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
汽車大全
金融去杠杆初見成效 委外抽水逐漸見底
銀行“委外”贖回情況逐步浮出水麵,剛剛公布完畢的基金二季末規模數據顯示,債券型基金二季度的規模為1.74萬億元,相比一季度的1.99萬億元,縮水2450.78億元,幅度達到12.32%。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進入三季度金融去杠杆初見成效,機構投資者撤退步伐將放慢,委外資金又將回流。
二季度數據顯示,隨著金融去杠杆,對接銀行的委外資金開始出現撤退跡象,部分基金出現較大幅度的贖回。據第三方機構測算,去年三四季度是委外資金入市的小高潮,按照一年的期限來計算,今年下半年委外也會大概率複製這一行情。經過上半年的調整,目前信用債市場絕對收益率已較有吸引力。未來除了銀行資金,被限製舉牌的保險機構也將加大債券資產配置。
據南方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也透露,銀行贖回專戶僅是因為季末的流動性因素,從產品收益來看,幾隻專戶都達到了受益標準,最低收益4.8%,最高的有5.7%。對於贖回的節奏,該內部人士更是直言,贖回采取階梯式,不會一下子全部贖回,之前也都會提前告知基金公司,很少進行突然襲擊。
據銀行內部人士透露,如果算上通道的委外產品,整個委外的規模在10萬億到11萬億之間。其中90%的資產配置在債券等固定收益類產品上,10%配置在股市。根據統計,整個二季度超過200隻債券基金的收益為負,其中跌幅最大的債基,三個月下跌8.49%,29隻債基的跌幅超過2%。“二季度流動性緊張,債券基金的調整幅度確實較大,一個季度8.49%,年化就是34%。但經曆緊張的流動性考驗後,整體而言三季度債市將出現不小的機會,尤其是在債券通利好的刺激下。”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固收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
經過二季度的“抽水”,三季度委外資金贖回的動能有所衰減,再加上市場對於經濟逐步複蘇仍然有一致性預期,基本麵對債市形成支撐,對於債券後市保持謹慎樂觀。
【延伸閱讀】
金融去杠杆成效初顯 同業表外等業務規模明顯收縮
今年以來,金融去杠杆加力推進,維護金融穩定和防風險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業內人士表示,在多部門聯合監管下,同業、表外等業務規模明顯收縮,套利空間不斷縮小。目前來看,金融去杠杆已取得初步成效。與此同時,需加強政策協調,促進金融體係有序去杠杆,保障經濟平穩運行。
去杠杆已見成效
“今年上半年,金融去杠杆主要針對同業、表外、理財以及影子銀行等領域。”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表示,具體到銀行業,主要是圍繞銀監會連發的多個監管文件,聚焦服務實體經濟、整治市場亂象、加強風險防控、彌補監管短板、開展“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專項治理,避免資金“脫實入虛”,降低金融風險。
銀監會日前發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要點》中明確指出治理重點。同時,為推動金融體係去杠杆,中國人民銀行也采取了三方麵政策:一是將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框架中。監管新規將使商業銀行計提更多的資本,貸款規模擴張麵臨更多約束。二是公開市場操作淨回籠。三是提升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利率水平。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日前表示,“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說,我們麵臨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特別要處理好杠杆率方麵的潛在風險。5月M2同比增長9.6%。從中能看出我們進一步穩杠杆態勢。去杠杆首先是穩杠杆,要讓杠杆的增速降下來。現在看來,已有初步的結果。”
具體在銀行業來看,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多項政策出台後,同業業務和表外業務都出現了明顯收縮,尤其是銀行資產負債表在個別月份也有明顯的收縮。比如,從中信銀行一季度報告來看,集團總資產5.75萬億元,比上年末下降3.02%;總負債5.36萬億元,比上年末下降3.39%,成為今年第一家資產負債表收縮的銀行。
從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5月金融數據也可以看出,金融去杠杆政策已經取得明顯進展。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5月份廣義貨幣(M2)增速明顯回落,與實體經濟(名義GDP)增速接近,而且,金融部門持有的M2增速僅為0.2%,意味著因同業往來引發的貨幣創造受到了明顯抑製。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員明明認為,金融體係負債增速下降,非金融部門負債總體平穩,表明市場資金正在“脫虛向實”,資金空轉已有所緩解,資金鏈條開始縮短,金融去杠杆政策已見成效。
同業業務規模縮量
同業存單和同業理財規模開始縮量。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表示,在監管檢查同業與理財的過程中,銀行的委外業務受到了很大衝擊。由於委外資金中很多來自同業或理財資金,投資端所投資產也是同業資產。因此,在麵對同業與理財的雙重監管時,如果銀行的委外業務確實存在違規或檢查所稱問題,則有可能會直接贖回;如果沒有,出於避嫌的原因,或許也會適當收縮。
同業理財方麵,曾剛表示,作為資管業務加杠杆和進行流動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業理財在過去幾年發展相當迅速,規模從2014年的0.49萬億元飆漲到2016年末的5.99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的比重也從3.25%上升到20.61%。2016年下半年,由於預期央行將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許多中小銀行紛紛發力同業理財,以在短期內擴張規模、做大基數。這部分同業理財期限較短,在理財利率大幅上行的背景下,到期之後已無續作空間。
從5月銀行理財規模來看,也創下十年最大降幅。銀監會審慎規製局副局長劉誌清表示,5月銀行理財餘額為28.4億元,環比淨下降1.6萬億,理財同比增速跌至9.0%,不僅低於貸款增速,也低於M2的目標值。
劉誌清指出,銀行理財驟降,主要源於表外理財和同業理財供需兩方麵的收縮。供給方麵,表外、同業理財監管趨嚴,部分銀行為監管達標主動調整業務結構,減少表外、同業理財的發行。需求方麵,資產端收益低、資金端成本高縮小了套利空間,促使銀行壓縮同業規模,減少表外、同業理財的購買。
在高玉偉看來,銀行發行理財產品首先來自銀行自身主動負債的續期。其次,目前理財產品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表外回歸表內特征明顯。
對於同業業務占比重較大的中小銀行,連平認為,由於現在同業存單之類的業務比重過高,其後續或受明顯影響。利率水平方麵,明明認為,政策利率和央行的流動性操作推動市場利率上升,使得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大幅上行。6月份,同業存單發行票麵利率平均水平已達到4.9%左右,而同業理財利率上行幅度不及同業存單,同業理財與同業存單之間的套利空間也被明顯壓縮。
適時實施逆向調節
“從長遠看,監管規範是長期趨勢。”曾剛認為,但就目前的政策高壓而言,在市場調整到位之後的確有轉向常態化的可能性。目前來看,如果把金融去杠杆理解為消除金融套利,使理財資管、同業業務回歸合理狀態,那麼目前的進程已經過半。
中國銀行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指出,金融去杠杆將持續推進。二季度以來,“一行三會”密集下發監管文件,積極開展專項整治工作,重點指向同業、銀行理財、委外等業務,金融去杠杆的力度持續加強。相關政策推出將促使銀行壓降同業、理財以及投資業務規模,銀行在資金市場的金融杠杆有望壓降,杠杆水平的壓降將使銀行整體的期限錯配壓力有所改善,流動性水平有望回升。
在楊躍看來,過去金融業存在部分“脫實向虛”現象,但在現階段去杠杆背景下,盲目加杠杆不僅賺不到快錢,甚至會麵臨各種潛在風險。各類金融機構能更清晰地認識到隻有圍繞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行創新發展,才能構建經濟和金融的和諧共生關係,才能形成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高玉偉表示,“金融去杠杆必須注意節奏和力度,如果步子邁得太急太快,容易放大金融風險,加大部分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困難,使其資產負債管理出現紊亂。一些中小銀行同業業務比重過高,發展過快,在金融去杠杆和金融監管強化背景下,麵臨較大的經營壓力。考慮到這一點,監管機構給予金融機構一定的緩衝器,讓其及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加大業務轉型力度,避免引爆係統性金融風險。”
此外,連平指出,金融去杠杆可能通過影響企業的融資可得性及利率來影響實體經濟。要關注中小銀行可能存在的流動性風險,適時實施具有維穩性質的適度逆向調節。大力度地實施去杠杆和收緊流動性會帶來風險,金融宏觀調節有必要開展具有維穩性質的逆向操作,實施及時地適度對衝,減緩融資成本上升對實體經濟帶來的壓力,保障經濟平穩運行。(來源:中國證券報)
最後更新:2017-07-07 15: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