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7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消費金融場景難覓 中小公司風控短板漸顯

消費金融正成為中小銀行爭奪的主戰場。在半年激增萬億消費貸款的背後,銀行係消費金融公司亦火爆一時。不少中小銀行踴躍申請消費金融牌照。然而,由於客戶定位和運營模式的不同,消費金融公司的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時下監管要求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務開展有場景,大型消費金融公司通過龍頭通訊公司、電商企業等實現了強強聯合。而中小銀行旗下消費金融公司受限於地域和實力缺乏獲客渠道,風控短板也逐漸顯現出來。

牌照爭奪

今年上半年,九成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實現了盈利,其中,中銀金融和招聯金融的業績最為亮眼。截至6月末,中銀金融實現營業收入20億元,同比增長125.73%;淨利潤6.45億元,同比增長192%。招聯金融上半年營業收入22.97億元,同比增長2602.35%;淨利潤5.41億元,同比增長982%。

記者從招聯金融獲得數據,截至8月末,招聯金融累計發放貸款1600億元,批核用戶超過1300萬,戶均貸款約6000元。

實際上,消費金融的市場增長空間還有很大。按照波士頓谘詢的預測,2017年我國各種消費類貸款的餘額將增長至30萬億~40萬億元。消費金融公司近年淨利潤增速在金融子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未來仍能保持高速成長。因此,爭奪消費金融牌照盛極一時。

據記者了解,目前獲得銀監會批複的消費金融公司有25家,其中22家已經開業,3家在獲批籌建中。在已開業的22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五大行中僅中國銀行於2010年申請了中銀消費金融。今年以來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發起行多數為城商行,包括長沙銀行、上海銀行哈爾濱銀行和張家口銀行。

另外,有3家消費金融公司處在獲批籌建中,分別為河北銀行、雲南富滇銀行和吳江銀行。對於擬申請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的銀行則有華夏銀行光大銀行、渤海銀行等7家銀行。

一家股份製銀行人士表示,消費金融是未來金融業務的一個趨勢,不少銀行希望通過牌照能切入到這塊業務中。“更重要的是,城商行在經營上存在地域限製,消費金融公司卻沒有這一限製,能夠把業務擴展到全國。”

風控短板

消費金融賺錢效應讓不少銀行眼紅,但是其中風險也不可小覷。從消費金融公司業績來看,大型銀行旗下的消費金融公司發展更好,中小銀行旗下消費金融公司則相對要弱。

“畢竟針對客戶群體更低,比較考驗機構的風控能力。”一家銀行係消費金融公司人士稱,不同金融消費公司的業務模式和做法不一樣。在監管要求場景之後,對大消費金融公司可能更有利。

據他介紹,大的金融消費公司實力更強,能夠和一些龍頭企業實現強強聯合,將金融業務置入產業中去。不僅能夠實現場景應用,業務的擴張也能夠更快、更有針對性。

以招聯金融為例,該公司除了與外部合作進行征信渠道的拓展外,與聯通大數據中心合作,基於消費者電信運營商、電商、社交媒體、物流領域等多元信息,對用戶進行畫像,打造了一套KS值超過40的“沃信用分”價值評分體係。該體係通過大數據機器分析,對客戶信用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從3億聯通用戶中篩選出近億的白名單客戶,直接應用到聯通後付費現金分期、手機分期、話費充值等業務中。

“中小銀行僅憑業務合作從聯通拿到這種數據實際上是很難的。”該人士稱,中小消費金融公司很難“夠得上”。

他還告訴記者,在銀行係消費金融公司申請牌照時,監管已經對於股東有所要求,更偏向於能夠製造場景的股東加入,帶動消費金融公司發展以降低風險。“從實踐來看,銀行係消費金融公司裏麵,銀行百分百控股的公司並不利於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

記者了解到,由於消費金融公司的實際情況各異,中小銀行旗下的消費金融公司可能會存在缺少客戶渠道的問題,被迫與中介合作擴展客戶和市場。這種完全依賴外部引入的客戶質量並不好判斷,況且存在欺詐風險。

“這就要看一家消費金融公司的定位了。由於消費金融公司優勢是資金成本低,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就將自身作為了一個資金提供方,忽視了風控,這種潛在風險非常大。”該人士稱。

他還表示,由於消費金融公司貸款對象的風險更大,所以中小銀行在風險控製能力上的弱勢將在貸款時更突顯出來。這其中涵蓋了業務的方方麵麵,例如貸前調查、貸中操作、貸後管理,甚至涉及到渠道管理、反欺詐調查、操作風險等等。

“不能隻看到賺錢效應,前提是風險控製上沒有問題。”該人士表示,中小銀行旗下的消費金融不能盲目樂觀,要在心裏繃緊“一根弦”。

(原標題:消費金融場景難覓 中小公司風控短板漸顯)

最後更新:2017-10-28 22:03:33

  上一篇:go 國研中心副主任:中國經濟處於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窗口期
  下一篇:go 票據市場“三季報”:總體企穩 全年預計5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