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32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金融時報:設立國務院金穩會避免“政出多門” 易於厘清責任

自1997年我國召開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後,5年一次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循例召開,為未來幾年金融業的發展方向定調。

會後發布的新聞公報29次提及“風險”,22次強調“監管”,這凸顯了現階段金融工作的重點與難點;而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設立,更是回應了市場近期關注的焦點,統籌布局、協調監管箭在弦上,也是中央結合基本國情,對當前金融業存在的問題開出的“藥方”。

實際上,對金融監管的重視由來已久,而關於完善中國金融監管體係的討論也一直熱度不減。“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相關文件中即明確提及要“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上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加強金融監管,明確要“形成金融發展和監管強大合力,補齊監管短板,避免監管空白”。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表述更加明確,直言“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推進金融監管體製改革,增強金融監管協調的權威性、有效性,強化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及時有效識別和化解風險”。

那麼,金融監管究竟如何實現權威性、有效性、專業性、統一性、穿透性,確保將所有金融業務納入監管?從本次會議精神不難看出,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正是答案。

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是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的基礎。從金融誕生的那一天起,風險便相伴相隨,盡管難以完全杜絕,但必須謹慎對待。然而,“重發展,輕監管”的思路容易讓部分地方政府過度重視“以金融業帶動經濟發展”,從而忽略風險控製與風險管理,監管部門本身也有可能受金融機構的影響,為推動行業發展而忽視金融消費者保護,或對風險管控不足。當然,一定程度的容錯是鼓勵金融創新的必要條件,但部分以創新為名的產品實質上意在鑽“監管空子”。對此,前有國際金融危機中監管介入滯後造成風險積聚乃至失控的實例,也有國內P2P等新模式的非法集資,通過金融加杠杆等“以錢炒錢”、“脫實向虛”威脅金融安全、經濟穩定的近憂。一直以來,“一行三會”對此也有所警惕,加強了係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和處置機製的建設以及針對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專項整治工作,惜乎合力難成,監管真空仍然客觀存在。因此,要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就不能任由割裂局麵延續,應當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設立,是對金融監管框架的進一步完善,更是借此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的基礎。國家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統籌和協調金融監管,其權威性天然存在;而基於此的統籌與協調,將會引導未來監管具有更多的統一性,避免“政出多門”,易於厘清責任,加強監管有效性。

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是穩定金融市場預期的前提。過去5年內,資本市場曆經起起伏伏。既有“牛市”時的強勢崛起,也有持續調整期的劇烈波動。在資本市場波動之際,部分險資的“強勢”引發市場爭議,而央行的貨幣政策也容易被解讀為“救市”或“托市”。這種大起大落既反映了市場周期性、偶然性、“黑天鵝”事件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市場規律,也提示了現行監管框架存在著不適應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體製性矛盾。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完善金融監管框架,既能避免各部門各為其政導致的互相掣肘,強化監管的協調性和統一性,也能加強信息透明,形成更加有效的市場引導以及風險應對的預案。監管層合力而謀,對風險有預設,有態度,有辦法,就有利於穩定市場秩序,合理引導各方預期,也是增強監管效率之舉。

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是適應金融產品創新與金融市場發展的要求。近年來,金融業交叉、融合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現代金融發展呈現出機構種類多、綜合經營規模大、產品結構複雜、交易頻率高、跨境流動快、風險傳遞快、影響範圍廣等特點,越來越多的專業化、創新性的產品被開發出來,使得產品和交易模式更加複雜,透明度較低,容易引發金融體係風險隱患,這是對此前數年分業監管模式的切實挑戰。麵對複雜的金融創新,監管需不斷修正自身的監管手段和方式來與時俱進,通過較適度、較良性的監管來支持金融業進一步健康發展,並進一步支撐實體經濟。可以說,加強協調,打破金融監管的“地盤主義”已是共識。近期,央行推出宏觀審慎評估體係考核,銀監會對“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開展專項治理,證監會大力懲處違法違規行為,保監會從製度漏洞到具體公司資金運用細節等多方麵查漏補缺,這種跨部門、跨機構、跨市場的高度協同態度背後,是監管思維上打破“地盤主義”的開始,而本次會議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是對監管框架的進一步完善,順應了加強金融監管協調的客觀需要。實際上,本次會議強調金融監管專業性和穿透性,本身即是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明確要求:所謂專業性,要求金融監管必須應對金融創新產品所引發的新挑戰和新問題;而穿透性,則要求避免監管空白,特別是金融混業經營深化後,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之間的風險傳遞增加過程中出現的交叉性風險。

無需回避,絕不拖延,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正是當務之急。目前的監管體係改革正在從前車之鑒中不斷吸取教訓,更在全方位的實踐中總結經驗。當然,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是一項係統性工程,絕非簡單的分分合合,而是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朝著更加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趨勢與要求不斷完善。

中央的重視、高級別機構的設立與牽頭,是權威性的保障,是統一性的基礎,但具體落實仍要看上下聯動與機構間協作的具體落實。總之,求合力、共發展、防風險要求監管框架的完善,也要求監管思維的與時俱進、監管手段的不斷創新、監管落實的穩紮穩打,真正加強金融監管協調。

(原標題:加強金融監管協調 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 學習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係列評論之五)

最後更新:2017-07-24 09:04:18

  上一篇:go 基金二季報透露最新戰略布局 四行業124股成爭奪重點
  下一篇:go 萬達融創樂視連環買賣玄機:一場合謀的資產騰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