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6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去散戶化的前提是基金建立信托責任

據中證登7月18日數據,最新一周新增投資者29.27萬,周新增投資人數依然處於相對低位。同時,媒體2017年第三季度個人投資者調查報告顯示, 個人投資者倉位中上證50成分股占比並不突出,並未在上證50的強勢中分享到超額投資收益。中登公司今年2月最後一次公布參與交易的投資者數量為1186萬人,活躍股民還不及兩年前的1/3,2400萬股民“離開”了A股。

麵對去年以來的“漂亮50”牛市和中小創“閃崩”交織的行情,散戶投資者越來越難以適應,盈利越來越困難。同時在白馬藍籌的狂飆突進中,有些專家和機構唿籲“去散戶化”,認為散戶不適合市場。A股的典型特點是散戶市,投機文化盛行的原因就是散戶太多,應該盡可能讓散戶離開市場,機構主導的股市才是成熟市場的標誌。

筆者認為,去散戶化絕不意味著驅逐和收割散戶,讓散戶傷心離市。去散戶化應該是一個散戶與機構投資者雙贏的局麵,是一個散戶主動自願投資基金、信任“專家理財”的過程。而在去散戶化過程中,基金隻有建立起強烈的信托責任,投資理念成熟、投資研究深入、投資收益穩定,以責任感讓個人投資者放心,以較高且穩定的投資收益回報投資者,投資者才能放心地將資金交予基金管理。去散戶化的前提,是基金尤其是公募基金建立信托責任。

公募基金的資產總規模在今年上半年達到10.07萬億元,相比去年底的9.17萬億元,增長了9019億元,但大部分為貨幣基金。私募總規模已經超越公募基金3.5萬億元,高達13.59萬億元,但大頭為投資於一級市場的股權和創投基金。確實,中國基金業經曆了資產管理規模爆發式增長,產品不斷創新,業務也日益多元化。基金成長壯大為市場機構投資者的重要力量,成為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基石。

但基金在規模擴大的過程中,對投資者的信托責任、對持有人利益的保護、基金公司治理結構、投資收益穩定性仍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具體來說,屢禁不止的老鼠倉、基金散戶化、公募基金旱澇保收的提取管理費模式、收益難達投資者預期等問題,都成為基金發展的瓶頸,讓個人投資者對投資基金望而卻步,不敢將儲蓄金、養老金放心大膽地交給“專家理財”打理。

中國基金公司均為契約型基金,這種組織結構可能引發基金公司治理結構問題,就是投資者的利益有時得不到真正的重視與保護,投資者、基金經理、管理層的利益可能無法統一。投資者隻是基金的客戶,對基金公司運作管理沒有多大的發言權。基金經理不管投資盈虧照拿管理費,基金經理激勵機製缺失。在這種組織架構下,基金的信托責任可能存在問題。在這方麵,美國基金業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美國的基金主要是公司型基金,基金持有人為公司股東,最高的權力機構為股東大會,公司的董事會受雇於股東大會,代表股東聘請投資顧問來管理基金,董事會中至少有50%為獨立董事。這一製度,明確了股東是基金的所有人而不單是客戶,董事會應該代表基金持有人利益。

老鼠倉的猖獗,是基金信托責任缺失的直觀寫照。自2014年以來,證監會共啟動99起“老鼠倉”違法線索核查,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83起,涉案交易金額約800億元。與此同時,央視《焦點訪談》欄目披露“大數據”捕“鼠”細節,震撼證券行業。

基金經理涉老鼠倉,並不單純是個人品德有汙或者違法違規,重要的是會造成操盤基金的淨值下跌,以公補私,以私損公,嚴重損害基民利益。厲建超擔任“中郵核心優選基金”經理(2011年11月11日至2014年1月22日)期間,該基金收益為-3.33%。他還在2012年6月12日至2013年7月23日期間擔任過另一隻基金的經理,在其任內收益高達69.5%。同一個人操盤的基金收益天壤之別,原因就在於前者持倉大量涉及老鼠倉,收益被碩鼠啃噬不少。

同一基金公司為爭奪排名,對單一股票持倉過於集中,過於注重趨勢化投資,追漲殺跌,短線交易,投資散戶化傾向明顯,也是多年積累的問題。基金抱團取暖,或以價值成長之名大量持有中小創,或以價值投資名義重倉白馬藍籌股。這種投資方式,或在短周期內博取超額收益,在基金排行榜上排名居前,但基金的這種集體無意識暗藏係統風險。中郵係中郵戰略新興產業7大基金重倉持股樂視網的股份4090萬股,多隻接近10%紅線。當年的股基冠軍和明星基金經理,在創業板的下跌中灰頭土臉,基金淨值大幅虧損。而2015年的股市大幅波動,與機構大量持有高估值中小創有直接關係。

隨著A股市場規模的擴大、股票數量的增長、量化對衝工具的完善,投資的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個人投資讓位基金專業理財將是長期趨勢。基金隻有盡快建立信托責任,提升投資效率,以穩定的高收益回饋投資者,才能不負萬千投資者所托,真正實現去散戶化。

(原標題:去散戶化的前提是基金建立信托責任)

最後更新:2017-07-25 06:47:36

  上一篇:go 快遞業最高法規征意見:張三李四等假名將無法寄件
  下一篇:go 歐佩克欲擴充 減產國提振油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