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91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中國首次實現歐亞鏈路北鬥時間頻率傳遞

從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在國際計量局支持下開展的北鬥衛星導航係統超遠距離時間頻率傳遞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其自主研製的北鬥時間頻率傳遞裝置,完成了北鬥時間傳遞鏈路校準,並首次在超8200公裏的歐亞鏈路和1000公裏的歐洲內部鏈路實現了全視和共視兩種方法的時間頻率傳遞,穩定度達1ns,與GPS時間傳遞結果的吻合度優於2ns.

據中國質量報8月3日消息,目前,我國通信、電力、交通等行業都廣泛采用基於GPS的高性能時間頻率傳遞技術。隨著空間技術等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用戶對時間頻率傳遞的安全性、獨立性、精密性和遠距離傳輸性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從2017年1月起,中國計量院在BIPM支持下開展了歐亞鏈路和歐洲內部鏈路北鬥時間傳遞相關實驗研究。該院科研人員在位於法國巴黎的BIPM完成了自主研製的北鬥時間頻率傳遞裝置的安裝調試,並成功實現了基於北鬥係統的“法國巴黎(BIPM)——中國北京(中國計量院)”超遠距離的時間頻率傳遞。傳遞距離超過8200公裏,傳遞穩定度、準確度與GPS時間傳遞係統相當。科研人員還比對了位於捷克布拉格地區北鬥時間頻率傳遞數據和位於BIPM的“北鬥時間頻率傳遞裝置”測量數據,驗證了北鬥係統在歐洲區域內超過1000公裏的時間頻率傳遞可行性。

通過實驗,中國計量院首次獲得了歐亞鏈路、歐洲鏈路基於北鬥係統的全視、共視時間頻率傳遞性能指標,為基於北鬥係統在歐亞之間、歐洲區域範圍內進行高水平時間傳遞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和數據參考,為北鬥係統走出國門、服務全球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此項研究工作也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肯定與認可。相關論文在7月9日至13日舉行的國際時間頻率領域最高級別學術會議——歐洲時間頻率論壇(EFTF)和IEEE頻控年會(IFCS)中發表。中國計量院時間頻率所梁坤副研究員受邀作會議口頭報告。

據悉,中國計量院目前已與法國巴黎天文台(法國國家計量院)、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德國國家計量院)等參與協調世界時(UTC)合作的主要單位達成了合作意向,將聯合對基於北鬥係統的“洲際、超遠距離時間頻率傳遞”進行評估。這對於擴展北鬥係統海外應用有著重要意義。目前,中國計量院自主研發的北鬥時間頻率傳遞裝置已在法國巴黎天文台完成了安裝。

最後更新:2017-08-03 22:34:44

  上一篇:go 8月3日有色金屬板塊漲幅達2%
  下一篇:go 美企在中國並購受限? 商務部:鼓勵外商並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