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99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重磅獨家:首次揭秘百億級私募的賺錢能力! 全明星陣容聚集的高毅一年賺了這個數!

“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出去做私募。”這幾年以來,火山君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或是機構人士這麼說道。在資管這個行業,自己幹私募,漸漸成為了許多人的目標,也被看作是可以實現理想抱負和財務自由的有效路徑。

隻不過在這個多少有些靠天吃飯的行業,“理想很豐滿,現實也很骨感。”火山君注意到,這一年左右的時間裏,雖然私募行業發展迅勐,但是私募從業人員卻比一年前減少近半。

可以看出,在私募行業想要活下來並且活得好,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在行情不佳的情況下,更是比拚實力,有些私募由於業績不理想,壓根就賺不到錢。

但更讓人好奇的是,位於行業“金字塔尖”的百億級別私募,比如王亞偉管理的千合資本,邱國鷺掌舵的高毅資產等,他們的賺錢能力究竟又是如何的呢?

別急,往下看,這一組直觀的財務數據,將為您首次揭曉這一秘密。

私募從業人員減少近半

這幾年私募行業的發展可以說是有目共睹,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9112家。已備案私募基金54541隻,認繳規模12.79萬億元,實繳規模9.22萬億元。

就在私募實繳規模開始向10萬億元發起衝擊的時候,火山君卻注意到,私募從業人員的數量呈現的是另外一種變化。數據顯示,2017年5月底,私募基金從業人員22.53萬人,單單看這個數字看上去似乎還是挺龐大。但如果回看2016年3月底,則可以發現,私募基金從業人員高達44.65萬人。

僅僅1年左右時間,私募從業人員就減少近半,甚至有不少原先公募的基金經理奔私後,也顯得“水土不服”,紛紛再回到公募或是轉向券商資管。可見,要想在私募行業活下來,而且活得很好,並非易事。

當然,有被淘汰的,自然也有生存下來並且過得還不錯的。火山君注意到,同樣一年左右時間,在整體私募從業人員減員近半的情況下,私募行業的百億管理人隊伍卻增長了60多家。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底,按正在運行的私募基金產品實繳規模劃分,管理規模在20-50億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505家,管理規模在50-100億元的有183家,管理規模大於100億元的有166家。而截至2016年4月底,管理規模100億元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剛突破百家,達到101家。

高毅去年賺了這個數

而在百億級別私募裏麵,除了王亞偉的千合資本,還有一家也是經常被提及,那就是邱國鷺等眾明星基金經理掌管的高毅資產。

從相關數據來看,這幾年,高毅資產旗下的產品業績表現整體都比較不錯,比如高毅-曉峰1號睿遠、高毅鄰山1號遠望、高毅利偉精選唯實等產品的年化回報都超過了20%。

也正是因為這種良好的業績表現,旗下產品在各大銷售渠道備受客戶認可。有大型券商人士就向火山君表示,“高毅的產品在我們這邊現在大概總的70億左右的規模,不過上次開會,說差不多到100億左右的時候可能就不再賣了,要控製下規模。”

那麼,良好的業績,除了為高毅資產贏得了口碑,又給高毅資產帶來怎樣的收入回報呢?

火山君注意到,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係統中,高毅資產對2016年的財務數據做了部分修改,也使得該信息得以首次被公開,根據修改後的信息,高毅資產2016年營業總收入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010.39萬元,利潤總額7516.06萬元,不過淨利潤僅為516.06萬元,而納稅總額達到2390.96萬元。

從數據可以看出,基本上呈現高收入、高利潤但是低淨利的情況。

其實據火山君進一步了解,在業績報酬來源上,以高毅-曉峰1號睿遠為例,其采用高水位法計提業績報酬,當淨值創新高且超過1元時,提取創新高部分的20%作為業績報酬。但是,在利潤分配機製方麵,投資經理將獲得業績提成的三分之二(其中一小部分將用於獎勵研究員).

(原標題:重磅獨家:首次揭秘百億級私募的賺錢能力!全明星陣容聚集的高毅一年賺了這個數!)

最後更新:2017-06-25 23:53:13

  上一篇:go 北上資金加速流入大白馬 力挺複星增援萬達
  下一篇:go 雄安:打造國土空間立體開發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