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72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產業資本增持A股超千億 “自家人”慷慨解囊180億

目前還是2017年7月,產業資本增持A股的金額就已經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159.66億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700餘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實際控製人頻繁出手,將自家股票大舉買入以示看好。而熟悉公司業務的高管也慷慨解囊,這一類“自家人”在今年自掏腰包的金額也已達到180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16年全年,高管增持金額也僅為279億元,今年或將成為A股市場的增持大年。

實控人頻繁增持

一般來說,在產業資本增持浪潮中,實際控製人的增持往往給投資者傳遞著最為直接的信號,為公司股價“保駕護航”,堅定對公司發展的信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數據統計發現,今年已經有超過700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進行了股權增持,累計增持金額達到1159.66億元,而在2016年,這一增持金額為1926億元,目前2017年產業資本總增持金額已經占到2016年的60%。

從分類來看,有實際控製人和控股股東參與增持上市公司有194家,不少公司控股股東更是持續在進行增持。

如台海核電,公司控股股東台海集團在2016年進行增持後,在今年1月23日至2月7日以1:1杠杆通過“長江資管招商7號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增持公司股份95.68萬股,增持金額達到4894.95萬元。到了今年4月,台海集團又於4月21日至4月26日增持174.42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0.4023%,並且還於5月23日公告稱,其繼續計劃自2017年5月23日起十二個月內在價格不高於每股55元前提下,擇機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份,累計增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不難看出,台海集團增持公司股份時長或將超過一年。

又如新湖中寶,其實際控製人黃偉自今年3月以來,連續在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票,最終於4月18日完成對自家股票5%的舉牌。期間,其總計買入公司股票4.3億股。

平安證券在其研報裏分析稱,大股東作為對公司最了解的投資者,相對於散戶來說,在對公司內在價值和發展前景的判斷上有很強的信息優勢。大股東增持次數的大幅增加意味著大股東認為公司的股價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低估的位置,具有很強的安全邊際。因此大股東增持次數的大幅提升對於公司股價是很強的利好信號,長期價值投資者觀察到這個信號後,更加確定了自己對公司被低估的判斷,入市抄底帶動了股價探底回升。

“自家人”低價增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除了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外,今年A股高管增持也異常頻繁,累計增持金額已經達到180億元,占2016年高管增持總額279億元的64.52%。其中,曾經的績優白馬股,目前正受到行業不景氣影響的公司,股價越持續下跌,高管增持的意願和幅度越大。

如溫氏股份為例,受到豬價和雞價的拖累,公司2017年的業績整體出現大幅下滑,遠不及2016年的強勢。在業績欠佳的背景下,公司股價也是跌跌不止,公司高管於4月瘋狂增持,該月,公司高管一共進行了近20次增持,合計增持金額超過1.5億元。而截至7月21日,溫氏股份高管累計增持金額已經達到3.44億元,不過從增持時點來看,不少高管已經出現增持被套的情況。

又如整體行業相較低迷的傳媒行業,今年也有湖北廣電、中南文化、視覺中國、浙數文化等受到公司高管增持,依舊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

深圳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一般來說,重要股東增持和大股東增持行為往往還有區別,可能不那麼純粹,比如是否夾雜了股權質押等因素在裏麵。但是對於公司高管來說,他們如果出現集體增持的話,則可以引起中長期關注。因為公司高管相較投資者對公司的業務發展情況、盈利能力、業績增長等方麵的了解要更為深入,通過他們的集體行為更能看透一家公司未來的好與壞,畢竟一群高管集體掏出真金白銀支持自家股票,相當於捆綁了未來利益在裏麵,他們會更有動力做好這家公司,更有意願為公司付出更多心血來經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今年有多家公司受到高管集體增持,除了溫氏股份外,還有華意壓縮、漢鍾精機、海得控製、亞威股份、博實股份等,這些公司目前股價均處於相對較低的位置。

(原標題:產業資本增持A股超千億 “自家人”慷慨解囊180億)

最後更新:2017-07-24 09:04:58

  上一篇:go 安凱客車收到1.2億元新能源車推廣補貼
  下一篇:go 香港資管規模超18萬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