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
汽車大全
賭局無贏家 新華醫療擴張之路遇阻

每談起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600587.SH,以下簡稱“新華醫療”),57歲的許尚峰總有說不完的話,言語鏗鏘而充滿信心。技術出身的許尚峰在這家國資背景的企業裏擔任了多年的總經理職務,對公司眾多產品乃至其中的核心技術都如數家珍。
然而,讓許尚峰和新華醫療管理層沒有料到的是,多年前收購的子公司卻嚴重影響了上市公司利益,尤其是成都英德生物醫藥裝備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英德”)。在這場賭局中,新華醫療利潤受侵蝕,成都英德原股東麵臨巨額賠償。
但包括新華醫療總經理許尚峰、財務總監李財祥、副總裁兼製藥裝備事業部總經理楊兆旭在內的多位高管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受政策影響,但公司整體的擴張戰略是成功的。
“突如其來”的商譽減值
6月22日的一則追償公告將新華醫療推上了風口浪尖,這一次,新華醫療將擁有子公司成都英德股權的9位自然人告上法庭,原因是他們未能完成三年前達成收購協議時作出的業績補償承諾。事實上,三年來成都英德均未完成業績預期,因雙倍差額補償,9位自然人債台高築。
沒有達到業績預期的子公司還有上海遠躍製藥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遠躍”),2016年報中,新華醫療對這兩個項目進行了商譽減值,成都英德計提約9216萬元,上海遠躍計提5106萬元。正因為此,2016年新華醫療在營業收入同比增加8.1億元的情況下,淨利潤卻減少了2.46億元,同比下滑87.67%。
麵對商譽減值,新華醫療多少感覺有些突然,直到今年4月初發布2016年業績預告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彼時,新華醫療預測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降低75%~95%,這也引起了證監會的監管。
“在2017年初的時候,我們沒有預測到商譽減值,但這個影響很大。”許尚峰並不避諱地對記者說,其實2016年公司整個經營和利潤情況是正常的,但是沒有考慮到商譽減值會是什麼標準。
新華醫療證券代表李靜專門向記者解釋了何為商譽減值,以及商譽減值為何能給公司業績帶來這麼大影響。據她所述,主要是因為公司當初以高增值率收購一些子公司,而它們又沒有達到業績預期,會計計算法將其計為損失,並歸入商譽減值。最主要的是成都英德公司。
記者了解到,2014年新華醫療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成都英德85%股權,交易價格為3.7億元,當時成都英德賬麵值為9203.59萬元,而評估值卻為4.36億元,增值率高達373.24%。成都英德向新華醫療作出承諾,2014年~2017年,公司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800萬元、4280萬元、4580萬元、4680萬元。
然而,成都英德2014年、2015年分別以3163萬元、3252萬元的淨利潤未能達到承諾目標,2016年竟遭遇斷崖式下跌,虧損5058萬元。
許尚峰回憶,當時成都英德對自身資產的估值還要高過現在的數字,對業績的預測也高過最終的承諾,“實際上我們在預測業績的時候,還真沒這麼高,比承諾的要低一點,但是他們原來的股東很積極地承諾,認為能夠完成這些目標。我們當時預測2014年是3700多萬元,2015年是4013萬元,但是他們自己承諾4280萬元,就是說他們自己很有信心。另外,他們沒有房子和地,屬於輕資產,所以市盈率高一些。”
類似的收購,新華醫療已有先例。2013年,新華醫療以發行股份及現金支付的方式合計3.53億元的對價收購上海遠躍,彼時對上海遠躍預估值3.96億元,而其賬麵淨資產僅為1億元,增值近三倍。
與成都英德一樣,上海遠躍也與新華醫療簽訂了對賭協議,王波等5名自然人向新華醫療承諾,2013~2015年,上海遠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000萬元、4500萬元、5000萬元。
這次收購,新華醫療已經接近成功,上海遠躍2013年和2014年均達到業績預期,但2015年卻欠了一把火候,淨利潤為4375.80萬元,為預期的87%,未能完成承諾。
政策影響
如此高增值率的收購和信心滿滿的業績承諾,都是基於彼時良好的市場預期。
2011~2013年,成都英德銷售收入分別為0.61億元、1.97億元、3.19億元,2012年和2013年淨利潤分別為2640.23萬元和4172.16萬元,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保持高速增長。
而在2013年上海遠躍被收購之前,2011~2012年遠躍藥機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4億元和1.79億元,分別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828.47萬元和3041.7萬元。
2014年下半年,成都英德等子公司的業績開始出現下滑,新華醫療將這歸結為政策影響。包括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和GMP認證政策。
“我們當初也沒有預料到,國家的一致性評價政策對它影響太大了。所有的製藥裝備企業業績都下滑,但是它受的影響更大一些。”麵對成都英德近幾年的業績情況,許尚峰也很無奈。
所謂一致性評價,是對已經批準上市的仿製藥,按與原研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的原則,分期分批進行質量一致性評價,仿製藥需在質量與藥效上達到與原研藥一致的水平。這一政策從2015年逐步實施。
許尚峰解釋道,一致性評價讓很多製藥企業措手不及,打亂了他們的部署,尤其是化藥企業。要通過一致性評價,每一種藥至少要投入五六百萬元進行研究,對於眾多擁有上百個化藥品種的企業來說,就要投入至少五六億元保住現有的化藥文號。那麼,本來打算投入生物製藥的資金,就要用在現有的化藥批文上麵。
這就對成都英德產生了影響。成都英德的主營業務是生物製藥裝備研發、 生產、銷售及工程服務等。而一致性評價讓眾多藥企無暇兼顧化藥和生物製藥兩種業務的經營,生物製藥裝備行業需求減少,相關企業降低了設備和工程建設的投入。
為渡過難關,保證市場份額和持續發展,成都英德采取了降價措施,使得 2016 年毛利率較上年下降較多。同時,麵臨複雜的市場環境,為確保市場競爭力,成都英德加大了銷售、售後服務和研發投入,造成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支出較大。
另外,GMP認證帶來的影響也很大。許尚峰告訴記者,公司所處的醫藥行業在中國已經曆過兩輪GMP認證,“第一波是在1998~2004年,當時國家要把製藥水平向國際水平靠攏。因為是第一次認證,相對來說標準比較低。第二輪GMP是2009~2013年,這次標準提高了,原來的廠房、設備都滿足不了要求了。因為藥企要蓋新廠房,換新設備,從管理體係到管理軟件都要更新,這樣對於我們製藥裝備企業來說就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然而,2012~2013年GMP認證高峰期過後,企業對製藥裝備的需求普遍減少,成都英德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業績下滑。中藥製劑的GMP認證相對晚了兩年,對於以生產中藥提取設備為主營業務的上海遠躍來說,其影響也晚了兩年。
但影響主要是在製藥裝備業務方麵,據新華醫療2016年報顯示,其三大主營業務中製藥裝備收入8.17億元,同比下降28.66%,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收入均有增長,其中,醫療器械收入71.38億元,占總收入比85%。
“大”而“全”的擴張之路
六七月之交的淄博,空氣格外悶熱,新華醫療的感控車間裏,大鐵葉風扇嗡嗡地工作著,工作人員正在向一線員工發放雪糕,這是他們解暑的主要辦法。由於建築麵積和整個空間太大,出於節省成本考慮,車間沒有裝備空調。這裏主要生產滅菌消毒器械,銷售給醫院和醫療機構,各式的產品基本覆蓋了從三甲醫院到小診所對消毒滅菌器材的需求。感控車間隻是其所處的新華醫療科技園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這裏還有實驗動物設備車間、倉庫等,不久,研製血液透析設備的車間也將開工。
新華科技園位於淄博市周村區,占地約600畝,新華醫療人力資源部科長馬慧告訴記者,這還隻是新華醫療六大廠區的其中之一。
記者發現,在醫療器械方麵,新華醫療幾乎囊括了整個產品線,以手術室器材為例,從手術床、手術燈到手術刀、鑷子等,品類很多。在此基礎上,新華醫療還進行了大肆收購。
2012年7月,新華醫療簽訂收購長春博迅75%股權,這是一家生產體外診斷試劑的公司,主要產品是抗人球蛋白檢測卡;2013年2月,新華醫療全資子公司華佗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以3.8億元的價格持有香港威士達醫療60%股份,其主要生產臨床檢驗設備;2013年12月,新華醫療以3.5億元的價格購買上海遠躍90%的股權;2014年4月,新華醫療購買成都英德85%的股權。
自此,新華醫療在製藥裝備方麵發展到中藥、化藥、生物製藥設備三大類產品線。
除了製藥裝備,新華醫療還將目光投向了醫療服務方麵。然而,這些醫院大多還處於虧損狀態。
事實上,新華醫療的擴張戰略在“十二五”期間就已經製定,彼時,其提出要發展以技術創新為主的創新戰略、以提高市場占有率為主的品牌戰略、以內涵式發展和收購兼並並舉的擴張戰略。
雖然成都英德等子公司業績未達預期,投資醫院也未見回報,但許尚峰仍然充滿信心。他認為,擴張戰略既有必要,也算是成功的,“光依靠已有的產品肯定是不夠的,收購的企業擁有我們沒有的技術”。
李靜告訴記者,在收購的子公司中,隻有成都英德和上海遠躍沒有達到預期,其他子公司經營狀況都比較好,比如長春博訊和威士達,都是成功的收購。
在許尚峰看來,政策的影響正在慢慢散去,“實際上,去年下半年,我們合同量開始迅速恢複了,但是當年確認不了收入了,必須今年確認,所以今年的業績預計會比較好,成都英德現在3億多元的合同在執行,這才半年的時間。今年肯定會強勢反彈。”
2015年開始,新華醫療逐漸減緩收購步伐,收購策略也發生了改變。“我一定注重它的發展潛力和長期風險。”許尚峰說,現在要總結經驗,多收購那些好的、小的和有潛力的標的,而不是像過去在高潮的時候那種收購了。
(原標題:賭局無贏家 新華醫療擴張之路遇阻)
最後更新:2017-07-09 1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