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88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證券時報頭版:高送轉題材熄火折射投資者理性回歸

每到年報、半年報發布時節,上市公司高送轉話題便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近幾年來,上市公司送轉比例持續攀升,從10送轉10股、10送轉15股再到10股轉增30股的預案比比皆是,令人咋舌。

與過往不同的是,今年以來高送轉行情出現了“剛開始就結束”的局麵,今年半年報“高送轉第一股”平治信息在兩個漲停後旋即大幅下挫,擬10轉15股的贏合科技在方案公布後也僅短暫衝高,隨後便快速回落。

究其原因,遭遇強監管是主要因素之一。今年4月,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公開表示,高送轉方案必須列入重點監管範圍,深滬證券交易所隨後也對此發聲,高送轉可能伴生諸如操縱股價、內幕交易、利益輸送等違規情形。

由於高送轉除權後會產生“低價幻象”,在A股這一典型的散戶市場中,容易受到參與者的追捧,A股市場也因此進入了送轉比例越高、股價炒作越盛的非理性怪圈中。

高送轉本應是上市公司擴張股本,展現發展信心的方式,對提升股票流動性也頗具意義。上市公司擴大股本除了應具備未分配利潤或資本公積金充足等條件,還需要具備一定的高成長性,否則將麵臨下一年度因淨利潤增長與股本擴大不同步而降低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等財務指標的問題。更有甚者,試圖通過高送轉吸引投資者拉高股價,甚至配合大股東減持,或采取“分光吃光”“寅吃卯糧”的做法,很可能會阻礙公司未來的發展。典型案例像昔日的“妖股王”全通教育暴風集團安碩信息等,無論對市場、對投資者還是對上市公司本身,其“殺傷力”不可謂不大。

可見,上市公司應根據自身實際發展情況,製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方案,而非盲目分配甚至惡意分配,才是實現企業健康、長遠發展的最好方式。如果僅僅依靠市場炒作換取上市公司的“價值提升”,最終損害的還是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利益。

而作為投資者,隻有樹立價值投資理念,重點關注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長性,才能有效避免掉進伴隨高送轉的陷阱之中。可喜的是,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投資者看待高送轉的態度正逐漸趨於理性,“高送轉+減持”的行為越來越多地遭到投資者“用腳投票”。可以預見,在管理層強化監管、價值投資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的格局下,高送轉效應將會呈逐漸衰減之勢,而注重業績與成長性的價值投資理念將會大行其道。

(原標題:高送轉題材熄火折射投資者理性回歸)

最後更新:2017-08-23 06:47:23

  上一篇:go 人社部醞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
  下一篇:go 八家上市券商披露半年報 五家獲“國家隊”股東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