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
汽車大全
大房企爭搶市場 首月銷售拿地融資齊步跑
2017年“大象賽跑”的勢頭延續到了2018年,開年首月大房企競爭依然激烈。研究機構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銷售金額上百億的房企有17家,而新增貨值上百億的房企多達20家。與此同時,大房企依然積極融資,1月多家大型房企均發布了融資計劃,其中有7家房企海外融資總額超過200億元。無論是銷售金額、新增貨值還是融資金額來看,大房企繼續領跑,持續搶占市場份額。
銷售業績勐增
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房企銷售排行榜顯示,1月100億以上房企達到17家,其中,碧桂園、萬科、恒大單月銷售均超600億,保利、融創、中海單月銷售超200億,華夏幸福、中國金茂、龍湖、綠地、華潤置地、招商蛇口、中梁地產、泰禾集團、新城控股、旭輝控股、世茂房地產單月銷售超100億。
海通證券房地產行業分析師塗立磊指出,從銷售排行榜來看,全年前三強的門檻已從2017年的372億元上升至605億元。從全年的全口徑銷售門檻來看,前10強的門檻從93億元提升至148億元,增幅為58%;前20強門檻從46億元提升至87億元,增幅為90%。
“未來這個行業是門檻淘汰,而不是末位淘汰。進不了500億規模這個門檻的,都存在很大壓力。”億翰股份董事長陳嘯天說。
當中小房企還在為全年500億目標鉚勁兒時,大房企已經單月銷售超百億了,前三強更是一個月就賣了600億。
對於開年首月大房企銷售迅勐的原因,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一方麵是由於認購延遲導致1月銷售業績凸高。2017年末,部分房企由於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業績目標,在12月會采用延遲認購的做法。比如,碧桂園和恒大2017年12月業績分別為165.3億元和305.6億元,均大幅低於2016年均值。而碧桂園和恒大今年1月的業績分別為653.6億元和605億元,較去年均值分別增長42.4%和44.9%。
另一方麵原因是高貨值土儲釋放業績。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萬科、華夏幸福、泰禾、中梁等房企得益於去年以來在土地市場積極增加貨值儲備,今年1月推盤較多,1月業績有顯著增長。
克而瑞研究中心預計,因認購延遲導致1月銷售業績凸高的房企從2月份開始業績會逐步趨於平穩。
拿地節奏不減
充足的貨源是業績保障的基礎,在業績提升的同時,大房企仍積極拿地。從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房企新增貨值排行榜來看,1月,銷售冠軍碧桂園的新增貨值也位居第一,同樣超過600億。中海、萬科、旭輝新增貨值超過300億,中南置地、世茂、龍湖、綠地、恒大新增貨值均超200億,超百億的房企多達20家。
陳嘯天認為,1月大房企投資節奏絲毫未減,尤其是龍頭房企,即使在年初供地較少的背景下,仍然保持著高強度的拿地節奏,憑著龐大的規模,實現資金和資源的騰挪。他認為,2018年的房地產銷售市場未必是小年,但投資市場必然是大年。規模房企仍需保持投資節奏,實現對周期的穿越。中小房企更要備足資金,屯好彈藥衝刺規模。
克而瑞研究中心也認為,土地市場上的競爭未來傳導在銷售端,將會給拿地不夠充足的房企帶來更大的壓力。
“房企未來發展看土地儲備,規模化成為撇不開的情結,房企在業績競賽中加速奔跑,土地儲備規模與結構對業績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說。
海外融資增長
在銷售業績明顯增長的背景下,大房企依然積極融資。隨著境內融資難度加大,大房企海外融資加速,並且融資規模和融資成本優勢凸顯。
同策谘詢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萬科、恒大、碧桂園、龍湖、招商蛇口、泰禾、世茂、旭輝、華夏幸福、富力等銷售居前的大型房企均發布了融資計劃,多數房企是通過發行公司債的方式融資。其中,世茂、龍湖、碧桂園、富力、旭輝、融信、華僑城等7家房企1月融資總額達到242.38億元,除華僑城的一筆25億元的境內公司債外,其他都是美元優先票據融資,融資金額折合人民幣達到217.38億元。
融資成本方麵,龍湖地產境外發行一共8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其中3億美元5年到期,票麵利率為3.90%;5億美元10年到期,利率為4.50%。碧桂園分別發行2.5億美元、6億美元公司債,期限分別為5年和7年,利率依次為4.75%和5.13%。 龍頭房企融資成本優勢凸顯。
同策研究院研究員敖毓旻指出,1月房企境內融資渠道仍相對保持收緊,尋求境外融資趨勢繼續上升。發行公司債是大部分房企融資的主要方式之一,1月一共有7家監測房企發行了公司債。尤其是在境內渠道收緊的時期,越來越多房企尋求境外發行公司債。
(原標題:大房企爭搶市場 首月銷售拿地融資齊步跑)
最後更新:2018-02-03 08: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