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95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股價3天狂漲50% 眾安在線市值千億全靠三個男人

外圍股市不帶A股玩?

最大賣點和最大風險暴露

每逢A股休市,外圍股市卻離奇飆漲,等到A股開盤,外圍卻又莫名回落。比如,這次國慶中秋假期,美股連創新高自不待言,港股同樣大象群舞,蔚為壯觀。這個魔咒重演了不知多少回,總感覺不是偶然,是人家存心不想帶咱們一起玩嗎?

節前上市的眾安在線,最初兩天的股價表現高開低走,感覺不妙,上市當天最高價70.50港元,隨後一路下行,但是,節後一周卻神奇逆轉,狂飆突進,股價接連邁上80港元、90港元台階,最高摸到96.1港元,三個交易日漲幅達到50%,對於一個千億市值的次新股來說,這樣的表現可謂驚心動魄。

最大看點:三個男人一台戲

成立於2013年底的眾安在線,是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由螞蟻金服、騰訊、中國平安等國內知名企業聯合發起。和傳統保險公司不同的是,眾安保險業務流程全程在線,全國均不設任何分支機構,完全通過互聯網進行承保和理賠服務。

如果隻看它的商業模式“概念”,並無特別新穎之處,在“互聯網+”和“金融科技”廣泛深入保險領域的時代,這些都會是行業的“標配”。但是,隻要看看它的股東背景“概念”,要是不被爆炒反倒不正常。

一部電影,劇本也還過得去,講的是時下熱門的故事,最主要的是,一下子請來了三位奧斯卡影帝擔任主演,配角也是實力派加偶像派,不賣座都很難。馬雲、馬明哲、馬化騰這三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任何一位出馬,都是“票房”的保證,現在是三位攜手主演,這陣勢有多浩大,無法想象。

所以,“三馬”合作做互聯網保險一時成為行業熱詞,大家從不懷疑這個故事的“錢途”,隻是好奇三大巨頭將如何做好這個新興保險公司。

僅僅四年後的2017年9月28日,眾安在線在港股成功IPO,很驚豔,但也屬於情理之中。首日開盤價69港元,隨後股價大漲,市值隨之衝破千億港元。雖然與BAT等巨頭,甚至滴滴、美團等超級獨角獸還有不小差距,但作為互聯網保險第一股,眾安保險的發展速度仍然令人驚歎不已。

根據招股書,2016年眾安保費收入為34億元,淨利潤937.2萬元,而其股東,中國平安在2016年保費收入達到了4691.7億元,淨利潤為723.58億元。但眾安保險的市盈率遠遠超過中國平安,巨大的數字差距表明,在資本市場眼中,眾安與其說是一個保險公司,不如說是一個更具有想像空間、更富有故事性、更適合炒作的互聯網科技公司。

由於獨有的三馬概念,眾安在線招股獲得“粉絲”熱捧,正是這種“故事基因”合乎邏輯的結果。

眾安在線公開發售收到39.14億股有效申請,錄得約392倍的超額認購,國際配售的認購同樣超額,凍資2336.66億港元,因此啟動回撥機製,公開發售的比例增至20%。眾安在線按照招股上限價每股定價59.7港元發售,招股所得淨額為115.31億港元,火爆程度可謂萬人空巷。

除了“三馬”這三大頂級主角外,有一位過來客串一下的配角也是響當當的大人物——軟銀的孫正義。

孫正義的捧場可以說是火上澆油。眾安在線獲軟銀集團旗下軟銀願景基金認購約7191萬股H股,占上市後眾安在線股本最多4.99%,認購金額約42.93億港元,禁售期為6個月。

被軟銀集團、螞蟻金服、騰訊集團、平安保險,這些聲名顯赫的巨頭企業持續加碼,眾安保險到底有哪些魔力和想象空間?又有哪些隱憂和威脅?

有媒體報道,公司的實際最大股東應為眾安科技董事長歐亞平,他通過關聯公司持眾安在線20.23%的股權,超過螞蟻金服的16.04%,是實際上的最大股東。

盡管如此,假如你因此得出結論,認為眾安在線這出戲的頭號主角不是“三馬”,這顯然是不懂資本市場的膚淺之見,三馬就算客串,也是票倉,其他人就算“戲份”再多,也隻能襯托。

最大賣點:三馬同槽賣保險

假如仿照平安保險那句著名的廣告詞,眾安在線可以推出一句:買保險就是買平安、買騰訊、買阿裏!

由於三家公司分別為保險、電商、在線社交行業的龍頭老大,眾安一出生就備受矚目。而大股東均姓馬——阿裏巴巴董事長馬雲,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和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因此又被稱為“三馬同槽賣保險”。

財務上,眾安預計2017年利潤重大虧損,招銀國際認為,由於承保虧損擴大和科技投入增加,預計2017年虧損4.68億元人民幣。但同時認為,未來承保利潤和科技板塊收入貢獻將大幅提高,預計2018和2019年公司將實現盈利3.73億和17.1億元人民幣。

有馬雲,馬化騰和馬明哲三馬雲集的眾安在線,獲得資本市場格外青睞,並非驕人業績,也非誘人未來,它的最大賣點就是三馬概念股。

不到4年,眾安在線回報了三馬超百億元真金白銀。按上周五最高價計算,馬雲旗下螞蟻金服持有眾安在線1.99億股,市值近200億港元,平安保險和騰訊分別持有眾安在線1.5億股,市值接近150億港元。

雖然眾安在線CEO表示,眾安保險作為第一家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會給更多的生態夥伴以信心,促進香港成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讓金融科技真正成為改善我們生活的美好力量。

但是,這家險企成立僅三年多時間就成功實現IPO了,刷新國內保險機構從成立到IPO的最短時間記錄,僅靠技術層麵的優勢顯然無法成就這樣的“豐功偉績”。

單說互聯網保險大家可能較為陌生,但在淘寶購物中隨時遇到的退貨險,則是消費者日常接觸最多的眾安在線產品。在去年的雙11購物街,眾安保險當天就獲得超過2.1億保單數,總保障金額超過133億元。股東優勢造就的業務火箭般發射,可見一斑。

馬明哲曾在眾安保險的開業典禮上談到這家公司的發源:“我們都是一個圈子的朋友,偶然機會,我向他們學互聯網,他們向我了解金融,一拍即合。”

可見,這麼大的一盤生意,不過是一個圈子中幾個大佬的即興之作。

要說賣點,眾安在線最值錢的資產就是三馬的IP,它們隱含著一個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騰訊+阿裏+平安=地球上最龐大的用戶流量群,幾乎可以覆蓋超過10億網民的所有網絡應用場景。

最大爭議:估值泡沫有多大

眾安在線IPO前夕,有香港資深人士預測,眾安上市首日,或可達70至72港元,若升至75港元,將出現較多獲利盤,如股價在65港元以下,建議投資者可適度買入,但70元以上不適宜追高。他建議眾安在線升至70港元以上可考慮拋出,獲利了結。

讓人大跌眼鏡的的是,國慶假期,眾安股價三個交易日漲幅竟然達到了50%,周五收盤穩穩地站在93港元的高崗上。

其漲勢之淩厲彪悍,讓人仿佛看見A股的次新股炒作模式在港股曆史重演了,隻不過,港股沒有漲跌停板限製,A股得花一周時間的事兒,港股三天就辦到了。眾安眼下股價就快幹到百元了,這個位置,拋還是不拋?

在成立之初,眾安最大的業務應為依托於阿裏巴巴集團的退貨運費險。這個創新性的險種抓住了當時網購這個交易場景中買賣雙方的的痛點,甫一問世就大獲成功,取得了爆炸性的增長。在2014年雙十一期間,眾安保險的保單總數達到了創紀錄的1億單。

隨後眾安保險又相繼與攜程合作推出航班延誤險、與平安保險聯合推出保驫車險等。得益於“蜂巢式”的管理結構,以產品經理為業務核心,眾安能夠在15天內推出一款新產品,四年內一共推出了262款產品,這個研發速度也讓傳統保險公司望塵莫及。

盡管以保費總額和淨利潤來計算,眾安在國內的保險公司中還未達到第一梯隊的級別,但其在互聯網保險領域確實是一路領先。

招股書上是這樣解釋眾安的行業地位的:自我們於2013年10月成立起至2016年12月31日,我們累計銷售逾72億份保單,服務約4.92億名保單持有人及被保險人,根據Oliver Wyman報告,按此期間的該等指標計,我們於中國保險公司中排名第一。此外,我們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保險公司,於2016年錄得總保費人民幣3,408.0百萬元。

財務數據上看,眾安保險2016年淨利潤同比下降近80%至937.2萬元,同時預計2017年將錄得重大虧損。業績不佳使得眾安保險700多億元人民幣的估值顯得頗為紮眼,然而,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上市後的第5個交易日,它的總市值幾乎是700億的一倍。

眾安到底值多少錢?適用於傳統的保險公司的估值模型嗎?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內含價值能更真實地反映壽險公司的價值,因此傳統壽險類公司一般以內含價值作為估值依據,例如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等;傳統產險類公司則使用ROE、PB等進行估值,例如中國財險等。

然而,眾安的估值卻注定是別具一格的。據IPO聯席保薦人之一招銀國際出具的一份報告顯示,眾安此次采取的估值方法是SOTP,即分類加總估值法。對保險業務估值645億-741億港元,對科技估值322億,加總得到眾安保險的估值在967億-1064億港元。

這一估值建立在對中國保險科技市場以及眾安科技業務在未來幾年內的強勁增長上。招銀國際預計,眾安保險2017-2019年的利潤將分別為-4.68億、3.73億和17.1億元人民幣,主要是來自承保利潤和科技業務的收入將大幅增加,其中預計來自科技輸出的收入在2017-2019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09%。

在這裏,眾安保險變成了一家保險科技公司,賦予了科技和保險的雙重屬性。此次IPO,眾安保險選擇將這兩大屬性分別進行估值並加總計算。

對保險業務部分的估值方法是P/B模型,即可比市淨率法。市淨率的選取則是參照5家傳統保險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對科技部分的估值采取現金流折現模型以及P/E(市盈率)模型。

反正就是奔眾安在線值1000億港元這個目標去算就對了。

好吧,這筆賬算得很漂亮,但是,目前卻還是畫餅一個而已。這些估值方法的基礎是2018年的公司賬麵價值,之所以得出如此高的結果,主要是機構對2018年以後的表現做出了非常樂觀的預計。

除了以上分類加總法作為主要估值方法外,招銀國際對眾安保險的估值還采取了現金流折現模型作為參考,得到公司估值為952億-1088億港元。該模型中預計眾安保險2017-2019年的EBIT(息稅前利潤)分別為-5.14億、4.97億和22.74億港元。

但是,對於這種估值方法,有投行專業人士卻並不完全認同,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複計算,即科技的價值在其保險業務中已經有所體現。

即便未來三年業務飛躍式發展如願實現了美好預期,即便按照招銀國際的估值模型算出1000億的市值是合理的,但是,上周五1500億市值中,泡沫有多大,還是很令人擔憂的。

最大風險:三個和尚沒水喝

對高估值的質疑,眾安保險首席財務官表示,估值高不高,最好的標準就是市場怎麼看,眾安保險吸引了長線股權基金的參與,零售端的認購倍數接近400倍,上市首日成交活躍,這就說明市場看到了公司的價值所在。

也就是說,有人願意買就是硬道理,資本市場估值固然重要,但是,麵對“粉絲”的狂熱,什麼估值模型都會被打倒在地踏上一隻腳。

不管是P/B模型也好,P/E模型也好,SOTP方法也好,最終都需要市場的認可。

在眾安股價上,市場瘋狂認可的不是估值模型,而是三馬所代表的用戶資源。

早在2015年6月,眾安保險就已經完成了約57.75億美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摩根士丹利、中金、鼎輝投資、賽富、凱斯博等國內外頂尖投資機構,此次融資後估值達到500億元。

眾安保險2017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眾安保險前五大股東分別為螞蟻金服、騰訊、平安保險、加德信投資、優孚控股。麵對這樣的股東背景,你要市場如何看?

這些股東確實為眾安提供了騰飛的翅膀,它的第一桶金就是直接來自阿裏。

憑借股東資源,眾安保險已搭建生活消費、消費金融、健康、 汽車及航旅等五個生態係統,並向逾4.92億客戶銷售逾72億份保單,總保費從2014年的7.94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22.83億元,並進一步增至2016年的34.08億元,複合增長率達到107.2%。

從眾安的第一支成功的互聯網保險產品退貨險來看,其保險業務發揮了互聯網依靠流量取勝的特質,形成了一個獲客、拉低邊際成本、降低保費、再獲客的循環。這一階段眾安推出了大量的新奇特險種,包括輪胎意外保、小米盜刷險、大疆無人機險等等。

從眾安的財報數據來看,保費雖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淨利潤卻在2016年大幅下滑。2014年眾安實現了3698萬元的淨利潤,2015年增長至4426萬元,2016年大幅下跌為937萬。眾安成立以來綜合成本一直超過100%,這也代表著業務本身是虧損的,前兩年盈利來自於投資收益,而出現該狀況主要源於互聯網業態發展初期的巨額前期投入以及市場波動行情帶來的投資收益下滑。

最大的不確定性正是股東資源未來是否一直可以成為眾安的跑道。

從某種意義上的說,眾安在線不過是三馬合夥領養的一個“幹兒子”,但是,三馬各自都有自己的“親兒子”,而且,還“兒女成群”,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三馬各自都建立起相對獨立的生態體係,構成寡頭競爭格局,在金融領域,相互較勁,時有擦槍走火。

要讓大家的“幹兒子”做大做強,三位大佬的“親兒子們”是否服氣,這個問題感覺靠利益約束機製很難擺平,或許主要還是靠大家的“覺悟”。

但是,“覺悟”的藥效能維係多久?

一次試驗之舉能有如此回報實屬意外驚喜。不過,對於各有商業版圖的“三馬”來說,這些賬麵數字或許還不如眾安在線獲資本市場熱捧這一現象對他們的衝擊來得更大。

早在眾安保險宣布第一輪融資時起,圍繞其估值爭議就不斷。

沒有自有場景,完全依賴合作夥伴的銷售方式也是眾安的一大軟肋。例如,在生活消費領域,淘寶、天貓等夥伴的退貨場景就是典型案例,為了同其他退貨險的供應商競爭,眾安也被迫提高了渠道費用,這些費用在招股書中被描述為谘詢費和服務費。所以,盡管眾安看起來有4億用戶,但是,一旦合作夥伴更換供應商,或者場景需求改變,這些用戶幾乎就會流失殆盡。

按照眾安相關管理層的說法,眾安將繼續加大對五個生態係統的投入,相比於阿裏、騰訊等紛紛開始布局的科技金融業務,眾安最大的優勢是其垂直化。其他互聯網公司主要依賴於自身的平台平行化做大,眾安則是平行和垂直兩個方向擴張。

聽起來挺有建設性,但是,如果垂直化隨便就可以成為優勢,那麼,隨便哪家金融科技公司都可以做到,關鍵是有沒有阿裏與騰訊這樣的巨頭為你打開流量入口。

機構對眾安在線的追捧基於未來承保利潤的增長和技術板塊收入從無到有之後的強勁增長兩因素,不管餅畫得多麼漂亮,對公司來說,如何跨越從2017年虧損到2018年的高增長這一天塹,將是無比艱難的挑戰。

互聯網保險領域,眾安的體量遠超過同類公司,但這並不意味著它能夠把優勢保持到最後。它所麵臨的壓力並不是同類企業的競爭,而是來自於傳統保險企業和互聯網大公司對保險行業的滲透。

比如,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參與發起設立的太平科技保險獲得中國保監會批準籌建;平安近期也發布了“智能保險雲”產品,其中包括“智能認證”、“智能閃賠”等產品。

而互聯網公司在保險行業的布局也加快了腳步。百度一邊同安聯保險、高瓴資本三方共同宣布發起成立互聯網保險公司百安保險,一邊又與中國太保旗下控股子公司太保產險發起設立一家股份製財產保險公司。

雖然眾安背靠阿裏騰訊等大股東,但是,眾安隻算股東們的幹兒子,不可能獲得他們毫無保留的持續支持。你瞧瞧,這些大股東也開始著手扶持自己的親兒子了。阿裏健康攜手中國太平、太平人壽等企業發起阿裏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螞蟻金服通過收購完全控股了國泰產險,而且螞蟻金服自身也成立了保險事業部。

雖然螞蟻金服回應,這並不影響與眾安保險的合作關係,但是由於眾安保險一直以來都得到阿裏集團的大力支持,伴隨著阿裏和螞蟻保險生態建設的完善,這種傾斜性的支持一定隻會是階段性的,未來勢必會逐步減少。

無法想象,未來麵對傳統保險業的互聯網化以及互聯網公司對互聯網保險蛋糕的搶奪,一旦三馬都忙著扶持自己的“親兒子”去了,眾安在線將如何維持自己的發展速度。

而當市場最終看清了三馬的資源並不等於眾安的資源,如此高的估值泡沫如何得以固化?

(原標題:外圍股市不帶A股玩?股價3天狂漲50%,眾安在線市值千億全靠三個男人,最大賣點和最大風險暴露)

最後更新:2017-10-07 18:18:17

  上一篇:go 99家券商上演董監高人事變動 四大因素引發
  下一篇:go 發改委:基因檢測產業成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