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09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三年逾1500起“換帥”事件:舉牌潮漸退 殼買賣接力

日前,數據港天夏智慧市北高新等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宣布辭職,使2015年以來A股“換帥”事件突破1500起大關。

仔細剖析近三年以來的“換帥潮”可發現:除董事會正常換屆和董事長主動辭職之外,股權格局的劇烈變動日漸成為董事長頻頻“走馬換將”的重要因素。

業內人士指出,新股東特別是新控股股東到來後,或和平交接,或強行奪權,通過上市公司“換帥”來貫徹自己的戰略意圖均屬情理之中。不過,董事長的頻繁更迭不利於上市公司經營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走馬換將”頻現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換帥”事件高達478起,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長更是如“走馬燈”般頻繁更換。以方大化工為例,14日晚間,公司公告稱,董事長趙夢辭職,而5月12日,趙夢剛剛接替閆奎興擔任公司董事長。

其實“換帥潮”洶湧已久。統計發現,2014年之前,上市公司董事長“帥位”相對穩固,當年僅有189起上市公司“換帥”事件。到了2015年,這一數量飆升至479起,2016年更是增至548起,加上2017年以來的478起,近三年上市公司“換帥”事件已突破1500起。

在日漸頻繁的董事長更迭中,除董事會正常換屆和董事長主動辭職之外,原因紛繁複雜。仔細剖析這1500餘起“換帥”事件發現:股權格局的劇烈變動日漸成為董事長頻頻“走馬換將”的重要驅動力,上市公司“換帥潮”的背景是2015年以來的A股“舉牌潮”和“控製權轉讓潮”。

2015年中A股劇烈波動後,舉牌事件大幅飆升。在2014年,A股僅有8起舉牌事件,但是2015年飆升至139起,險資、產業資本、私募、牛散群雄逐鹿。2016年和2017年至今,舉牌事件雖然分別下降至109起和68起,但是2016年以來,“控製權轉讓潮”洶湧澎湃,兩年來已發生80多起控製權轉讓事件。

權力交接劇烈碰撞

“新股東特別是新控股股東到來後,股權格局的變更勢必撼動董事長帥位。有時候,上市公司會通過董事會換帥或者董事長主動辭職實現權力的和平交接,但新老股東之間,或者新控股股東與原管理層之間如果分歧很大,這樣的權力交接過程就會產生激烈衝突。”北京某大型私募機構負責人說。

很多上市公司在新控股股東入主後的權力交接相對順利,甚至同步完成。很多上市公司的“換帥”過程則劍拔弩張,“血洗”董事會、強行罷免董事長的戲碼屢屢上演。

不過,股權上的優勢並不代表一定能成功“換帥”,很多上市公司原管理層把持董事會,延期換屆導致董事會“超期服役”已經成為A股一景。

當然,圍繞董事長乃至董事會席位的爭奪並不總是發生在新控股股東和原管理層之間,還經常發生在新老股東之間。

穩定性遭遇挑戰

“理論上,控股股東憑借其對上市公司的主導地位,可以通過董事會行使自己的權利。隨著新控股股東的入主,上市公司的發展戰略有可能發生變換,新控股股東通過主導董事長在內的董事會成員的調整,執行新發展戰略也是合情合理的。”公司治理專家、上海天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祝波善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不過,祝波善指出,所謂“換帥如換刀”,董事長作為上市公司的“掌舵人”,如果新控股股東到來後盲目更換董事長,或者隨著新控股股東的更迭頻繁更換董事長,有可能對上市公司經營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

*ST海潤為例,伴隨公司董事長的一年一換,公司業績陷入低迷,從2013年開始長期徘徊在退市邊緣。2015年公司艱難實現0.96億元的淨利潤保殼成功後,2016年再次陷入巨虧11.79億元的尷尬境地,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再虧8.84億元。

另一個極端現象是新控股股東入主後原管理層集體辭職,這對上市公司的穩定發展將造成更大危害。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南玻A,去年寶能係入主公司後,由於與公司原管理層在公司主導權上產生分歧,包括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曾南在內的7名高管在當年11月15日集體辭職。

很多上市公司則由於新控股股東入主後“清洗”原管理層,使上市公司成為“爛攤子”。以科融環境為例,自去年天津豐利通過控製權轉讓入主後,科融環境便陷入人事動蕩、業績下滑、業務停頓的境地,天津豐利主導的收購則因為“吃霸王餐”收到了交易對方的律師函。而科融環境近日更是因為大股東侵占資金收到監管部門的關注函和警示函。

(原標題:三年逾1500起“換帥”事件:舉牌潮漸退 殼買賣接力)

最後更新:2017-11-18 03:49:07

  上一篇:go 美國原油期貨周五收漲1.41美元
  下一篇:go 滬港通平穩運行三周年總成交6.05萬億元 上交所國際化步伐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