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1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展望2018:關於宏觀經濟和股市策略 這裏都是幹貨

時值2017年底,過去的整整一年彈指一揮間,我們首先們以關鍵詞的方式,回望2017年中國股市。

——天價罰單。2017年3月,證監會對鮮言等人操縱市場案采取“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罰沒金額合計34.7億元。這是證監會有史以來最高金額的單筆處罰決定。事實上,加強對資本市場事中、事後監管已成常態。今年以來,截至11月底,證監會已經開出罰單超過100張,合計金額也超過7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60%。

——減持新規。從子女上學到移民定居,從置業到理財,這些“奇葩”減持理由背後是IPO上市令眾多低成本持股的大股東一夜暴富。5月27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從股東身份、股票來源、減持通道等角度全麵升級監管措施。

——“白馬股”。11月16日, 貴州茅台站上700元的關口,引發市場對白馬股的爭論。白馬股業績優良、高成長、低風險,這固然是價值投資首選。然而,在一年之內翻一番後,茅台市值幾乎等於貴州全省GDP總值時,我們該想想——到底是白馬股太少,沒得選?還是非要讓白馬變黑馬,最後變成“野馬”?

——“二八現象”。占股票總數20%的大市值大盤藍籌股連續上漲,其他80%的中小市值的股票連續下跌。市場將今年這種走勢稱為“二八現象”。有人認為是市場成熟的表現,也有批評者認為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爭論的不斷升級也讓“二八現象”成為2017年股市輿論場的關鍵詞之一。

——發審委。其實,新一屆發審委已經在10月17日開始發審工作,不過,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11月20日還是帶著這些新委員們來了一個就職宣誓。當時很多人認為,隻是走個過場。但隨後發生的事超出了市場預期,IPO過會率從80%降至60%以下。牢牢管好發審權力就是對投資者負責。

——“鐵公雞”。12月初,“鐵公雞”再次被證監會點名。證監會表示,對中長期沒有現金分紅的“鐵公雞”將嚴格監管。分紅是天經地義的事,不應該要監管部門采取強硬手段後才去做。

——MSCI.6月21日,全球領先指數供應商明晟(MSCI)宣布,2018年6月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加入MSCI意味著什麼?全球有超過750隻ETF基金直接追蹤MSCI指數,所投資的資金規模高達10萬億美元。A股市場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國際投資者就可以通過追蹤指數來配置A股。很顯然,這些國際資本的加入對上市公司、監管部門來說都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回顧過去才能更好展望未來,事實上,關於2018年的宏觀和股市展望多家內外資機構早已給出全麵看法。

華創宏觀研究報告發表2018年宏觀經濟九大猜想:

2016年以來的杠杆騰挪和供給約束使中國成功擺脫工業通縮,經濟重獲韌性,宏觀杠杆初現企穩。展望2018,供給約束對價格的影響正在泛化,杠杆騰挪有望從居民部門切換至民間資本,通脹、居民消費、企業盈利和利率環境等也將隨之發生結構性變化,宏觀經濟運行或將呈現如下結構性特征:

猜想一:居民消費增速向收入增速收斂。2018年居民加杠杆確定性放緩,對消費的擠出效應緩解,即使居民收入增速跟隨名義GDP回落,居民消費增速也有一定的回升空間。

猜想二:企業盈利改善從上遊向中下遊擴展。2018年在ROE和盈利增速整體回落的同時,中下遊銷售淨利率有望隨PPI內部價差收窄而回升,從而支撐盈利的改善。

猜想三:國企去杠杆、民企有望加杠杆。為使宏觀杠杆率得到有效控製,國企債務擴張麵臨較強約束,已完成資產負債表修複的民企有望在政策引導下重啟加杠杆。

猜想四:民企參與PPP值得期待。嚴查地方政府違規舉債、加強央企PPP風險管控的背景下,民企PPP參與程度的提升值得期待,當前製約民企參與PPP的諸多痛點有望緩解。

猜想五:租賃住房REITS突破式增長。租金回報率提高、房企融資需求旺盛疊加政策扶持,租賃住房REITS在2018年將迎來突破式增長。

猜想六:供給約束對價格的影響泛化。相比去產能,環保帶來的供給約束影響更為泛化,在支撐PPI中樞的同時也將縮小上中下遊的價差。

猜想七:核心CPI回落製約CPI中樞回升空間。食品和能源等非核心項將推升2018年CPI中樞至2%附近,但核心CPI的回落意味著通脹之狼仍舊不會歸來。

猜想八:中小金融機構麵臨現實版的壓力測試。中小金融機構麵臨現實版的壓力測試。打破剛兌的政策基調下,核心資本不足的中小金融機構和薄弱地區的融資平台都將麵臨現實版的壓力測試,潛在風險或貫穿全年。

猜想九:從歐強美弱走向美強歐弱。特朗普稅改落地、歐洲政治風險可能階段性上升、聯儲縮表緊縮效應正緩慢顯現,2017年的歐強美弱正走向美強歐弱,美元雖中周期已步入貶值通道,2018年上半年將小幅升值。

外資行怎麼看?

多家美歐機構研究認為,2018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強勢增長,經濟企穩和再平衡進程的持續推進將繼續吸引海外投資者。未來國有企業改革、產業整合、壓縮過剩產能都將有助於中國工業企業和製造業企業改善利潤率。因此,預計未來中國企業股票估值還將上升,中國資產仍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摩根士丹利:到2030年中國名義GDP將從目前12.1萬億美元提高到25.1萬億美元

摩根大通:2018年經濟增長6.5%,比2017年略低一點。明年經濟下行主要來自於三個領域,第一是基建投資,第二是房地產投資,第三是汽車消費。明年政策利率可能還是不會發生變化,實際預測2018年信貸政策比2017年下降大概兩個百分點左右

梅隆銀行:中國經濟將呈現一個健康的發展趨勢。一個不那麼信貸密集型的增長模式將使中國有更好機會來維持外匯供求

穆迪:將中國2018年GDP增速預期從6.3%上調至6.4%。預計未來中國政府更加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更加強調降低經濟增長對於環境的負麵影響,更加著力降低金融體係的脆弱性

渣打:隨著當前經濟增長動力企穩,中國解決深層次結構挑戰的時機更為成熟,預計未來將會深入推進國企改革、金融和財稅改革

匯豐:預計2018年中國政府將把經濟工作重點集中在削減過剩產能、控製杠杆、打擊影子銀行和房地產泡沫以及強化地方政府預算管理層麵。這些舉措都將有助於中國經濟長期發展

高盛:在中國經濟再平衡進程中,預計中國企業盈利能力在2018年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速。同時,與其他MSCI新興市場國家而言,中國國內股市估值並不高,因而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野村中國:在今後幾年美聯儲“縮表”過程中,中國上市企業抗壓能力或好於其他國家的企業。中國消費結構正在升級,因此該機構看好A股市場的白馬股

國際資產管理公司荷寶:目前A股估值處於合理水平,看好2018年A股市場的表現,中國經濟會成功轉型至消費及服務業導向,基礎設施投資及“ 一帶一路”倡議將刺激需求,供給側改革及國企改革則將進一步推動行業整固,而全球經濟同步增長也將提振中國進出口業的表現

瑞銀財富管理:中國研發支出有望在2018年超越美國。看好的行業則包括消費、醫療、教育、旅遊、軟件和金融科技等

策略展望

【方正證券2018投資策略會:經濟新周期帶來投資機會】

中國經濟正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世界經濟正在複蘇,供給側改革正在積極推進,消費升級、先進製造、環保、對外開放、新興產業等領域為投資者帶來了大量的投資機會,同時金融監管加強、貨幣政策回歸中性也要求投資者更加規範穩健。2018年社會主要矛盾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看多A股市場。在需求端,中國經濟將步入消費經濟新時代。消費升級將為中國締造類似亞馬遜、豐田、大眾、雀巢、沃爾瑪、可口可樂、輝瑞等超級公司。在供給端,科技創新將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加速製造業升級,重點關注光學光電包括半導體芯片、集成、液晶麵板及材料等、5G、北鬥係統、新能源汽車,另外一些領域如醫藥、航天航空器、武器裝備等仍屬於中長期目標。

【申萬宏源2018配置策略:擁抱高增長,關注新興市場資產】

2018年全球通脹與利率回升可能加速,需要擁抱高增長資產以跑贏通脹與利率回升壓力,同時加大風險對衝。通脹溫和回升前提下,權益>大宗>債券;結合增長與估值:新興市場(港股、A股)>日本>美國>歐洲。戰略資產配置層麵看,全球改革與刺激進一步深入概率提升、經濟複蘇仍有韌性的背景下,權益類資產大方向上仍好於債券類資產。考慮到2018年通脹潛在壓力回升、全球流動性收緊邊際提速,資產波動性或將提升,建議進一步聚焦盈利能力強、估值相對合理的高增長資產,對於前期估值過高的部分風險資產予以一定再平衡或加強風險對衝。當前全球債券期限結構相對平坦,對潛在增長與通脹風險反映不足,相對謹慎。權益類資產方麵,選股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Alpha機會或多於Beta機會,核心關注全球(特別是中美)消費、科技與製造業龍頭。 大宗商品方麵重點關注原油產業鏈。風險對衝角度關注:1)發達市場通脹保值債券(抗通脹);2)中國利率債(與權益類資產相關性轉負、配置價值與風險對衝價值提升);3)美元(受益於美國政治周期預期低位回升,同時有避險屬性,價格偏低)。

【國金證券2018年A股策略:指數先抑後揚,整體趨勢向好】

全年大類資產配置中,權益類資產仍然是值得重點配置的資產。2018年通脹前“高”後“低”,流動性由“中性偏緊”逐步轉為“邊際寬鬆”,企業盈利體現在結構性增長,整體社會發展與改革的方向感會更加明確,總體來講,2018年是一個“機”大於“危”的年份。節奏上,指數先“抑”後“揚”。當前時點至2018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我們需提防3點風險。1)宏觀方麵,PPI開始向下,通脹在一季度末、二季度處於全年高點,相應的流動性仍處緊平衡;2)2017年機構獲利不菲,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整體收益率分別高達20%、18%左右;且當前“公募、私募”倉位過高,處於曆史的高位;3)國內入市資金杠杆率過快增長,政策監管幾無放鬆可能。相對來講,我們更為看好2018年下半年,A股將迎來更為確定性的投資窗口期。經濟下行壓力使得政策邊際上有所轉向,製約上述風險偏好的因素將得到緩解,改革浪潮提振市場信心。

市場風格的延續具有一定的慣性,但需提防2018年下半年市場風格生變。2017年公募機構大幅跑贏市場基準,跑贏基準約9.4個百分點(截至11月10日)。單一的我們從“取得超額收益幅度”的角度,2017年類比於2010、2013、2015年。另外,我們發現2011、2014、2016年,公募機構均跑輸市場基準。這表明公募跑贏市場基準後的第二年,其市場風格與當前的機構主流配置會存在差異性。具體到行業配置:半年為分水嶺。2018年,特別是在上半年,規避資源類周期板塊。與房地產鏈相關的大多強周期行業,尤其是中上遊行業,其盈利景氣度將有明顯回落。資金會從資源類周期板塊中流出,相應的流到部分“TMT、消費”等板塊;下半年,適度轉向受益了“貨幣邊際放鬆”的板塊。如:“金融、地產、建築”等。主題投資方麵,主推兩個領域“美麗中國、區域規劃”等。

【中信證券2018年A股策略:泡沫大遷移2.0,複興牛】

1)微觀機構行為上,基金產品募集規模“曆史性”地與過往表現高度掛鉤,增量資金對價值龍頭有先天的偏好。中觀趨勢上,從“強者恒強”到“強者更強”,龍頭增速跑贏行業越來越普遍:2017年前三季CR3主營業務收入和盈利占比提升的中信二級行業個數明顯提升,達到39和38個,而2016年這兩個數值都隻有24。國際比較上,我們篩選的國內龍頭樣本未來兩年預期盈利複合增速均值是18.7%,而對標的國際龍頭樣本隻有9.7%,而且前者普遍還有更高的ROE。大部分國內龍頭相比其國內同業和全球對標者,都能以更快的速度消化估值。

2)本質上,龍頭整體的天花板由其所處經濟體總量決定,中國龍頭在國內像是價值股,但在國際資金眼中是越來越可靠的成長股。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穩步、健康且較快抬升,並最實現終超越,龍頭領漲A股的“複興牛”至少還能貫穿2018年全年。

淡化行業與風格,優選跑道。長期的估值整固後,大部分行業遠期PEG都在0.8~1.2之間,搜尋“高性價比”行業非常困難;大小市值風格分化也不明顯。相對行業和風格輪動,我們認為2018年A股輪動更多體現在各線龍頭之間,節奏上一線龍頭領漲,二、三線龍頭跟漲會交替出現;其它非龍頭公司的相對表現要弱一些。且製度壓製下,小票依然難有係統性機會。建議結合長期空間和短期催化,優選跑道,以產業鏈和主題的角度切入,具體關注國企改革、“一帶一路”、新零售、5G等主線。

【國泰君安年度策略展望:2018年大類資產怎麼配?】

消費升級+通脹預期下,消費行情可期,重點推薦食品飲料、家電、商貿零售、紡織服裝。係統性風險改善,盈利向好,看好金融板塊中的銀行。三年決勝期,把握新工業革命三層級盛宴,主題方麵四條主線:1)保總量、補短板,重點推薦軌交、環保設備、高鐵、核電板塊;2)製造業中的TMT,重點推薦產業轉移、5G、芯片國產化、新能源車、蘋果產業鏈;3)產業轉移,重點推薦受益於“市場規模擴張+搶占國際份額”雙重紅利的傳統機械相關版塊;4)要素重組,重點推薦一帶一路、軍民融合、國企改革、住房租賃。

【招商策略A股2018年投資展望:金融打底倉,配置三主線】

股票市場資金麵展望——四大資金有望持續入市。銀行資金:明年銀行資產端壓力可能會逐步顯現(融資需求、利率),發行權益類理財產品即進行股權投資的需求相對更大。居民資金:目前房價呈現趨穩的狀態,投資價值降低,居民資金入市意願有望抬升。保險保障類資金:絕對規模穩定擴大,帶來增量資金。海外資金:納入MSCI(被動&主動資金)。

市場投資主線研判——①政策定調:根據19大報告精神,我們認為明年中高端、科技創新和綠色低碳產業將會成為行業主線。②前期表現:過去兩年弱勢的板塊(TMT、非白酒家電類消費、中遊製造)出現強勢板塊的概率相對較高。③機構行為:公募、陸股通等機構低配的行業存在配置回升的機會。④估值業績匹配:盡可能選擇估值業績匹配度較好的板塊。總體上而言,明年的配置思路就是——金融打底倉,配置三主線【創新引領(5G&物聯網、 人工智能、 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AR&VR、半導體、 航天軍工)、中高端消費、綠色低碳】。

【安信證券戰略看多創業板,核心機會在新興成長產業】

全球產業趨勢邁向“科技G2”(中國與美國),中國傳統經濟領域供給側效果顯著,而新興科技領域將加速追趕美國,未來核心投資機會在於新興成長產業, 創業板指是核心抓手。年度層麵看,經濟預期總體穩定, 風險偏好從低位逐漸提升,但金融市場流動性總體偏緊,暫難支持大盤價值股走向泡沫化,而基本麵角度中小盤成長股中孕育著更強的結構性行情。

年度節奏判斷:上半年先躁動後調整,下半年經濟或超預期,流動性邊際改善,股市機會好於上半年。

戰略性看好指數:創業板指。

重點行業:電子、通信、傳媒、環保、醫藥、軍工、計算機等。

戰略性看好投資主題:半導體。

重點主題:人工智能、 5G、大數據、智能製造、國企改革等。

【天風證券2018年策略:ROE慢牛搭台,中盤股鳳凰涅槃】

明年市場的主要特點是ROE維持相對高位,為慢牛行情搭台,同時利率從高位回落,對小盤股相對有利,但小盤股仍然難以賺估值的錢,業績為王、確定性為先、精選中小市指股票成為下一階段市場的主要矛盾,因此,配置策略上,我們建議金融“守正”,成長“出奇”。具體推薦關注的行業包括:銀行、軍工、機械、環保、傳媒等。

【中原證券:A股大概率延續震蕩走勢】

中原證券表示,明年經濟平穩下行,通脹壓力不大,A股業績相對今年可能出現下滑,貨幣政策穩中偏緊,估值方麵受無風險利率保持高位並逐漸回落的態勢影響,亦不會有大漲的行情。總體上A股延續震蕩走勢的格局是大概率事件。

配置上,建議以穩健大體量的銀行保險為底倉,注重對產業趨勢的把握和映射至A股市場的結構性機會,消費升級建議關注中高端消費、醫藥保健、網絡消費等領域,製造業升級關注 5G、物聯網、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補短板”民生領域關注生態環保、在線教育、基建等領域的投資機會。盡量選擇業績有持續性高成長和估值的匹配度好的行業。經濟轉型期,傳統產業多數已走過生命周期的成長階段,步入成熟甚至衰退期,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如房地產、資源品等行業,建議關注龍頭股的長期投資價值。

【中金公司:超配A股,低配房地產】

建議資產配置關注三條主線,首先是對增長的再思考,經濟的上行風險大於下行風險;其次是對波動的再思考,即“股票資產波動率中樞有望降低,從而提升其配置的性價比”;第三是關注資產間相對吸引力的變化,具體來看,“房住不炒”奠定明年房地產政策從緊基調,實物投資受限有助促進另類投資產品豐富化,股債間相對吸引力正從偏股向中性變化,但未到拐點。中國股市過去十年回報率仍為負,目前絕對估值和百分位比較全球主要市場都不高。

從風險收益效益衡量,中金公司建議2018年超配股票,包括A股和港股,標配大宗商品和其他海外資產,低配房地產和債券。

盤點2017年A股市場>>>

滬指今年漲6%!最全榜單新鮮出爐 28張圖縱覽2017年A股全貌

展望2018年中國股市>>>

宏觀層麵>>>

【宏觀經濟】2018經濟轉向高質量增長 製造業投資將複蘇

【貨幣政策】2018貨幣政策:削峰填穀緊平衡閘門難鬆動

【財政政策】2018財政政策:“積極”延續赤字率或保持3%

【外匯市場】2018匯率市場:總體走穩雙向波動彈性大

【對外投資】2018對外投資新格局:回歸理性 聚焦質量

【改革投資】2018多項改革再推進:將湧現更多重組機會

市場層麵>>>

【股市走向】A股2018新走向:二次分化、二線藍籌

【資金走向】資金2018新走向:三大內因助資金流向股市

【投資者】投資者2018新走向:A股“去散戶化”進行時

【港股市場】2018港股投資:不僅看“大而美”中小市值公司“顏值”也不低

行業機會>>>

【OLED行業】2018年OLED新風口:產業迎來最好發展時期

【消費行業】2018消費升級:催生眾多投資機會 關注行業龍頭

【保險行業】2018保險之變:大鱷瘦身 中小險企忙突圍

【銀行行業】2018銀行之勢:“嚴監管”持續調整將加速

【地產行業】房地產2018新局:破與立向著美好生活

【券商行業】券商2018新走向:金融科技革命下群雄逐鹿

【零售行業】2018新零售崛起:行業投融市場旺盛 龍頭優勢引關注

【新能源行業】2018新能源業:光伏發電前景可期 裝機量有望提速

【5G行業】2018年5G新機遇:暖風頻吹 需求爆發產業鏈受益

最後更新:2017-12-31 16:03:52

  上一篇:go 問題導向精準施策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述評之六
  下一篇:go 河北推動能源轉型升級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