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
汽車大全
18項指令來襲:貨幣基金監管全方位升級 公募電話被渠道“打爆”
監管層針對貨幣基金的最新監管指令,成為當前最受公募界關注的事件。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近期,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證監局於召集轄區內部分基金公司開展了關於貨幣基金的會議,並傳達了關於貨幣基金風險管理的多項指導意見。
隨後,多家公募基金相關人士向記者反饋,公司已經接到了合規部門關於貨幣基金宣傳的最新通知。
18項監管指令直指貨基
自上周五各地證監局針對貨幣基金監管的會議召開之後,會議討論內容在近幾日便已漸漸流出。而今日,關於監管層對貨幣基金最新指導意見的詳細內容開始在業內傳開,主要可以歸結為如下18項:
1。貨幣基金,尤其是貨幣基金規模超風險準備金200倍的公司,嚴禁衝規模,衝規模的把控標準在於實質結果導致存量大幅增加,規模控製要從嚴掌控,一旦發現就是嚴懲。
2。 不得進行任何的宣傳(包括公開或者個別如微信、朋友圈等)來擴大貨幣基金規模,監管機構若發現違反規定則將采取嚴厲措施,包括按照同期未分配利潤的一定比例補足風險準備金,並會對高管問責。
3。 不得降低貨幣市場基金的費率進行惡意競爭,萬1或萬2的費率是低於成本的,不能再繼續。
4。 嚴禁片麵宣傳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及過往業績,或者忽視風險把貨幣市場基金混同於活期存款、某某寶等。
5。 不支持快速贖回、T+0、流量導入等任何與嚴控流動性風險或者有違銷售法規的業務,已經備案過的暫時保持現狀,不能再宣傳、不能增加新渠道。公司應對自有資金、墊資做測算,避免流動性風險。
6。 禁止貨幣市場基金按規模排名,並向管理層和董事會傳達規模不應當作為考核的主要指標,設置科學考核體係,降低基金規模的權重。
7。 嚴格遵守貨幣市場基金管理辦法、運作管理辦法、流動性管理辦法,控製標準以最嚴的辦法進行管理。投資限製必須嚴格遵守,超一天都是違規,不要卡在上限運作,公司內部對指標應當審慎管理,留有餘地。例如,久期頂在119天等,就容易出問題。對不支持係統監控的比例,要有餘地,係統不支持或者人手有限不是違規借口。發現嚴懲。
8。 貨幣市場基金偏離度達到-0.1%,則進入證監會關注名單。
9。 有關懲罰性贖回費、拒絕贖回等流動性新規中規定的工具,各基金公司都可以使用,如果存在基金合同的問題,可以向證監會或者當地證監局備案,不能以合同不能修改為由不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
10。 法規規定的過渡期不是寬限期,各項合規指標應當逐步改善、盡快達標。否則會問責。
11。 同業存單和存款必須分散,公司務必做好交易對手信評,尤其是像農信社農商行城商行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薄弱,不能僅看收益率忽視風險。
12。 再次重申同業存單不是債券。
13。 流動性新規已經生效近三個月,公司應對照流動性等各法規自查自糾,主動發現問題,主動報告問題。
14。 年底春節臨近,這段時間的市場流動性問題預計會比較突出,各公司要逐日盯防嚴格監測做好防範,出問題問責。
15。 證監會下一步將進行流動性問題監測專項檢查,從嚴檢查,從嚴處理。
16。 近期將下發合規管理辦法落實的通知,公司務必自上到下重視落實合規辦法。
17。 子公司整改將會進一步下發通知,風險準備金不足的應采取措施,下設PE孫公司的,下一步會有新的監管要求以開展業務。
18。 督察長來參會的,應向管理層傳達此次會議要求。
對於上述18項具體意見,有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其公司並未參加會議,隻接到了電話通知,而電話通知中隻提及了上述內容中的其中幾項,並未完全提到所以內容。不過監管的態度已經十分明顯,這些意見基本沒有偏差。
可以看到,上述內容幾乎涵蓋了對貨幣基金方方麵麵的監管口徑,體現了監管層對貨幣基金全方位從嚴監管的強勢態度,過往曆年末公募行業的貨幣基金衝規模大戲從此將徹底告別舞台。
毫無疑問,這個占據公募規模近6成的基金類型,將迎來史上最嚴格的監管。
公募電話被渠道“打爆”
上述多項監管指令中,率先引發反映的是涉及到T+0的第5條。
由於監管要求貨基將不支持快速贖回、T+0、流量導入等任何與嚴控流動性風險或者有違銷售法規的業務,已經備案過的暫時保持現狀,不能再宣傳、不能增加新渠道,這使得部分有意願開展T+0業務的渠道開始忙起來。
華南一位電商人士向記者吐槽道,近幾日電話都被銀行渠道打爆了,該人士表示,“閘門突然關閉,無論是對基金公司和渠道來說都是猝不及防的,對於沒有開展T+0業務的銀行渠道而言,肯定是比較尷尬的,因為從最新的規定來看,基本上就等於說是徹底卡死了,以後都沒機會了。”
有公募人士向記者透露,貨幣基金的最新監管規定出來之後,確實很多銀行渠道很快找上門來,尋求基金公司展開T+0合作,以求在規定剛剛發布這個時間窗口,做最後的“搶閘”工作。
其中深圳一家大型公募基金電商部人士向記者提到,“以前是公募基金希望渠道來合作但是渠道態度很一般,有的渠道並不願意陪基金公司開展T+0,現在完全反過來了,渠道求著基金公司做,但這個時候做政治風險太高了,即使有的基金公司可能還有這方麵想法,但可能也是敢想不敢做,這時候還是從嚴執行比較安全。”
而另一家公募人士也向記者表示,這兩日確實收到了很多銀行渠道求合作的申請,比如希望盡快把之前未談妥的T+0合約趕緊簽約,但如今規定已經下發,公司也不敢貿然打“擦邊球”。
事實上,對貨幣基金T+0贖回業務從嚴監管的說法由來已久。早在今年8月,貨幣基金就處於暫停審批狀態,而上報新的貨基時,基金公司還需新出具不進行T+0贖回的承諾函。但彼時對於存量貨基而言,在新增T+0渠道方麵並無壓力,因此仍有不少銀行渠道在這一期間與基金公司展開了T+0合作。
例如11月22日,南方基金發布了旗下南方天天利在蕭山農村商業銀行開通T+0快速贖回業務的公告;而12月15日,南方日添益A又發布了在廣東順德農村商業銀行開通T+0快速贖回業務的公告,均是在最新的監管指導意見傳出來之前,新增了貨幣基金T+0渠道。
滬上一位公募人士向記者指出,“之前有的銀行不想與其它渠道分享一隻貨幣基金,想單獨對接某隻貨基,但新發貨基T+0又是不允許的,可能在這個考慮的過程中銀行就沒有去找存量貨基開設T+0業務,而現在連存量貨基的路子也堵上了,就更沒有辦法了。”
事實上,由於餘額寶帶動起來的個人儲蓄存款大搬家,使得銀行存款流失愈發嚴重,今年銀行在與基金公司開展餘額理財T+0業務的積極性已經大幅度提升。不少銀行選擇主動出擊與基金公司合作開發“寶”類產品,以求留住客戶,銀行係“寶寶”成為開拓餘額理財市場的一股重要力量,對T+0模式的探索也不斷升級。
華南一位公募互金人士向記者介紹,目前市場上的“寶”類貨幣基金大致可分為三種模式:初級的1.0模式,隻提供T+0快贖服務,購買、取現均需手工操作,如重慶農商行“江渝基金寶”,濰坊銀行“濰小寶”;中級的2.0模式,除了提供T+0快贖服務外,同時支持購買的自動化,如南洋商業銀行“智慧金”(每天14:30自動掃單申購)、九台農商行“增利寶”;再往上則是終極模式,提供T+0服務、購買的自動化與交易觸發,實現ATM、pos消費、轉賬等全自動,如浙商“增金寶”。
顯然,對於部分未開通T+0業務的銀行渠道而言,在這項業務上已經失去競爭的入場券,在其它獲得競爭資格的銀行渠道開疆拓土之際,這類被隔絕在外的渠道隻能望而興歎。
當然,對於一些在T+0贖回方麵有增設渠道需求的基金公司而言,同樣隻能麵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尷尬情況。
小公司貨基增量堪憂
焦慮的並不隻有銀行渠道。對於公募而言,如何適應新的監管要求,同樣壓力重重,尤其小基金公司在重監管之下或麵臨更多壓力。
廣州一位公募互金人士向記者表示,“比如T+0這塊,要支持大額基金的T+0贖回功能,基金公司必須有墊資實力做支撐,這是為何很多小基金公司難以大麵積與銀行展開餘額理財合作的原因,而很多大公司在這方麵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了,現在不讓做影響不會太大。但對小公司而言,由於自身條件受限,本身在這方麵動作就落後別人一步,現在直接不讓新增渠道了,對於希望通過貨幣基金來維持生存的小公司而言顯然難度又增大了,除非背後股東給力。”
當然,大公司亦有自己的煩惱。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天弘基金,餘額寶連番限額舉措的背後,不可掩飾的是其在監管政策紅線麵前不得不“自我閹割”的尷尬,餘額寶季度規模增速的連續下滑也足以體現政策對其帶來的壓力。
銀行係基金公司同樣難免波及。在2016年,銀行係憑借委外資金成為當之無愧的年度王者,而今年委外受限,眼下又嚴禁貨基衝規模,兩大利器折戟之下,銀行係基金公司在行業中處於何種地位,也將麵臨新的考驗。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對於習慣了衝規模的公募行業而言,對貨基的嚴監管確實是突破性的變化,基金公司需要適應的時間,但從長遠而言,將利於行業生態的發展。
在12月8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召開的基金評價業務座談會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黨委書記洪磊就提到,基金評價機構應進一步弱化對公司管理規模的關注,不再公布包含貨幣市場基金規模的排名數據。
突破性的強監管之下,行業接下來的變化值得期待。
瘋狂生長埋下監管伏筆
很多事情的發生,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埋下伏筆。
回溯過去這一年,從3月31日《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的出爐,到8月起新發貨基審批陷入停滯狀態,進而是新發貨基T+0徹底被卡死,再至9月《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的正式公布,再然後到最新的18項目監管意見,業界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監管層對貨幣基金的監管口徑不斷提升,監管層對貨基的態度已經再明顯不過。
這一係列舉措背後均指向一個目的——防止發生係統性風險的發生。
事實上,去年末華夏基金的“疑似”爆倉事件就曾經閃現過一絲風險。
時間點回撥到去年12月14日,一則關於貨幣基金爆倉的傳聞在市場瘋傳。該則傳聞寫道:某大基金貨幣爆倉,公司要賠6億,世事無常,大家都捂好錢包。
這一消息旋即在公募基金圈子引發熱議。隨後不久,關於上述傳聞越來越多的猜測指向了華夏基金,市場上甚至流出了直指華夏貨幣B爆倉的傳聞截圖。盡管華夏基金在第一時間內回複稱該消息為謠言,但在這一消息還是挑動了市場敏銳的神經,貨幣基金流動性風險的警報隨之拉響。
“現在想想當時還是非常可怕的”,深圳一位公募副總回憶起去年末的那段時光,仍然表示心有餘悸。他指出,“當時的問題已經不是一隻基金或一家公司的問題,一旦恐慌蔓延那真是極其可怕的災難。所以當時基本上每天大家都在緊盯贖回情況,全體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草莽發展之後,監管的到位是必然的。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7年11月底,貨幣基金總規模為6.80萬億元,比10月底增加1226.68億元,11月底貨幣基金規模占基金總規模的比例達到59.6%。而引領這波貨基爆發高潮的餘額寶誕生才4年多,在這短短的幾年中,貨幣基金取得的增長幾乎可以稱為是瘋狂生長。如若監管未能及時跟進,暗藏的風險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
告別了依靠貨基衝規模時代的公募行業,將以更健康的姿勢走向20周年。
(原標題:18項指令來襲:貨幣基金監管全方位升級,公募電話被渠道“打爆”)
最後更新:2017-12-22 00: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