有被經過市場準入、也不接受持續監管,風險有所顯現。
陶玲表示:“行業中出現的這些風險是監管部門著手統一資產管理業務標準規製的出發點,從而能夠以問題為導向,來改善監管製度。”
陶玲提出了6方麵監管建議措施
一是加強宏觀審慎管理。資管業務不能被視為某一單獨行業的業務,而是橫跨不同行業、市場、產品的業務。需要從整體的、宏觀的、跨周期、跨行業的視角,建立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加強逆周期的監測和調節,降低影子銀行風險、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打破剛性兌付。
二是落實功能監管。功能監管的含義是不再對資管產品按照機構類型進行劃分,而是按照產品的功能、產品的特性來劃分,同類產品適用同等規則。比如可以把產品從募集的方式劃為公募產品、私募產品,公募產品麵向公眾投資者,私募產品麵向合格投資者,他們之間適用投資範圍、信息披露、杠杆水平等監管規則有所不同。再比如,按照投資方向不同,也可以分為固定收益類、權益類、混合類等資管產品,對這些產品進行分類功能監管。
三是堅持穿透式監管。對於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需要建立一套覆蓋產品的發行、資金募集、產品投向各個環節的綜合統計製度,以此為基礎開展穿透式監管,穿透了解產品最終的投資者、穿透底層資產、穿透杠杆水平等。
四是嚴格行為監管。加強對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行為監管,金融機構應建立良好的資產管理業務操作體係和風控製度,從業人員要有良好資質和道德操守。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特別是,金融機構不能夠用理財資金與自身關聯方進行不正當的關聯交易、利益輸送、操縱市場。
五是實現監管的全覆蓋,未經批準不得開展金融業務,把非金融機構發行、銷售、代銷理財產品的行為,納入監管視野中。
六是強化監管協調。一方麵在製定規則的過程中,堅持積極穩妥、審慎推進,防範風險和規範行業相結合,充分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對各類資產管理業務要設置合理的過渡期,實施新老劃斷,不能搞一刀切。同時要對金融創新趨利避害,一分為二,留出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加強與市場溝通,引導市場形成穩定預期。
“未來,統一的資管標準出台後,央行還會同監管部門繼續通力合作、加強協調,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及時評估監管規則的有效性,並適時進行調整。”陶玲表示。
陶玲認為,監管的有效性進一步提高後,資管行業可能會經曆質增量減的過程。質量提升,就是讓資管真正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源;量減,則是資管行業的規模可能會有所縮減,擠出泡沫、消除套利、抑製杠杆,有利於讓資金真正流向實體經濟。
“規範資產管理業務始終是一個開放性的課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專家曾提出,中國要進行金融機構業務改革,首要就是對資管業務進行改革,必須統一監管標準,標準的不統一不僅損害投資者的權益,也不利於係統性風險的防範。當前我們是充分立足中國國情,按照國際共識和已有的良好實踐,正在邁出統一資管監管標準規製的第一步。”陶玲說。
她提出,當前,我們正麵臨著一個技術日新月異、創新應接不暇的環境,已經有一些金融機構開始運用人工智能、機器人投顧等方式嚐試管理資產業務,那麼如何強化其中的風險隔離?如何防範利益衝突?如何防止算法同質化導致羊群效應?這些是擺在監管者麵前的新課題。
“隨著互聯網技術介入到資管行業,金融產品工具出現融合,出現了識別難、定性難、穿透難,最終導致監管難。對此,要在FinTech年代,開拓RegTech,提高監管科技水平,終結在風險爆發後才追究風險源的陳舊監管技術,建立應對交易複雜化和互聯網時代的監管安排。”陶玲說。
(原標題:央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六措施管理資管行業六亂象)
最後更新:2017-07-30 02: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