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
汽车大全
股权转让玄机:壳生意暗涌潜行
近期A股借壳上市、重组并购升温,刺激着壳生意悄然回暖。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随着二级市场行情回暖,不少“壳主”正计划趁着股价处于阶段高位,通过转让股权的手段“曲线”卖壳,围绕控制权变更的壳生意正在暗涌潜行。
同时,控制权变更带来的卖壳预期传导至整个二级市场,形成了以ST板块为主的壳股行情。分析人士指出,借壳需求客观存在,加上萌生退意、高位套现的“壳主”不断涌现,壳买卖再现抬头迹象。不过,在新股发行常态化、监管持续从严及退市制度或完善的大背景下,A股壳价难迎大涨。
“曲线”卖壳
9月以来,上市公司频频发布大股东计划转让股权或导致控制权发生变更的消息。中超控股19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超集团正在筹划转让所持公司股份事宜,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更。同日,宏达股份公告,18日接到控股股东四川宏达实业告知,宏达实业原股东分别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四川泰合置业,上述股权转让事项全部完成后,将导致宏达实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9月以来,还有明家联合、绵石投资、升达林业等近十家公司披露股权转让相关情况,涉及控制权变更问题,数量较7、8月明显增多。
“股权协议转让是A股公司控制权变更最主要的方式。”国泰君安研究员孙金鉅指出,对转让方而言,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原控制人萌生退意、出于公司发展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股价高位时主动变卖股权变现等均有可能导致股权出让和控制人变更;对受让方而言,上市公司控制权带来的共享收益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透过后续资本运作等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和估值水平,往往能够带来股价和业绩的双丰收。
去年9月重组新规发布后,不少壳买卖为规避借壳监管,先通过股权转让甚至是表决权委托等方式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再伺机谋求注入资产的“类借壳”模式大行其道,导致控制权变更已成为借壳的前提条件和替代手段。
“今年以来,已有数家上市公司通过这样的模式成功‘借壳’,因此这种模式后续可能被更多壳主效仿。”深圳某私募人士指出,近期不少壳股涨势不错,加上并购重组有所回暖,刺激了一部分壳主的卖壳意愿,纷纷通过转让股权、变更实控人来进行提前布局,为后续的“曲线卖壳”暗中铺路。
壳炒作“还魂”
“控制权变更已成为上市公司后续资本运作,如注入新股东旗下资产、第三方资产注入等的一个重要信号。”孙金鉅表示,上市公司新进控制人获得公司实际控制权后,往往会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加速资本运作,包括注入旗下优质资产或者定增收购其它资产等,来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和估值水平。
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由控制权变更带来的“借壳”预期成为壳股被疯狂炒作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A股壳市场一度大幅降温,壳价连连下挫。但8月以后,随着并购重组、借壳案例开始增加,一波大面积炒壳行情也随之而来。以ST板块为例,6月2日,该板块指数一度跌至今年以来最低的1774.7点,而后又一路走高,截至9月22日已累计上涨11.06%,高于同期上证指数8.78%的涨幅。
一些涉及股权转让的非ST壳概念股也遭遇爆炒。
(原标题:股权转让玄机:壳生意暗涌潜行)
最后更新:2017-09-25 01: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