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25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大數據行業進入洗牌期:上萬接口關停 9成公司麵臨生死劫

6月1日,《網絡安全法》落地實施已過去三個月,大數據行業結束野蠻時代,進入洗牌期。

此前有15家數據公司被調查,此後,名單擴大到30家;多家公司的業務負責人被約談,他們甚至相互打招唿的方式,都變成了“今天,你被抓了嗎”;大量數據接口關停,數據產品停售,導致部分公司開始裁員,一家被調查的公司,甚至將大數據業務完全下架,退出市場。

一些公司黯然退場,一些卻高調入局——一些有獨家數據源的公司,在最近宣布成立。

數據行業,正處於二八分流,冰火兩重天。

01. “你被抓了嗎?”

2017年5月末,數據行業的清理行動開始。

據多位知情人透露,“數據堂”多人被警方調查,導致部分數據業務線停擺。此後,數據堂發表聲明稱,因公司某一客戶存在被公安機關調查的情形,公安機關為進一步了解具體情況,向公司個別業務人員及財務人員進行情況了解,不存在“公司高管被抓”的情形;公司業務運作正常。目前,數據堂的官網可正常打開,但“數據定製—數據堂”的網站頁麵,卻無法打開。

今年8月,數據堂發布股票停牌公告,稱因存在“預計應披露的重大信息在披露前已難以保密或已經泄露,或公共媒體出現與公司有關傳司,可能或已經對股票轉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事項,2017年8月14日起暫停轉讓,預計股票恢複轉讓日期不晚於2017年11月13日。

“公司走了很多人,還有一些人準備拿完年終獎就走”,數據堂離職員工楊青稱,“目前,精準營銷線和大數據線基本暫停,現在僅靠人工智能一條業務線支撐”。但楊青同時指出:“公司的海外客戶,暫時沒有受到影響。”

這隻是大數據行業進入冰封時代的一個縮影。

一本財經曾獨家報道,15家數據公司被調查,名單中不乏估值幾十億的大公司。據知情人透露,此後,調查範圍則進一步擴大,“名單已有30家”。

行業一度風聲鶴唳,傳聞滿天飛。

頭部的大數據公司,都曾傳出過CEO或高層被調查的“小道消息”。

網傳聚信立的高管也被帶去問話,業務呈收縮狀態。聚信立CEO羅皓不得不站出來辟謠,緊急接受媒體采訪:“我敢否認,說明我們沒有被約談。”

“實際上,確實很多公司的業務負責人被約談”,行業資深從業者羅錦江稱,為了取證,通常電腦等存儲設備也會被拿走。

一位大數據行業的CEO聽到傳聞,另外一家公司的創始人被調查,他急忙在微信上詢問:“你沒事吧?”對方回複沒事,說是謠言。結果第二天,CEO又聽到消息,接著再問:“今天你被抓了嗎?”

“今天你被抓了嗎”,這句話一度成為大數據行業高層從業者的問候語。

02. 接口切斷

幾乎行業所有的人都明白,這次數據整頓,是為了6月1日新推出的《網絡安全法》預熱。

“這次是動真格了,毫無容情”,羅錦江稱,5月底,很多公司主動將一些敏感業務線停掉。

“數據供應商突然間通知我們,業務暫停,但會支付違約金”,某信貸公司的商務負責人陳希稱,最先被停掉的接口,就是“三要素”查詢。

“所謂三要素,就是手機、姓名、身份證”,羅錦江稱,以前的價格,“購買一條僅7毛、8毛”。

多位行業從業者稱,三要素停了之後,大部分公司隻提供兩要素(身份證和姓名)的“驗證”。

“把兩個信息提供給數據方,對方隻會反饋一個是與否的答案”,陳希稱,如果符合,反饋“是”,如果不符合,反饋“否”。

陳希緊急修改了風控規則,讓業務線可以勉強推進,但緊接著,更多的接口被切斷。以前一次查詢2元的學曆數據接口停掉,隨後,車輛、住房、公積金等數據接口都全麵切斷。“我們隻能再次修改風控,讓用戶自己填寫用戶名和密碼,授權我們去相應的頁麵爬取數據”,陳希稱,如此操作大大提高了風控的成本和用戶體驗,“但合規了”。

緊接著,各項“特色”的數據產品也悄然撤下,或開始變得不穩定。

而某平台的風控總監郭飛透露發現:“今年年初,百融金服的產品收支等級,查詢突然變得不太穩定,缺失率很高”。

所謂的收支等級,就是一個人信用卡和儲蓄卡的入賬和出賬記錄,並按照等級給出分數,數字遠大,金額越大。

△ 收支等級產品說明

郭飛稱,這項數據,是信貸中很有價值的數據,查詢一次的價格是2-3元。但至於如此隱秘的金融數據,百融金服是如何拿到的,在業內一直是一個謎團。

華道征信的業務員稱:“自6月份後,不良信息的查詢、資產類,目前我們是暫停服務”。

媒體報道,為了規避政策風險,在《網絡安全法》實施前,同盾停掉了“失聯人修複”服務;中國移動下屬全資子公司中移在線,也停掉了“移動三要素”的查詢。

一邊是主動停止合作,一邊是客戶直接跑單。

貸後邦的商務負責人稱:“部分客戶已與我們達成合作意向,規定一出來他們很害怕,所有關於數據的業務都暫時不接,我手上有一兩例違約客戶。”

大量接口斷了後,行業開始了裁員潮。頭部的大數據公司,都曾傳出過裁員消息。

“主要裁掉的,是銷售和一些敏感業務線的人”,羅錦江稱,大量的乙方公司業務人員被裁掉後,就進入了甲方公司。

03.艱難求生

2012年,馬雲在網商大會上震耳發聵地喊出:我們將進入大數據時代。

那一年,阿裏巴巴集團設立了“首席數據官”一職,並推出大型數據分享平台“聚石塔”——這是中國大數據行業開始爆發的信號彈。而大數據行業黃金年代的來臨,是在2013年互聯網金融崛起之後。

大數據和在線信貸相結合,激發了強烈的化學反應。

在黃金浪潮中,崛起了上萬家的大數據供應商,他們采集數據,進行清洗加工,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再輸出不同的產品。

“早期,部分大數據公司的商業模式,極為簡單,很多都是黑市采買數據後,簡單打包,直接銷售給客戶”,羅錦江將其稱為大數據的野蠻時代。

“在這裏,就是大數據的天堂”,從美國回國創業的某CRO稱,剛回國的時候,發現國內數據流通尺度之大,完全超乎想象。

在美國,很多並不敏感的數據,都無法用在信貸領域,比如,性別、人種顏色、年齡段,都不可隨意參考,不然,就可能涉及“歧視女性、黑人或老人”。

濫用的用戶數據,讓大家就如裸泳一般,毫無隱私可言。

持續數年的數據之亂,終於在“徐玉玉”案之後,將行業推到了眾矢之的的深淵。這似乎成了諸多行業宿命,總是在鼎盛狂歡中,在利益催化之下,出現浮華泡沫。隨後,巨大行業負麵爆發,監管如期而至,洗牌來臨。

校園貸和大數據行業,都是同樣的軌跡。

行業正在掙紮中自救。

曾經很多大力宣傳自己是專注大數據的公司,如今,對外的傳播口徑完全變動。

“行業汙名化,不想和大數據扯上關係,外麵現在都稱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一位從業者稱。

南京一家大數據公司也在被調查的30家名單中,目前,公司已將大數據業務全部關停,正在謀求轉型。

“連我們業務員都需要加班加點看項目”,一家數據公司的商務稱,公司甚至讓他們去找項目,尋找出路。

大部分的數據提供商,正在尋找第一條自救之路:數據的脫敏、加密。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查詢結果的輸出上,采取打分製,比如,如果完全匹配,就是100分,如果隻有一半匹配,就是50分。而查詢不良則是用信息比對,輸入名字身份證,輸出命中與否。還有一些公司,嚐試用技術,保護用戶隱私。如撥打催收電話,直接進行加密,隻能看到一個加密號碼撥出。

行業想到第二條自救之路:聯合建模。

雙方開發一套係統,直接放在客戶公司的內部,雙方共享數據,係統最終輸出一個分數或結果。

“聯合建模,確實解決了合規問題,能夠使雙方共享數據”,小贏科技首席風控官成少勇指出,從長遠角度來說,這肯定是未來趨勢,但目前,推進的過程依然困難重重。

今年8月,郭飛的公司和一家數據公司合作,對方提出了聯合建模,但公司內部引發了爭論。“對於我們來說,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我們不可能針對每家數據源都要去做建模,且聯合建模的費用是十萬”,郭飛稱。

“實際上,現在大部分的聯合建模,數據公司隻是淪為一個技術提供商,這個模式太重,”大數據公司CEO林欣稱,如果一家數據公司有20個客戶,就得有20個建模師。

對於雙方來說,這個模式重,成本高,為了合規都要付出代價。

04.行業洗牌

《網絡安全法》出台後,要獲取、使用用戶的數據,都需要用戶授權。而第三方的數據公司,很難再用這種方式獲取數據。

林欣認為,這樣的公司,無非隻有兩個命運:要麼在原有的老數據基礎上,挖掘建模,但這樣的產品,很快就會過時;要麼就變成技術提供商和谘詢商,比如聯合建模。但這個命運,也不能讓人愉悅。

如果變成技術提供商,很難和大的公司合作。因為,大的公司數據和風控,都視為核心部門,很少外包;其次,大的公司對數據提供商也百般挑剔。因此,數據公司幾乎隻能給小的公司提供技術服務。

“大的公司,從6月之後,都要求數據提供商簽一個承諾書,確保使用的數據,都是經過用戶授權的”,羅錦江稱,基本沒幾家公司敢簽字。

行業的最終命運如何?

“行業90%的公司將被淘汰”,多位行業從業者都下了如此的判斷。

有意思的是,一邊是死亡,一邊又是生長。就在9月25日,聯通大數據公司成立。

“未來,有一類大數據公司能活得不錯,就是擁有稀缺數據源的公司”,林欣稱。而成少勇也是同樣的觀點,隻有獨家、且不斷更新的數據公司,才有競爭力,“二八格局已非常明顯”。

對於此次洗牌大潮,大多從業者表示,並非壞事。劣幣被驅逐,良幣才能沐浴陽光,茁壯生長。

去蕪存菁,正本清源,大數據行業的野蠻時代終於結束。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原標題:大數據行業進入洗牌期:上萬接口關停 9成公司麵臨生死劫)

最後更新:2017-10-05 08:03:13

  上一篇:go 四季度是A股黃金周期 10隻股票被券商集中推薦(附名單)
  下一篇:go 黨報: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超13億 百姓過日子更踏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