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汽車大全
新華社:現金貸監管升級勢在必行 先堵增量再整頓存量
“一個身份證就能借出幾千塊”的現金貸,目前麵臨監管風暴。11月2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特急通知”,要求即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設網絡(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額貸款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額貸款業務。這意味著,監管層整頓以現金貸為主要業務的互金市場已箭在弦上。
借款千元錢1年滾成萬元債
根據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相關司法解釋,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如果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然而,“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在非銀機構發行的現金貸類產品中,費用高昂、定價隨意、罰息極高等問題普遍存在。原本是普及大眾、惠及百姓的金融服務,可能一不小心就變成處處是“坑”的金融陷阱。
記者在一個名為“現金白卡”的現金貸APP裏看到一款“有品錢包”產品,稱1000元的14天借款,要提前收取利息和費用150元,到賬金額850元,到期還款1000元。計算下來,相當於年化利率高達391%。如果逾期的話,每天還要額外支付逾期費2.5%。就是說,隻要一年,1000元的本金就會滾成約1萬元的債務。
星合資本董事長郭宇航認為,目前現金貸因存在息費不清、罰息過重等問題,很容易淪為“掠奪性借貸”。“掠奪性借貸”主要指利用欺詐、誤導等信息不對稱,使借款人對借款條件了解不充分的情況下接受貸款。
“一些現金貸用戶通過多頭借貸,一個月的負債很容易達到三萬到四萬元。如果找貸款中介幫忙,負債還可升至五萬到六萬元,給其個人和家庭造成了不小的負擔。”郭宇航說。
騷擾、辱罵、送花圈,暴力催收竟然成“核心競爭力”
“一個遠方親戚借現金貸逾期了,結果催收的電話、短信一直打給我和其他親戚,短信上各種言語詛咒,還說要送花圈之類的,實在令人氣憤。”上海市民蔡英為此報警。
正如金融業內人士所言,現金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不擇手段的催收能力。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認為,大部分現金貸公司在開展業務時,並沒有將事先風險防範放在首位,而是以催收為主。“這種業務模式,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的穩定,進一步加劇了弱勢群體的財務困境。”
--形同虛設的事前風控。“如果你的身份證丟了,趕快去掛失補辦,否則你可能莫名其妙地背上一筆債務。”深圳某銀行負責人透露,從事現金貸的公司通常采取批量審核,一次就能審幾百個,風控幾乎沒有。“一個身份證就能借出幾千塊。”
--不擇手段地催收。記者體驗多家現金貸平台發現,進行借款操作時,不僅要讓平台獲取通訊錄權限,還要輸入手機運營商的服務密碼。強製性授權獲取個人信息,為的就是能夠用各種方式進行催收,正如蔡英所遇到的煩惱:一人欠款全家“連坐”。
--金融APP用戶信息安全堪憂。記者采訪得知,用戶資料在現金貸平台、中介之間進行倒賣早就不是秘密,甚至還明碼標價。
移動互聯網係統與應用安全國家工程實驗室高級安全研究員朱易翔指出,在有關測試中發現,多個互聯網金融APP安全問題嚴重,外部技術人員能夠輕易獲得用戶信息,甚至可以輕易調用客戶資金。
監管升級勢在必行,第一步堵住現金貸企業增量
互聯網金融具有金融業和信息業的雙重特點,其快速發展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門檻,這意味著監管升級勢在必行。
首先要在源頭上加強監管。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吳震表示,技術監測發現,當前從事現金貸業務的平台有2693家。其中,利用網站從事現金貸業務平台最多,數量為1366家。市場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國已獲批237張網絡小貸牌照,以及22張尚在發起狀態的網絡小貸牌照。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停止批設網絡小貸牌照,是監管劍指現金貸亂象的第一步,很多規模大的現金貸平台就是利用網絡小貸牌照在放貸。也就是說首先要堵住現金貸企業的增量,下一步整頓存量。
郭宇航建議,在後續的治理中,由監管部門或者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牽頭,建立網貸行業第三方數據共享平台,以掌握共債數據,避免一些借貸人利用信息不對稱套取借貸,不斷積累行業風險。此外,也要在創新業務和傳統金融間築牢防火牆,避免銀行、信托等資金過度湧入,進一步激發行業的放貸衝動。
(原標題:“餡餅”還是陷阱?揭秘現金貸“一個身份證就能借出幾千塊”背後真相)
最後更新:2017-11-28 19: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