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36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神秘的“催收江湖”:三類玩家搶2000億蛋糕 門檻低留人難

2000億元!這是網貸行業目前預估的不良資產規模,風險背後卻蘊含大商機。

今年以來,關注不良資產的催收行業正在悶聲發大財。但由於參與者良莠不齊,也讓這一行業負麵纏身。

對於外界來說,這是一個既封閉又神秘的行業。

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了多家網貸平台、催收公司等相關負責人,以期探究“催收江湖”的真實現狀。

三類玩家“廝殺”

根據網貸之家數據,截至2017年6月底,P2P網貸行業貸款餘額增至10449.65億元。

如果按照業內平均壞賬率15%的比例推算,貸款餘額可能會產生規模在1500億元以上的不良資產,如果算上已出現的壞賬,網貸行業目前整體的不良資產規模可能超過2000億元。

資產處理服務提供商資易通CEO盛潔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現階段,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企業產能過剩和金融業資源錯配的風險逐漸暴露,導致國內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率不斷攀升,催收市場需求隨之增大。

“催收業務盈利很好很穩定。”上海某現金貸平台高管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前幾年網貸業務的火箭式發展,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不良資產的價值。

據悉,催收公司從回款中提傭,部分起步較早的催收公司年營收可達1億至2億元,一般淨利潤在20%左右。

目前,網貸催收行業主要有哪幾類玩家?

據該高管介紹,玩家主要分三類:

第一類是此前就承接銀行信用卡催收業務的委外催收公司。這類公司的特點是催收程序合規程度高。

第二類是從事借貸相關業務的網貸平台下屬或關聯公司。對於自有催收業務的平台來說,旗下的催收公司可以基本覆蓋成本,甚至出現一定盈利。其反饋數據也可以直接用於平台前期風控,所以非常有價值。

第三類是看好催收業務的新進公司。

但他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盯上不良資產這塊“大蛋糕”,不良資產包價格也已經水漲船高,同時處置資產收益率開始呈現下滑態勢。所以第三類玩家在整條產業鏈上的話語權相對較小,可替代性較大。目前催收行業整體還處於野蠻發展階段,尚未出現覆蓋全國範圍、擁有製定行業規則能力的大型公司。現在各個公司隻負責自己門前的一畝三分地。但可以想象,隨著催收行業進一步合規發展,未來幾年會出現幾個在行業中有絕對影響力的公司。

行業痛點凸顯

作為深入“催收江湖”的參與者,某催收公司高管張磊(化名)對於這一行業的“痛點”感受頗深。

“目前整個催收行業的公司發展良莠不齊,我們公司催收業務規模目前在委外催收公司可以排前20,但是依舊在發展過程中會有很多問題。”張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張磊分析,從經營角度來說,真正招聘到能力強且合適的催收人員比較困難,特別是具有催收團隊搭建和管理經驗的中層幹部。

由於催收行業的天然屬性,其準入門檻較低,基本上隻要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就能入行,雖然現在大部分公司設置學曆要求,但實際上並不是硬性要求。而且目前催收員流動性很強,很多人因為抗壓能力弱而選擇退出。

從政策風險來看,張磊指出,目前整個催收行業都存在法律漏洞和監管空白,一些借貸人和催收方式都遊走在“灰色地帶”。

針對校園貸中出現的“裸條”和暴力催收問題,今年銀監會接連發文表達禁止態度。

同時,有一些行業自律組織已就催收行為研究製定更為具體的要求。今年5月,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印發《深圳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催收行為規範》(征求意見稿)(下稱《規範》),這也是行業自律組織首次就催收行為作出規範。《規範》劃出了十條紅線,如嚴禁催收機構在任何非正常時間段進行催收、網貸平台同一天催收不得超過3次、嚴禁使用靜坐、紋身、堵門、潑墨汁等恐嚇或威脅使用暴力手段。

張磊很期待我國會出台針對性的相關法律條例,“這對催收工作和業務的健康發展有很大幫助”。

張磊指出,第三點和上述政策風險有一定相關性,目前針對小額貸款業務,我們主要采取網絡電話、短信等電信渠道方式催收。

但如今工信部對此類電信催收工具使用的監管趨嚴,這也給催收工作造成一定困難。同時,小額催收也無法承擔上門催收的成本代價。

催收也玩智能化

如何解決上述“痛點”?

智能化發展或許是一個方向。

盛潔儷指出,互聯網智能科技和大數據的發展,使得催收行業正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比如,通過搜索技術開發新的互聯網催收工具,對用戶互聯網相關的垂直領域信息、行為信息、社交信息、言論信息等公共信息,進行資源整合和數據分析,用以解決逾期客戶失聯、地址不真實、資產情況無法評估等問題。

“通過雲計算、大數據和智能化清收策略,協助客戶合規、安全、高效地完成催收,解決不良資產清收最後一公裏難題是我們想做的。”盛潔儷稱。

上述網貸平台高管指出,在催收業務中融入科技因素可以從三個方麵促進發展。

第一,有助於提高催收效率。時間是催收最重要的成本之一,越早催收,越有可能追回。根據其網貸平台數據顯示,逾期一個月催收回來的可能性,比逾期三個月催收回來的可能性高50%,逾期半年基本就按壞賬處理;

第二,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可以代替部分人工,明顯減輕人力開銷,降低運營成本;

第三,科技化、非人工的催收手段可控性較強,從合規角度來看也更規範。

盛潔儷強調,隨著催收環境的淨化,催收也可以演變為公司化、產品化、規範化,催收將不再是以往傳統的信息不透明行為。

(原標題:神秘的“催收江湖”:三類玩家搶2000億蛋糕,門檻低,留人難)

最後更新:2017-07-30 22:15:02

  上一篇:go 兩融“繞標套現”被卡死 監管部門緊急刹車兩ETF融資買入 券商又有了新招
  下一篇:go 3天兩個大動作!李嘉誠145億賣香港資產 412億加倉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