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
汽車大全
新華網關注保千裏“掏空”案例:實控人妄為該如何約束?

因原實控人涉嫌以多種手段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江蘇保千裏視像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接獲上海證券交易所第6份監管工作函,風險持續發酵。
A股再現“掏空”案例,也讓包括10餘萬保千裏股東在內的市場參與者關注:實控人若肆意妄為,該如何進行約束和懲戒?
實控人涉嫌侵占公司利益保千裏風險持續發酵
25日,已停牌5個月的保千裏發布《關於董事會核查對外投資等事項結果暨重大風險提示的公告》,稱發現原董事長莊敏存在涉嫌以對外投資收購資產、大額預付賬款交易、違規擔保等為由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為,涉及金額高達67億元。
針對保千裏風險情況加重、麵臨多重困境的情形,上交所第一時間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核實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的風險事項,並全麵評估可能對公司造成的影響,在公司股票複牌前,如實、充分地向投資者進行披露;盡快核清各項確切損失情況及影響,盡快製定切實可行的追償方案;針對控製權變更風險製定相應措施並及時予以披露;盡快召開投資者說明會,並在充分提示風險後安排股票複牌交易。
此外,因保千裏存在主要銀行賬戶被凍結、大額違規擔保等情形,上交所要求公司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申請對股票實施風險警示。
這已是數月間上交所對保千裏發出的第6份監管工作函。自今年7月莊敏等人因虛增估值受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後,保千裏多重問題逐步顯現,風險持續發酵。
麵對交易所的持續問詢,保千裏25日預告將於27日召開投資者說明會。公司部分高管則“本著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決定取消通過二級市場減持154.75萬股的計劃。
A股再現“掏空”案例小股民或被迫“買單”
從7月12日實控人莊敏等因涉嫌信披違法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到7月25日公司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保千裏股價出現一波大幅下挫,停牌前一交易日更以跌停價位報收。
有統計顯示,停牌前保千裏股東超過10萬名,且絕大多數為散戶。麵對重挫的股價和接踵而至的監管工作函、立案調查通知,數以萬計的小股民難免憂心忡忡。
事實上,相似情形在A股市場屢見不鮮。繼2003年證監會、國資委聯合發布《關於規範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若幹問題的通知》後,2006年交易所展開了清理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專項行動,監管“高壓”下相關行為明顯收斂。
不過,實控人或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現象仍屢有發生。12月23日,*ST華澤發布《關於關聯方占用公司資金整改進展情況的公告》。這家公司2015年度年報披露被實控人控製公司占用資金餘額近15億元,自當年5月起相繼發布了近80份整改情況公告,但資金占用問題至今懸而未決。
23日,停牌近兩年的*ST華澤發布關於股票可能存在被實施暫停上市風險的提示性公告。一旦被暫停上市,公眾投資者利益無疑將嚴重受損,逾6萬股民或被迫為實控人違法違規行為“買單”。
實控人妄為如何約束? 提高違法成本成當務之急
作為公司治理的核心組成,控製權被視為一項富有價值的資產。因為可對上市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又易於利用對公司的控製權實施違法違規行為,控股股東和實控人一直是證券監管的重點主體之一。
A股市場上侵占甚至“掏空”上市公司資產的現象緣何屢禁不絕?法律界專家認為,除了缺乏對控股股東認定的實質穿透式標準外,處罰力度偏弱難以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形成震懾也是主因。
多年來,證監會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上市公司實控人多采用警告或罰款等行政處罰手段,采取市場禁入等嚴厲措施的比例較為有限。交易所層麵則多停留在通報批評,公開譴責或認定當事人終生不適合擔任董監高的案例非常鮮見。
部分實控人的肆意妄為該如何約束?業界認為,提高違法成本已成當務之急。
上海市政府法製辦公室副主任羅培新等人建議,在兼顧行政目標實現和保護相對人權益的比例原則框架下,分別提高罰款數額、市場禁入、公開譴責及公開認定的處罰強度,以期達到警示控股股東、實控人的目的。
“失信聯合懲戒製度”也被認為是約束實控人行為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這一方麵,2015年末證監會、發展改革委、央行、財政部等20多個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對違法失信上市公司相關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已經作出了積極的探索。
(原標題:A股再現“掏空”案例 實控人妄為該如何約束?)
最後更新:2017-12-26 15: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