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5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遠望穀案查處細節曝光:百般抵賴沒用 監管層零口供辦成鐵案

證監會近期公布了對兩家違法違規公司的處罰案例,其中遠望穀實控人大搞內幕交易被罰沒2100萬元並市場禁入,另一家公司寶利國際則因信披違規被頂格處罰,一眾高管也被處以警告和罰款。看看他們都怎麼“套路”股民的吧。

內幕交易自家股 遠望穀實控人徐玉鎖百般抵賴終被罰

先是重組折戟,隨後內幕交易曝光,遠望穀實際控製人徐玉鎖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為了減免罪責,徐玉鎖負隅頑抗,百般抵賴,一波三折的案件調查背後,是客觀證據讓“零口供”下的賬戶控製關係認定成為現實,徐玉鎖最終被罰沒2100萬元,並被市場禁入。

證監會稽查人員和徐玉鎖的鬥智鬥勇,堪比商業大片,偵查、反偵查;調查、阻礙調查;認定罪責、找人頂包,這一進一退之間,頗有戲劇性。

上市伊始,實控人便開始大搞內幕交易獲利

本次內幕交易源於一樁海外投資。2014年8月28日,徐玉鎖、遠望穀董秘及投資經理與Bibliotheca Group GmbH公司股東方麵進行初步接洽,討論關於Bibliotheca Group GmbH公司估值和投資架構。2014年9月11日,雙方簽署保密協議。2014年10月23日,雙方再次會談,遠望穀提出了初步的收購意向,包括估值方法和投資架構,並初步確定1億歐元的收購價格,隨後經過多輪磋商,在2015年3月26日,遠望穀發布籌劃重大事項的公告,公司股票自當日起停牌。

然而,該起重組卻在2個月後戛然而止。2015年5月14日,遠望穀發布公告稱,本次重組涉及的相關事項時機尚未完全成熟,故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公司股票自當日起複牌交易。

在此過程中,遠望穀實際控製人徐玉鎖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主要決策者、推動者,全程參與收購事項,屬於內幕信息知情人,其知悉內幕信息的時間不晚於2014年9月11日。盡管海外“淘金”失利,但徐玉鎖卻在此過程中借內幕交易獲利。徐玉鎖在內幕信息公開前控製使用“廖某鬆”賬戶買入25萬股“遠望穀”,獲利540餘萬元。

證監會調查人員調查發現,徐玉鎖自2007年遠望穀上市伊始就開始實際控製使用其遠親廖某鬆的證券賬戶頻繁交易“遠望穀”股票,從事了短線交易和內幕交易行為,違法行為性質惡劣。

一個特殊的背景是,徐玉鎖2012年10月24日至2014年11月27日因涉嫌單位行賄罪潛逃境外。2014年11月28日,徐玉鎖回國投案自首,徐玉鎖正是在潛逃境外期間接觸到Bibliotheca Group GmbH公司並開始推動收購事項。本案調查啟動時,徐玉鎖前述單位行賄案件司法程序尚未終結,舊事未了,新事又來,對徐玉鎖影響極大,因此徐玉鎖負隅頑抗、百般抵賴,拒不承認違法事實。

為躲懲處百般抵賴證據麵前無所遁形

徐玉鎖使出了三招“殺手鐧”,但都被稽查人員有力回擊。

一是隱匿下單電腦阻礙調查,調查組發現廖某鬆證券賬戶涉嫌內幕交易的那幾筆交易係在遠望穀公司使用辦公電腦下單,調查組旋即赴遠望穀公司查找該台電腦,但調查人員在遠望穀公司再未發現該台電腦,而徐玉鎖辦公室的電腦被搬走了。

二是否定賬戶控製關係。徐玉鎖知悉內幕信息不容辯駁,於是他采取否認賬戶控製關係的方式來應對調查。徐玉鎖具有較強的反調查意識,對此,調查人員從客觀證據著手來分析論證賬戶的控製關係。

如調查組在調查廖某鬆賬戶時,延伸調查了存在關聯的徐某洋(徐玉鎖之子)賬戶,發現二者之間有高度趨同關係,調查組隨即約談了徐玉鎖,徐玉鎖說明了其推動遠望穀此次重組的情況,同時承認了實際控製使用徐某洋賬戶(徐某洋賬戶從未交易過“遠望穀”)。在固化徐玉鎖控製徐某洋賬戶相關證據後,調查人員開始詢問關於廖某鬆賬戶的情況,徐玉鎖開始局促不安並表示不認識廖某鬆,調查人員隨即向其出示了廖某鬆與徐某洋賬戶交易高度趨同的證據,徐玉鎖頓時語塞,沉默良久後表示記不清了,要求改天再來說明。最終,根據多方麵客觀證據在充分論證、說理的基礎上,調查組認定廖某鬆賬戶由徐玉鎖實際控製、使用,在“零口供”的情況下認定賬戶控製關係。

三是從百般抵賴到找人“頂包”。調查之初,徐玉鎖堅稱其不認識廖某鬆,不了解廖某鬆證券賬戶的情況,而廖某鬆則稱其賬戶委托新加坡的一位朋友幫忙操作。隨著調查人員逐條論證指出徐玉鎖與廖某鬆賬戶之間的關聯關係,徐玉鎖和廖某鬆又稱二人實為遠親關係,徐玉鎖轉賬給廖某鬆係借錢給廖某鬆。隨著調查的深入,徐玉鎖漸漸意識到不可能輕易逃避追責,於是安排廖某鬆承認賬戶係由廖某鬆操作,企圖棄卒保車。調查組始終堅持重視客觀證據,審慎看待明顯存在利害關係的當事人的陳述,不枉不縱,通過對客觀證據的細致分析和論證,最終認定廖某鬆賬戶由徐玉鎖實際控製,最終查實本案。

證監會稽查人員表示,從遠望穀2007年上市開始,徐玉鎖就控製廖某鬆賬戶頻繁交易“遠望穀”,其中大量存在窗口期交易、短線交易的違法行為而長時間未被發現,此次內幕交易違法所得金額巨大,違法行為性質惡劣,證監會依法對徐玉鎖按照“沒一罰三”的標準從重處罰,累計罰沒款2100餘萬元,並對徐玉鎖采取證券市場禁入措施5年。

虛假信披管理市值?寶利國際信披違規遭頂格處罰

作為首例上市公司自願性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寶利國際備受關注,不僅公司本身受到頂格處罰,一眾高管也被警告且領到罰單。

證監會稽查人員表示,此案的查處意在規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從根本上糾正居心不良者對市值管理的歪曲理解,無論是法律強製還是主動自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都必須做到言行一致、有始有終。

寶利國際“五宗罪”:信披報喜不報憂

寶利國際本是一家主營瀝青製品產銷研的民營上市公司,近兩年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及傳統製造業低迷的影響,業績出現大幅下滑,企業亟需轉型升級。公司董事長、實際控製人周德洪提出,要利用國家大力扶持響應“一帶一路”戰略,通過“走出去”的方式,完成公司的“二次創業”,目的固然正當,手段卻存在不當。

寶利國際於2015年1月至8月期間發布了5項對外投資公告,涉及“五宗罪”,一是未如實披露寶利俄羅斯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設立信息的變更情況;二是未如實披露與俄羅斯聯邦遠東發展部簽訂的《合作備忘錄》進展等已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三是未如實披露與俄羅斯聯邦公路署簽訂的《俄羅斯聯邦公路署和寶利控股(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合作備忘錄》進展等已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自查更正公告》存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情況;四是未如實披露與白俄羅斯國家石化公司及納夫坦煉油公司簽訂的《意向備忘錄》進展等已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五是未如實披露與中航飛機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進展等已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

證監會稽查人員介紹,上市公司先前披露的公告內容屬實且均為自願性披露事項。公告涉及的境外投資公司、與外商簽訂的投資合作意向書均是真實存在的。但因意向性協議不具備合同賴以履行的主要條款,需要後續簽訂具體協議加以落實,所以通常認為其不具有《合同法》上的約束力,難以認定為《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的“重要合同”,也就不屬於需要強製披露相關事項進展的臨時報告。寶利國際正是利用這一漏洞,使用新的誤導伎倆以達成不法目的。

不同以往信披違規,寶利國際的公告呈現出持續時間長、節奏有序遞進的特征,涉及的業務範圍從與主業相關的瀝青貿易到衍生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直至跨界的航空發動機製造,這極易導致投資者產生公司積極拓展海外業務並且捷報頻傳的錯覺。

“公司對先前公告事項的不利進展不予披露”,證監會稽查人員調查發現,公司在涉案期間所公告的投資意向書,其後均未能簽訂具體協議,不止於此,公司甚至明確終止相關業務,並且不惜以違約方式辭退重金聘請的專業人員。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寶利國際境外子公司的業務經營、人事任免全部由周德洪一人負責,與境內母公司完全隔離。上市公司董事會對子公司境外經營活動的信息缺乏全麵、及時地了解,隻能依據周德洪的個人言辭被動作出決策,失去了履行職責的獨立性。

上述稽查人員表示,周德洪對信息披露的內容、時機進行嚴格管控,甚至在被立案調查後,以個人名義要求董秘發布存在虛假記載和誤導性陳述的更正公告,其違法行為之猖狂,性質之惡劣令人震驚,完全暴露了“一股獨大”的民營上市公司內控製度難以落實到位的窘境。

頂格處罰與市場禁入

對寶利國際案件的辦理,有著許多的不易,因公告事項涉及境外投資項目,意向書當事一方為俄羅斯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對相關工程項目的查證核實、對書證及證人證言等資料的調取均不同於通常境內執法的案件,且部分資料存在的語言障礙、域外法律法規的檢索和適用成為了調查人員必須麵對並克服的難題。

調查人員通過前期對立案線索及公司公告的梳理,收集網絡媒體的相關信息,並結合公司股價在各個公告時點的變化進行分析,發現了寶利國際全年的經營事項及信息披露均與境外投資的主題有關,最終取得突破,該公司被給予60萬頂格處罰,多位高管受到處罰,周德洪被采取市場禁入措施。

業內人士指出,寶利國際存在的重大案發時正值中國股市經曆劫後餘波,其利用虛假陳述行為手段煽風點火,影響股票價格的違法行為正是異常波動下的一個側影,擾亂市場秩序,及時對該類典型案件進行查處,追究違法分子的法律責任並使之付出沉重代價,適時回應市場的質疑和觀望,不僅彰顯了監管部門維護市場秩序的決心,更有利於厘清責任邊界、強化執法權威、重建市場信心夯實市場基礎,符合市場參與各方的共同利益和期望。

證監會稽查人員表示,對自願性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表明了監管機構打擊借信息披露市值管理之名,行違法違規之實的堅定決心。通過規範信息披露行為,正本清源,從根本上糾正居心不良者對市值管理的歪曲理解,無論是法律強製還是主動自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都必須做到言行一致、有始有終。督促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建立良性溝通的機製和通道。同時,通過對寶利國際實際控製人周德洪給予市場禁入措施,告誡上市公司的決策者們要對法律和市場常存敬畏之心,董事會是“議事廳”不是“一言堂”,任何漠視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肆意妄為挑戰法律權威的行為,必將不容於資本市場,成為市場的流放者。

(原標題:遠望穀案查處細節曝光,百般抵賴沒用,監管層零口供辦成鐵案?)

最後更新:2017-07-11 09:29:49

  上一篇:go 預告:國資委今日下午3時介紹上半年央企運行情況
  下一篇:go 融創中國:632億元分四筆付清 萬達將借給融創296億元支付收購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