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汽車大全
微信公眾號抵不過5年之癢而被唱衰,運營者都要去死了嗎?
如果早上醒來,你看到自己微信公眾號後台取消關注的人數勐增,淨增人數一下滑到負幾十萬,一夜變窮,你會有什麼想法?估計看到這個問題的微信公眾號運營者會有點緊張了。微信官方團隊在2017年7月31日對外公布一組數據,微信公眾號的數量到目前為止已經超過2000萬了,而根據騰訊第一季度的財經報告也顯示,微信的月活躍度用戶高達9.38億,然而在如此龐大的一個流量數據下,反而越來越多的人唱衰公眾號,出現諸如“做公眾號還不如做App”、“公眾號在這兩年一定玩完”等聳人聽聞又好像很有遠見的輿論。不少運營者反映,公眾號閱讀率降到了5%以下,打開率隻有2%,轉發到朋友圈有時人影都沒一個,用戶隻減不增,這樣的數據,總讓人有點焦慮。
其實每個互聯網產品都有生命周期,微信公眾號也不例外,從2012年公眾號導入期開始,經過2013年、2014年兩年成長期的發展,到2015年、2016年到達頂峰(成熟期,不少公眾號創業者就在這兩年分得一杯羹的),於是2017年就迎來了衰退期,那麼問題來了:微信公眾號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偏偏是2017年不是2018年甚至之後?下麵婷克麗從三個角度來分析一下公眾號之所以被人唱衰的原因。
內容問題
1、內容同質化,觀眾口味太善變
同樣的文章內容發布到不同的公眾號,閱讀量都會不一樣,這背後說明的就是受眾口味的問題。受眾口味一直在變,哪怕不變,別人也會爭分奪秒做出比你更好的公眾號,於是公眾號就麵臨著跟傳統媒體和傳統圖書出版一樣衰落的宿命。在不知道用戶偏好,不清楚他們喜歡什麼內容的情況下,本來就是盲人摸象的事情,但為了博觀眾一笑,運營者也是煞費苦心,隻要有熱點,隻要有炒作,不管三七二十一,寫!往死裏寫!寫出來點讚的人越多給小編加雞腿!於是同一個話題會有一袋的公眾號在重複說,如果你也有同感,那就給運營者寄刀片吧,畢竟小編是無辜的!
2、信息過剩,用戶審美疲勞
本來互聯網帶來海量信息促進人類交流是一樁美事,偏偏到公眾號這裏就變成了喪事!公眾號現在基本還都是文字,對於以懶為床,以精為被的用戶來講,看公眾號是很費腦子的,跟吃毒藥沒啥分別,腦子不好使的直接CNM,取關了事!一些養號養瘋了的更無可救藥,以為開上幾百個微信公號,通過內容獲取粉絲,然後互相導流就能夠帶來流量紅利,誰知道到頭來被微信查重機製殺的殺,死的死。剩下來就是一些沒太多養分,讓受眾厭倦的存在了。觀點和才華就像沙漏,總有一天會漏完的,即使還能為內容輸出吐幾升血,用戶未必領你情,畢竟人家大爺也會視覺疲勞啊!
用戶角度
1、死人般的公眾號,你看有人理你嗎?
真的,想要做好公眾號,一定要把養得跟人一樣。現在很多公眾號真的跟躺在太平間的死屍沒什麼兩樣,就像微商意見領袖方雨說的:很多企業都把它用偏了,都用來傳播了,沒有用來做服務,後台留言都是機器人的自動回複,或者幹脆沒人鳥你。服務號大部分也是這樣,久而久之,沒有安排專人在後台負責回複的公眾號就被用戶拋棄了。
本來公眾號的界麵就不如微信上一對一聊天那麼有親切感,可以看對方朋友圈,可以互動評論,偏偏有些賬號就不把與受眾的互動當回事,讓公眾號沒有人格化,沒有參與感,內容沒有對話感。反觀母嬰類、情感類的賬號,活躍度都很高,就因為他們完成了人格化塑造,用戶閱讀的時候都知道背後有一個活生生的個人在看他們的評論和留言,都知道評論內容質量高,都會被顯示出來。背後是一個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閱曆豐富的人在和他們互動,閱讀起來就像跟賬號主聊天一樣,內容有對話感。
2、沒有讓用戶形成閱讀依賴,失敗中的失敗
大部分公眾號沒有讓用戶形成閱讀依賴。很多公眾號本身對用戶而言沒有半點價值,看不看都一樣。現在經營得好的賬號,基本上都有“白粉”屬性,讓用戶上癮,形成依賴,一旦不更新內容,用戶就會問東問西,問長問短,煩得很!而那些沒有讓用戶形成閱讀依賴的大號,幾十萬大軍又怎麼樣,全是死人,內容又跟報紙一毛一樣,看不看都無所謂了。如果你覺得婷克麗吹牛逼,你可以現在就閉上眼睛,想想自己微信上有哪些公眾號你一天不看就會死的,你就知道培養用戶形成閱讀依賴是多麼牛逼的一件事了。
3、用戶注意力轉移,而閱讀時間有限
社交電商傳媒主要是講微商,也不見得哪個微商天天看這裏的文章,一句話說白了,時間有限,婷克麗很有自信地說,沒有幾個用戶每天閱讀超過十個以上賬號的。一方麵現在互聯網已經犀利到拔出去49米大刀無法控製的地步,所到之處把網絡用戶勾引得片甲不留,比如“王者農藥(王者榮耀)”一出,一大批用戶喝了就欲仙欲死地沉浸在手機上了,什麼公眾號什麼熱點什麼奇葩事的統統都滾,都去玩遊戲了誰看你的公眾號?閱讀量慘淡不就是意料之中麼?另一方麵,微信就那麼幾個功能板塊:微信好友(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號。而在幾個板塊當中,用戶加入各種學習交流群的數量越來越多,用微信處理工作的人也不斷增加。假設每個人關注50個自媒體賬號,在2000萬公眾號裏麵,40萬個公眾號每個人隻有一個選擇機會,而突圍之後還得跟其他公眾號搶時間,試問在用戶有限的時間內,這種情況下公眾號的閱讀量怎麼上得去?
微信改革
1、打醬油的新增功能
回顧上麵所講的原因,好像還有一個重要的點沒有跟大家講清楚,那就是公眾號衰退為什麼是2017年為不是2018年或者之後,這就跟微信在2017年新增功能有莫大關係了。公眾號被人唱衰這個鍋微信必須自己背了,微信在2017年真的是各種槍林彈雨,各種限製,各種封殺,各種奇葩功能層出不窮,不知道還以為微信來大姨媽了。比如一開始推出的新功能“搜一搜”、“看一看”,這好像沒怎麼存在過吧,不知道有什麼卵用!“微信指數”和“定時推送”還好,至少婷克麗每次給大家追蹤熱點的時候都會瞄幾眼微信指數。“定時推送”還算有點良心,給了公眾號小編運營者一兩個小時性生活的時間,不像以前那樣要守著電腦等推送苦得一逼!但文章是定時了,人還是得第一時間跟受眾互動,妥妥地等於沒說。“朋友圈三天可見”更是沒人性,赤裸裸傷害了分享率。朋友圈本來就是公共分享、公眾閱讀得重要來源,現在倒好,三日可見了,還發個毛朋友圈咯,分享個鬼咯,公眾號能不衰退嗎?更有意思的是剛出的新功能“朋友圈不常聯係的朋友”,連公眾號都懶得看的我會鳥那些潛水在老子朋友圈的死人麼?
2、公眾號本身產品形態一直不升級進化
不像其它新聞客戶端有基於用戶行為、屬性的定向推薦,對優質內容有推薦機製,對熱點內容有彈窗機製(社交電商傳媒推過很多篇關於引流的文章,公眾號基本上閱讀量兩千不到,搜狐客戶端上隨便過萬,因為搜狐客戶端有推薦機製)。微信公眾號如果沒有一個像樣的推薦機製,微信公眾號也許連發芽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春天了。
所以微信自身就止步不前,新出的功能打醬油可以打到超凡大師的段位,實際點的功能比如說前段時間唿聲很高的公眾號App,還沒出來就不知道被誰憋死了。而公眾號付費閱讀,估計沒人理餓死了吧!還有公眾號分組之類的功能一直沒聽到有消息,也不知道要不要給騰訊產品經理弄把80米的電鋸順豐包郵當天寄過去。
婷克麗有話說:要繼續講的公眾號被人唱衰的原因的話,還有N多個,不過最主要的都已經說完了,接下來就看公眾號運營者怎麼做,以及微信又出什麼新招了。至於怎麼解決公眾號衰退困境,婷克麗覺得引用知名媒體人方雨說的一句話最合適了:企業傳播是可以考慮放棄公眾號,企業賣貨、企業服務則不能。公眾號最終比較適合賣貨,比較適合去做服務,結合社群去做,結合客服號的朋友圈推廣去做,那樣才有效,隻是單純的信息推送,單純地想發廣告,可以不用考慮公眾號了。
最後更新:2017-08-21 22: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