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汽車大全
人民幣貶值壓力消失 央行調降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至0
點擊查看中間價走勢圖
點擊查看人民幣在岸行情
點擊查看人民幣離岸行情
點擊查看>>外匯牌價一覽 外匯吧
9月8日,第一財經記者從央行分支行人士處獲悉,央行近日下發通知,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行在境內代理行存放存款準備金從即日起取消。另外,從9月11日起,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也將從20%調整為0。
據了解,外匯風險準備金的征收始於“8·11”匯改後,境外金融機構境內存放存款準備金的推出,有助於抑製跨境人民幣資金流動的順周期行為。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降為零,有助於銀行降低遠期售匯成本,企業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
取消境外人民幣參加行存款準備金
第一財經記者從央行分支行人士處獲悉,央行近日下發《關於調整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行在境內代理行存放存款準備金政策的通知》(銀發【2017】206號,下稱《通知》)。
根據《通知》,即日起,境內代理行、除港澳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以外的其它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境內母行可不再為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行和清算行單獨開立“參加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賬戶或“清算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賬戶。原賬戶內資金相應釋放,可用於支付清算等其它用途。
另外,境內代理行、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和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其它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境內母行吸收的境外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放的存款準備金政策仍按照此前有關規定執行。
據了解,此前央行為抑製跨境人民幣資金流動的順周期行為,於2016年1月開始對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內金融機構存放執行正常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境外金融機構不包括境外央行(貨幣當局)和其他官方儲備管理機構、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等境外央行類機構。
據業內人士分析稱,取消對境外金融機構境內存放準備金將不會對境內人民幣流動性產生太大影響。
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0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還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的通知》(銀發【2017】207號),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也將從20%調整為0。
自9月11日起,境內金融機構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外與其客戶開展的前述同類業務產生的在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的頭寸,以及人民幣購售中所涉及的前述同類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將調整為0.
其中,境內金融機構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具體包括:客戶遠期售匯業務;客戶買入或賣出期權業務,以及包含多個期權的期權組合業務;客戶在近端不交換本金、遠端換入外匯的外匯掉期和貨幣掉期業務;客戶遠期購入外匯的其它業務。
據了解,外匯風險準備金的征收始於2015年9月。
“8·11”匯改後,央行下發《關於加強遠期售匯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含財務公司)向央行繳納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暫定為20%。2016年,央行將境外金融機構也納入了外匯風險準備金製度。
遠期售匯成本降低
溫彬對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央行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降為零,有助於銀行降低遠期售匯成本,企業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
溫彬分析到,此前出台此項政策的目的是通過提高遠期購匯成本防範人民幣過度貶值,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累計升值超過6%,特別是自5月末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形成中加入“逆周期因子”因素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節奏加快,人民幣兌美元已從年初貶值預期到目前升值預期不斷強化,此時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降為零,有助於銀行降低遠期售匯成本,增加企業對此產品需求,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
中金公司分析師陳健恒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幣貶值預期減弱下,結匯需求重新上升,增加一部分購匯需求可以平衡外匯市場。
9月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至6.5032,為2016年5月12日以來最高,這也是人民幣中間價連續第十個交易日上調。
截至9月8日收盤,在岸人民幣報6.4797,盤中一度突破6.44,創下2015年12月以來新高。
(原標題:人民幣貶值壓力消失 央行調降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至0)
最後更新:2017-09-10 08: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