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汽車大全
前8月50城土地出讓金增三成 熔斷、搖號再現市場
在住宅交易因進入傳統淡季而降溫之時,土地市場的熱度絲毫未受影響。
今年7、8月份以來,土地市場供需兩旺。在監管層的督促下,熱點城市加大土地出讓規模,並采取各種措施防止土地價格過高的現象出現。需求端的熱情也十分高漲,房企爭搶部分熱門地塊。
根據中原地產的統計,今年1-8月,全國50大城市的土地出讓金額高達19671億,同比上漲34.3%,京滬杭三地的土地出讓金超過千億。其中,6、7、8月三個月的出讓金合計超過9000億,相當於前8月的一半。
分城市看,北京、廣州兩個一線城市成交土地的規劃建築麵積已經翻番。重慶、成都、嘉興、無錫等城市的土地單價則實現超過100%的增長。
分析人士指出,房企補倉的時機已經到來,對土地的需求十分強烈,預計未來土地市場仍將維持較高的熱度。
土地市場逆勢升溫
8月31日,南通迎來兩宗宅地出讓。其中,長泰路東R17010號地塊經過一個半小時311輪的競價後,地價達到最高限價16500元/平方米。根據規則,該地塊將於9月5日以此價格,由多家開發商采用搖號方式確認最終競得人。
此前的8月28日,長沙正式出台了類似的“熔斷+搖號”規則(土地熔斷,是指當地塊競價達到最高限價時,終止土地出讓,所有報價無效),即設定最高限價,達到該限價後如有多家企業繼續競標,則改為現場搖號的方式確定競得者。8月底,上海也連續采用招標掛牌複合方式出讓了數宗土地。
這些交易規則的變化,意在防止高價地的出現,這也側麵反映出土地市場交易旺盛的現實。
根據中原地產的統計,截至2017年8月30日,今年全國賣地最多的50大城市,合計土地出讓金額高達19671億,再創曆史新高,同比漲幅達到了34.3%。
從成交麵積上看,北京、廣州、溫州、菏澤的成交土地的規劃建築麵積漲幅均超過100%。從成交價格上看,北京以21024元/平方米的單價位居全國第一,同比上漲81%。另外包括重慶、成都、嘉興、無錫在內的12個城市,土地單價實現翻倍。
由於設置了相應的限製性條款,北京、上海、南京、蘇州、武漢等熱點城市的溢價率均比去年大幅下降。但在激烈的競爭下,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土地溢價率仍然高企。如在8月14日,青島的一宗土地經曆了299輪競拍後仍未決出競得者,暫由出讓人收回,轉至線下競拍商品房銷售價格。
事實上,由於受到樓市調控影響,一二季度的土地市場相對平靜,真正的升溫從6月開始。供應端的發力,被認為是刺激交易的主要原因。
今年4月6日,住建部和國土部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12-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不僅要顯著增加供地,還要加快供地節奏。
此後,熱點城市便開始大量供地,土地供應規模和質量均好於此前。8月末9月初,北京、上海、武漢、合肥等地仍在批量推出土地。截至目前,一線城市的土地成交麵積已達到去年全年的水平,三線城市的供地規模也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熱點二線城市的絕對供地量也較大。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熱點一二線城市推地規模較大,但由於受到政策限製,土地溢價率並不高。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地價反而高企,這些城市有可能成為下一輪土地交易的熱點。
值得注意的是,這段時間正是房屋交易的傳統淡季。今年6-8月間,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新房交易規模同比幾乎減半,被認為處於“觸底”階段。因此,此輪土地交易的火爆,也被稱為“逆勢升溫”。
庫存規模下降明顯
從需求端來看,房企的拿地意願同樣強烈。“傳統的開發思路是,市場不好時拿地,市場好時賣房。”北京某上市房企營銷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正是拿地的好時機。”
按照該人士的觀點,經過了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的火爆銷售,房企的庫存大幅下滑,但手中的資金較為充裕,可以說“既有拿地意願,又有拿地實力。”
其中,拿地意願最為關鍵。上述人士表示,傳統房企對規模的追求仍在繼續,土地儲備是決定下一個上升周期中業績的關鍵。因此,企業對土地的競爭不會放鬆。
中原地產的統計顯示,今年前8月,50大房企的招牌掛拿地金額達到了14910億,同比上漲了49%。其中有21家房企的拿地支出超過200億,碧桂園、萬科、保利的拿地支出則超過千億。
從拿地趨勢上,也能看出房企正在借助此輪供地熱潮增加儲備。公告顯示,今年3-5月,萬科的月度新增項目分別為8個、11個、9個;但在6-8月的“供地潮”階段,萬科的月度新增項目上漲至17個、20個、24個。
但由於土地招拍掛價格已攀升至高位,仍有大量的企業將目光轉向並購市場。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土地交易的實際規模要明顯大於公開市場的交易規模。
房企全力拿地背後的另一個事實,是城市商品房庫存規模已經大幅下降。
來自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麵積為6.35億平方米,比2016年初的高點下降了約1億平方米,降幅約為14%。
今年8月,龍湖地產首席執行官邵明曉在業績會上表示,過去兩年全國去庫存的效果非常好,如今一線和二線城市庫存量都不足10個月,而在2014年的時候,庫存的去化大概是16個月左右。華泰證券也認為,經過多年去庫存進程,三四線城市供地過多、庫存龐大的邏輯已經不複存在。
有機構認為,盡管房地產市場的區域差異仍然存在,但庫存規模大幅下降,說明新一輪的市場周期正在蓄力。因此,土地交易的升溫,也有房企跨周期布局的考慮。
易居克而瑞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也指出,從投資的角度看,未來房企拿地積極性將繼續保持。尤其是近期部分城市加快了供地節奏後,房企拿地的機會將加大。同時,部分房企或會強化對城市群周邊的三四線城市的拿地力度,以更好地改善土地儲備結構。
(原標題:前8月50城土地出讓金增三成 熔斷、搖號再現市場)
最後更新:2017-09-06 0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