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汽車大全
逾七成次新股中報業績增長 四指標精選8隻錯殺股
8月14日以來,在熱點輪番拉升提高市場關注度的背景下,大盤再度震蕩攀升,並於上周五突破3300點,盤中最高漲至3331.91點。而經曆了4個月深度調整的次新股板塊在此期間重新走強,成為近期最為活躍的群體之一。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表示,次新股近期崛起表明資金短線做多意願較強,在新股發行速度沒有明顯提高之際,次新股短線仍是資金“潛伏”的重要標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連續大漲過後,次新股將難以維持集體上漲狀態,後市更多的是內部結構性行情,在中報業績披露工作進入收尾階段,優質公司的投資價值也再度凸顯。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在2016年8月份以後上市的457隻次新股中,截至昨日,有316隻個股已披露2017年中報業績,其中,236隻個股2017年中報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占比74.68%。
在上述236隻2017年中報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次新股中,有26隻個股中報淨利潤同比增幅在100%以上,蘇州科達(7721.12%)、索通發展(2532.83%)、金能科技(488.8%)、弘信電子(446.69%)、中廣天擇(445.19%)、秦港股份(349.2%)、新鳳鳴(293.6%)、榮晟環保(248.2%)、建科院(231.4%)、匯納科技(214.52%)、格爾軟件(209.03%)等11隻個股2017年中報淨利潤同比增幅均超200%。
而進一步梳理發現,在A股價值投資理念回歸,投資情緒日趨理性的背景下,業績對次新股市值的決定作用更為凸顯。通過對淨利潤和市值分層歸納,次新股的業績與市值存在一定的對應規律:2017年中報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在5000萬元以下的202家公司中,有72.28%的公司最新流通市值不足10億元;2017年中報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在1億元以上的55家公司中,最新流通市值在20億元以上的公司有29家,占比52.73%。分析人士認為,上述分布規律可以作為判斷某隻次新股合理市值的條件之一,另外也可根據上述規律篩選出市值明顯偏離其業績的公司,以發現風險或投資機會。對於流通市值偏低的次新股,有部分可能是受到前期板塊整體投資情緒不佳影響而錯殺,也有市場關注度不高而被低估的標的。
事實上,市場對於盈利確定性的追求,在今年以來的行情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未來個股的行情驅動更多依靠自身的盈利能力,市場格局從以往的提升市盈率轉為細剖每股收益的上漲動能。國泰君安證券表示,中報披露期間,市場對於半年報行情的追求繼續演繹,建議投資者關注業績向好的公司。
在此背景下,如何對次新股進行布局呢?有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在參與今年中報期間的次新股行情時,可從4個指標篩選優質個股:首先,2017年以來上市,次新股特性凸顯的個股;其次,中報業績確定性增長,具有較強成長能力的次新股;再次,市值明顯偏離業績前期被錯殺的次新股;最後,公司基本麵較好且有大單資金持續買入的次新股。
綜合來看,禾望電氣、旭升股份、天聖製藥、秦安股份、金麒麟、絕味食品、安正時尚、榮泰健康等8隻次新股同時滿足2017年以來上市、中報淨利潤同比增長、中報淨利潤在1億元以上最新流通市值不足20億元、上周實現資金淨流入等四大條件,後市機會備受看好。
(原標題:逾七成次新股中報業績增長 四指標精選8隻錯殺股)
最後更新:2017-08-28 09: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