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汽車大全
再融資市場悄然生變:曾經火熱的定增風光不再
監管政策的變化,正催化著融資市場質變。IPO加快,定增遇冷,兩者融資規模之比已經降至5.2:1,與此同時,可轉債及可交換債、配股的再融資方式逐漸成為市場的主角。
定增、IPO融資規模比從11:1降到5.2:1
融資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一環。其中,IPO、再融資又是資本市場融資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近年來,作為再融資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定增市場持續擴大。按股份上市日計算(下同),2016年定增市場規模達1.69萬億元,是IPO融資規模的11倍,創下曆史高峰。然而,定增市場的高速發展帶來了一些“亂象”,與此同時也引起了監管當局更多的關注。2017年上半年,證監會陸續發布了融資新規和減持新政,直指近幾年再融資引發的套利和亂象。
數據顯示,受新政影響,今年以來,二級市場有293家上市公司發布定增方案,融資規模為7146.11億元,較去年1-7月10025.9億元的定增融資規模減少了2879.79億元,降幅達28.72%。
若將定增市場規模與IPO規模對比,兩者融資規模比已經從2016年的11:1降至5.2:1。數據顯示,今天以來IPO上市274家,總募資1368.77億元;相比之下,去年1~7月IPO僅上市74家,募資339.13億元。
新股發行常態化、監管層嚴控“炒殼”,規範上市公司再融資等各類措施,融資市場正悄然生變。可以看出,監管層通過規範減持政策,收緊再融資,為IPO騰挪空間。
監管新政成定增市場冷熱分界線
2月17日,證監會發布了《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新政的頒布,瞬間給定增市場澆了一盤冰水。
統計數據顯示, 1月份A股定增市場融資規模達3335.76億元,幾乎占了今年定增市場融資規模的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再融資新政出台後,2月定增市場融資規模迅速跌至733.69億元,環比大幅減少78%,同比降幅也達32.66%。3月、4月定增市場稍有回暖,融資規模分別為840.63億元、949億元,但均未能突破千億元關口。
5月底減持新規出台後,定增市場再度遇冷。5月定增融資規模僅為337.59億元,環比大幅減少64.43%,同比減少76%。6月和7月定增融資規模也僅為540.57億元和408.88億元。
國盛證券金融證券研究院研究員賈菲指出,監管新規旨在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引導規範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引導資本市場脫虛向實,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對目前上市公司再融資中暴露的三個問題亟需調整和規範:部分上市公司過度融資、非公開發行定價存套利空間以及再融資品種結構失衡。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透露,市場正在適應新的再融資規則,原有玩法的覆滅並不代表再融資市場被徹底拋棄。現在很多機構又重新將重點放回到再融資市場。
上市公司再融資轉道配股、可轉債及可交換債
定增市場受限,不少真正有再融資需求的上市公司轉道配股、可轉債及可交換債。
配股方麵,今年以來,已有6家公司(包含雙傑電氣)實施配股,累計融資127.36億元。除此以後,還有21家公司發布了配股計劃,計劃配股數量合計69.05億股。從進度來看,3家目前處於董事會預案階段,18家預案已獲股東大會通過。對比2016年,去年共有7家上市公司發布配股預案,不過,其中有6家上市公司已經公告停止實施配股,僅國海證券獲批。
具體例子方麵,星輝娛樂曾於2016年8月公布15.57億元的定增預案,期間股價從13元跌至10元,由於價格倒掛,今年3月宣布終止定增,半個月後發布配股公告,擬每10股配3股。
針對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配股數量突增,北京天元律師事務所一律師告訴記者,再融資新政和減持新規對定增市場影響較大,與此同時,監管層鼓勵配股,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難度。
可轉債及可交換債方麵,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累計53家公司發布可轉債或可交換債,合計融資888.23億元,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70家公司發布的可轉債或可交換債799.14億元的融資總額。
相比於定增融資,發行可轉債具有政策支持、節稅收益、提高每股收益等財務指標以及募集資金的數量更多等優勢。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表示,可轉債供給成為今年最為火爆也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話題,供給放量將成為常態,需求也無需擔憂。從2月再融資新規後,可轉債成為為數不多監管鼓勵的再融資方式,其效果也立竿見影,不少上市公司修改再融資方案,終止定增預案並以轉債預案替代。
(原標題:再融資市場悄然生變:曾經火熱的定增風光不再)
最後更新:2017-07-30 2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