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
汽車大全
消息稱中化與中國化工合並現端倪 但進展相對緩慢
據媒體報道,中國中化集團公司與中國化工集團之間的合並重組事宜,已經初現端倪,但商討事宜進展相對緩慢,不會很快出消息。例如,主導合並方與被合並方在諸多細項上尚待博弈。由於牽涉業務協同等多方考量,二者一旦真的合並,未來如何細究整合流程及整合目標,依舊是尚待研究的事宜。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化國際、中化化肥、中國金茂、遠東宏信。
中國化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安迪蘇、沈陽化工、天科股份、風神股份、滄州大化、沙隆達、天華院。
【其他央企合並】
神華國電合並方案浮出 國企加速重組狙擊“灰犀牛”
隨著國有企業高杠杆被政府定義為五大“灰犀牛”之一,5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也提出,要把國有企業降杠杆作為重中之重。
7月27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對存在的“灰犀牛”風險隱患,如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國有企業高杠杆、地方債務、違法違規集資等問題,要摸清情況,區分輕重緩急和影響程度,突出重點,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決。
事實上,政府早就明確提出過七大主要降杠杆路徑,其中推進企業兼並重組作為首個路徑提出。
8月2日,消息稱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的合並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國資委提出的央企重組三大重點領域煤電、重型裝備、鋼鐵,隨著煤電和鋼鐵均已出現央企行業巨頭整合。
合並方案上報國務院
8月2日,在第十一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低碳減排論壇上,國電集團安全生產部處長關維竹公開表示,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的合並方案已上報國務院,新集團名稱暫定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合並後,新公司總資產超過18000億元,負債率60%以上。發電裝機容量則將達到約2.26億千瓦,將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發電集團。
這是中國神華和國電電力自6月5日停牌近兩個月以來,首次有企業官方人士對外明確雙方合並。
中國神華7月3日發布公告稱,根據神華集團的通知,截至目前,相關各方仍在就本次交易相關事項進行溝通和協商。本次交易對方擬為能源行業大型國企;交易擬涉及能源行業資產,資產範圍尚未最終確定。與此同時,國電電力也在當日發布公告稱,據國電集團通知,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交易對方初步意向為能源行業大型國企,標的資產為能源行業資產。
據悉,國電和神華兩個集團,目前旗下共有8家上市公司,國電占7家,神華占1家。分別是國電電力、長源電力、英力特、龍源技術、ST平能、龍源電力、國電科環以及中國神華。
興業證券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表示,去產能將成為2017年央企兼並重組“最強音”。具體到行業上,首先是煤電,重組將集中在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以及國電投五大發電集團。
降杠杆首推兼並重組
國有企業高杠杆被政府定義為五大“灰犀牛”之一,是因為國有企業的高杠杆困境,被認為是阻礙國企發展的一大因素,對於整個實體經濟也會產生不良影響。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則提出,要把國有企業降杠杆作為重中之重。
目前,國有企業的杠杆率明顯高於非國有企業,在國有企業中又存在著一些“僵屍企業”。這意味著較多的金融資源配置給了效率較低的企業。這顯然不利於整個經濟體的勞動生產率提升和市場競爭力增強,並潛藏著係統性金融風險。因此,推動經濟去杠杆,應當以企業降杠杆為重點,把國有企業降杠杆作為重中之重,並抓好處置“僵屍企業”工作。
降杠杆,其實政府早有安排。
2016年國務院曾印發《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的意見》,明確提出企業降杠杆的總體思路、工作原則、具體路徑、政策環境和配套措施。在七大主要降杠杆路徑中,推進企業兼並重組作為首個路徑提出。
然而,相比去產能任務的完成速度,去杠杆卻進展緩慢,尤其是國企。統計顯示,全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從2016年底的66%降至今年6月的65.6%,下降幅度極小。
兼並重組對於降杠杆意義何在?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指出,重組的過程中涉及到債權債務的消化,除了以強帶弱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是某一方的資產要在重組過程中賣掉,包括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這也會消除一部分債務。
事實上,在神華和國電的兼並重組中,也同時在通過多種渠道降杠杆。近期國電集團正加快出清旗下虧損業務,出售旗下多個水電企業的股權和債權。國電集團近一個月內掛牌轉讓7家企業股權債權,《華夏時報》記者發現,轉讓的這7家企業中,有4家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均處於虧損狀態,有2家營業收入為0,另有1家財務狀況未公示。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也認為,國企重組過程中必然麵臨著以前的債務處理問題,重組過程可以化解掉一部分債務,降低負債率。解決的方式可以是負債情況不相同的雙方,通過重組將債務平均化;或者是把債轉成股,將兩家國有企業各自的債務捆綁起來,轉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對企業的股權。作為國企去杠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化債轉股正在提速,多家國企與銀行密集簽約債轉股協議。
央企調整至百家內在即
政府狙擊“灰犀牛”的決心,也進一步印證了國企兼並重組還將進一步加速。
年初全國“兩會”期間,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強調,要深入推動央企重組。在鋼鐵、煤炭、重型裝備等方麵。
統計發現,2015年完成了6對12戶中央企業重組,2016年5對10戶中央企業的重組,2017年以來央企重組繼續推進。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曾透露,2017年推進央企重組的方式有四種:一是橫向聯合的重組,如南車與北車合並;二是圍繞產業鏈優勢互補的縱向整合,如中電投和國家核電;三是吸收並入的重組,如中外運長航並入招商局;四是“共享共建”的新組建方式,如三家通訊企業共同出資成立的中國鐵塔公司,中航動力、中航動控與成發科技共同組建的中國航發。
以電力企業為例,當前國資委監管的央企中,擁有發電業務的能源類企業共有中核、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電投、三峽、神華、國投、華潤、中廣核、中節能等12家,不但數量很多,而且同質化明顯,行業集中度提升空間大。
長城證券研報預測,五大發電集團的重組極可能出現“五變三”和“五變二”兩種方案。“五變三”方案很可能是神華和國電、華能和國電投,以及剩下的大唐和華電,新整合的集團資產規模大致都在1.5萬億元以上,稍高於意大利電力公司等世界同類綜合能源企業;“五變二”方案則可能形成發電行業超級巨無霸,資產規模在2萬億元以上,接近或超過法國電力公司水平。
王德倫指出,下一步將進入重型裝備行業。重型裝備行業低迷,重組有利於優化產業結構,去產能的同時減少同業競爭。
6月2日,國資委召開的國企改革吹風會上,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表示,今年央企重組的目標是爭取年內調整到百家以內。隨著國資委6月29日確認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並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國資委網站最新顯示的央企數量已由102家降至101家。若神華與國電合並成功,年內百家的目標即可實現。(來源:華夏時報)
相關報道>>>
多地醞釀省屬國企整合新動作 將迎並購重組落地潮
券商觀點>>>
華泰策略:國企降杠杆開啟大混改時代 軍工!軍工!軍工!(附股)
安信證券:三位一體看國企改革最新投資機會(附股)
興業策略:“中國神電”唿之欲出 國企改革步入亮劍時間(附股)
最後更新:2017-08-06 00: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