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52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環保部大氣司司長:明春汙染不太可能反彈

環保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9月1日表示,2017年采暖季,減排量約是去年的3倍,如果氣候條件有利,今年采暖季的空氣質量情況將會比上一個采暖季好一些。

對於今冬采暖季采取多種措施嚴格減排後,明年春天是否會出現如今年春天一般、汙染物大幅反彈的現象,劉炳江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不太可能”。

日前,環保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0部委和京津冀晉魯豫6省(市)人民政府共同設計和推出了“1+6”的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體係,發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攻堅方案》).

《攻堅方案》的主要目標是在全麵完成“大氣十條”考核指標的基礎上,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汙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並將目標分解到京津冀地區的各個城市。

其中,北京、天津、石家莊和太原等完成全年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壓力較大的直轄市或省會城市,今冬明春采暖季PM2.5平均濃度改善目標最嚴格,要求同比下降比例為25%;對於傳輸通道其他城市,也設定了22%、18%、15%和10%不同檔次的PM2.5改善目標。

2017年是“大氣十條”收官之年,其中規定北京市的PM2.5濃度應降到年均60微克/立方米左右。日前,北京市環保局發布消息稱,今年前7個月,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

對於北京市能否達標,劉炳江表示,大氣汙染和排放、氣象條件都有密切關係。“今年布置的減排量是去年的接近3倍,比如去年完成了80萬戶的煤改電、煤改氣,今年的指標是300萬戶;去年關停了不到1萬戶燃煤小鍋爐,今年是4.4萬戶。”

從氣候條件來說,劉炳江介紹,從2013年實施“大氣十條”以來,京津冀地區經曆連續暖冬,一年比一年溫度高。

而對汙染物擴散非常不利的靜穩天氣,從建國到2012年,靜穩天氣持續一周這種現象隻發生過5次,但是2013年一年就發生了7次,2014年發生了6次,2015年發生了5次,2016年發生了6次,2017年上半年發生了4次。

劉炳江介紹,9月5日,環保、氣象部門會有大規模的氣象會商,屆時會有一個更加準確的判斷。“減排量放在那兒,如果天氣稍微有利點兒,我相信今年空氣質量應該會比去年好一些。”劉炳江表示。

去年采暖季時,環保部門也嚴格執法,但是在采暖季結束後,汙染物濃度出現反彈。環保部組織專家研究後得出結論,是錯峰停產結束後企業恢複生產,造成的汙染物濃度反彈。

“明年春天應該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了。”劉炳江表示。

一方麵,是因為今年采暖季的攻堅行動要將涉氣的違法違規汙染企業關停取締。據《攻堅方案》顯示,京津冀地區將關停取締、整治改造超過18萬家“散亂汙”企業。

另一方麵,停產限產的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要利用這段時間升級改造,排汙一定要達到標準要求。

劉炳江強調,行動方案不僅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攻堅戰,也是供給側改革和企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戰。

最後更新:2017-09-02 13:32:24

  上一篇:go 大利好!我國在電動汽車領域有一重磅突破
  下一篇:go 17家公司擬10轉送10以上 3股除權除息後股價低於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