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
汽車大全
經參頭版:警惕美聯儲“縮表”遠期風險
在日前的議息會議後,美聯儲如市場所預期,宣布了“縮表”計劃,未來將逐步收縮其資產負債表規模。次貸危機後,為刺激經濟,美聯儲曾通過三輪量化寬鬆(QE)購入大量債券,推動其資產規模從危機前不足1萬億美元擴張到如今約4.5萬億美元。期間美聯儲釋放的天量流動性雖然支撐了經濟增長,但也讓金融市場流動性泛濫,催生了資產價格泡沫的風險。在美國經濟持續向好、失業率回落至正常水平的時候,美聯儲宣布“縮表”有其合理性。
短期來看,美聯儲“縮表”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經濟衝擊有限。此前,美聯儲的多次表態已讓市場對“縮表”有了充分預期。此次議息會議後,美元和美債收益率之所以反彈,更多是因為美聯儲此次會後聲明更偏鷹派,而與“縮表”關係不大。當前,國際經濟整體處在複蘇道路上,美國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等景氣指數處在次貸危機後的高位,再加上公布的“縮表”計劃規模比較溫和,每月縮減的100億美元還不到美聯儲目前資產總量的0.25%。因此,“縮表”進程對美國和全球經濟的直接衝擊有限。
對中國而言,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更多是通過跨境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匯率渠道產生影響。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保持穩定,資本外流壓力相對較小,人民幣逆周期調節因子也在有效地引導著人民幣匯率預期。在這樣的背景下,美聯儲“縮表”對我國實體經濟和金融體係的衝擊都不會太大。
不過,盡管美聯儲“縮表”造成的短期衝擊有限,但它長期帶來的潛在風險值得高度關注。需要注意到,美國經濟結構在次貸危機後並未實質性改善,美國重振製造業仍然隻停留在口頭,並沒有變成現實。美國過去加杠杆維持高消費的增長模式滋生了次貸危機,這種模式到現在仍然存在,隻不過其核心支撐因素從危機前的房地產泡沫,變成了危機後的美聯儲寬鬆政策推高的金融資產價格。在美聯儲開始“縮表”抽回流動性後,美國金融資產價格將受到很大的下行壓力,最終打擊美國經濟複蘇動能。
還需要注意到,當前全球經濟都處在複蘇周期的高點,進一步走強的空間不大,反而觸頂回落的概率不小。中國在此輪全球經濟複蘇中發揮了關鍵的火車頭作用,但在國內地產調控不斷加碼,且上遊價格過度上漲加大中下遊成本壓力的情況下,中國這個火車頭的速度勢必減慢,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經濟的拉動力將會降低。因此,如果說目前全球經濟複蘇動能足以應對美聯儲“縮表”帶來的逆風的話,情況在明後年恐怕就會不同。
在美聯儲“縮表”帶來的近憂不多但遠期風險不小的背景下,我國需要逐步布局應對策略。一方麵,國內決策者不宜對未來的外需形勢抱過高期望,而要立足內需,著力通過國內政策來維護國內經濟形勢的穩定,尤其要發揮基建投資在地產走弱後的穩定器功能。另一方麵,我國金融體係的對外開放需要審慎,以保證進程可控。目前可以降低政策對跨境資本和匯率的幹預,但必須保留幹預的能力,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國際衝擊。
(原標題:警惕美聯儲“縮表”的遠期風險)
最後更新:2017-09-25 01: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