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
汽車大全
備戰春季行情 銀行與消費股被看好
曆年來,春季行情被認為是A股都存在的交易習慣,最短一個月,一般兩個月,啟動時間多分布在12月到次年1月之間。伴隨著新年跨年在即,分析認為2018年春季行情的布局時點已經到來。那麼,經曆了一段時間調整行情的A股市場,會否在新年到來之際迎來新的機遇?對此,6家券商分析師發表了他們的觀點。
1
東吳證券策略分析師王楊
A股主戰場仍是藍籌股
在東吳證券分析師王楊看來,春季行情的布局期已經到來。盡管每年的時間和空間略有差異,但是一季度總會有一波“吃飯行情”。核心邏輯在於,一方麵基於 “早放貸早獲利”的利益驅動,年初銀行得到全年信貸投放指標後一季度都會加大投放力度,繼而使得流動性環境獲得邊際改善;另一方麵,淡季效應疊加財報空窗期,全年經濟走勢不明晰,這也意味著經濟層麵往往在一季度沒有顯著利空因素壓製。
回到當前的市場,王楊表示,經過四季度的調整,接下來的春季行情是 “值得期待的”。2018年的市場受製於通脹和利率等因素影響運行將更為複雜,因此春季的一波反彈對投資顯然具有重要意義。綜合時間和空間等因素,當下已經進入了春季行情的戰略布局期。
那麼,該如何參與春季行情、如何把握反彈中的結構性機會呢?
從市場風格來看,王楊認為對2018年的春季行情而言,主戰場仍在藍籌,小盤股更多是流動性邊際改善的短期反彈邏輯。
王楊指出,在結構性機會方麵,當下市場麵臨兩個短期拐點:其一,傳統行業逐步複蘇疊加新興產業加速擴張影響下的製造業景氣改善,這也是本輪產能周期的核心看點之一,短期來看拐點逐漸顯性化;其二,綜合基數效應和基本麵趨勢影響下的通脹水平逐步上升,這在2018年是較為確定的投資機會。因此,在藍籌主線之下,建議關注製造業和通脹鏈,具體行業包括機械、電氣設備、大眾消費、農林牧漁和石油化工等。
而主題性機會,王楊認為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產能擴張將是支撐本輪產能周期後續演繹的核心變量,短期來看相關板塊的景氣也在不斷被驗證,且四季度已經過較長時間調整,建議關注半導體、軍工、5G。除了高端製造外,還可關注鄉村振興和次新板塊。 “鄉村振興年底有一號文件的催化,次新板塊經過前期大幅調整當前具備超跌反彈的基礎,結合近期IPO數量邊際放緩,考慮到後續流動性邊際改善對小盤股的短期推動,我們認為一季度次新股或將有波反彈機會。”
2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
關注先進製造與通脹主題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建議投資者積極備戰春季行情。 “短期市場調整逐漸接近尾聲,10年期國債收益率趨穩,元旦後資金利率有望回落,從成交量和換手率等情緒指標來看,也已經到達前幾次回撤的低點,整體上可判斷本次回調已接近尾聲。回顧2005年至今曆年年初市場表現,春季行情常常出現。經曆過前期的回調,加上年初資金利率回落,預計這次春季行情也會出現。”荀玉根指出,從中期格局看,市場目前仍處於2016年1月27日上證綜指2638點以來的強震蕩市,即春末,展望2018年,市場望步入牛市初期,即夏初。這種季節的切換可能在2018年3-4月前後。
回顧2005年至今曆年歲末年初市場表現,荀玉根表示,12月最後一周受聖誕節、元旦影響普遍交投清淡,除2005、2007、2012年外,其餘年份12月最後一周市場成交額均較前三周明顯偏低。而元旦後普遍迎來春季躁動,春季躁動的邏輯是1-2月基本麵數據少,年初資金利率通常有所回落,開年投資者風險偏好較高。 “回到當下,市場已經經曆了一段回調,隨著年初利率季節性回落,春季躁動行情仍然可以期待。”
在他看來,歲末年初的階段性行情之所以稱為春季躁動行情,就是因為行情本身與基本麵關係不大,政策和事件成為行情的主要驅動力,主題投資是春季躁動的主要特征。回顧過去幾年曆史可見,春季躁動行情中領漲的行業與全年領漲的行業重合度比較低。因為,春季躁動行情重主題,而全年領漲的行業最終源於基本麵,通常3-4月隨著宏微觀數據逐漸明朗,年報和一季報業績趨勢確認各個行業的基本麵趨勢,全年的主流行業和板塊才逐漸確立。
“這次備戰春季躁動,關注先進製造與通脹主題。新時代的現代化經濟體係需要發展新產業,十九大報告提出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過去1-2年我國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優化產業結構,著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此外1-3月年初通脹將處在全年高點,疊加即將出台的農業1號文,通脹相關主題值得重視。”他表示。
3
華創證券策略分析師王君
看好銀行與大消費兩條投資主線
在年末資金麵壓力推升博弈難度的背景下,很多機構投資者開始轉為關注明年初的市場風格,並普遍對來年的春季行情寄予厚望。在華創證券分析師王君看來,春季行動的促發因素很多,貨幣環境的變化是決定行情力度與風格的關鍵。“促成春季行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季節性因素、投資者行為因素和政策麵因素。觀察利率曲線的走勢不難發現,年初短端利率的回落是決定春季行情力度和可持續性的關鍵。而貨幣環境的階段性改善,同時也是影響春季行情風格的核心變量。”
同時,王君也指出,中期流動性博弈空間難有改觀,風格切換的力度和持續性不足以吸引配置資金。“歸根結底,市場主線與風格的走向離不開對於基本麵趨勢的判斷,過去一年中,借助全球短周期的共振複蘇以及國內的結構性改革,A股權重板塊迎來估值與業績的戴維斯雙擊,伴隨利潤增速拐點的顯現,估值的上行動力麵臨衰竭,未來更多是依靠業績消化估值的過程。通過複盤曆史上相同環境下的市場表現,我們看到不論是中盤/大盤比,還是成長板塊的相對收益,雖然風格切換的方向相對確定,但切換的過程都存在波折,因此當前成長板塊可以總結為 ‘底部雖現,速轉未見’。”他表示。
王君認為,在年底調整壓力階段性釋放後,未來春季行情的空間有望打開。但一方麵資金麵壓力決定了當前階段不宜搶跑,另一方麵,中期流動性博弈空間難有改觀,風格切換的力度不足以吸引配置資金。“麵對短周期的不確定性以及貨幣環境的壓力,我們認為明年年初市場的主線將沿襲兩條展開:一是兼具業績確定性的板塊,包括保險、銀行、地產、電子等行業龍頭;二是受益於類滯漲環境的大眾消費,包括商貿零售、農產品、食品加工、乳製品等細分領域。”他表示,在主題投資方麵,堅定2018年大眾消費+戰略新興產業中期配置方向,短期繼續建議關注海南及農業供給側改革主題。
4
方正證券策略分析師郭豔紅
重點布局製造升級和科技龍頭
方正證券策略分析師郭豔紅指出,本輪市場從11月中旬開始調整,短期市場調整源於風險偏好的變化,建議在調整過程中布局春季行情。
“看多春季行情,主要邏輯在於三點:一是經濟處於淡季且高頻數據缺乏,經濟失速證偽需要等待3月數據,不存在經濟層麵的擔憂;二是流動性的邊際變化,隨著季末時點因素的過去,流動性獲得邊際上的改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信貸和社融要保持合理增長,而每年1月份是信貸高點,可以關注其信號意義;三是風險偏好的變化,政策層麵在兩會之前處於真空期,金融監管以及資管新規的擔憂將在兩會之後,業績真空期使得白馬估值獲得切換。投資者可以在這一輪調整過程中積極布局春季行情,核心的驅動力在於流動性和風險偏好的邊際變化。”郭豔紅表示。
基於上述觀點,郭豔紅提出建議關注的主導方向是製造升級、科技龍頭、綠色發展。
“從進攻的方向來看,建議重點布局製造升級和科技龍頭。製造升級是2018年最為確定的主線之一。首先,上遊原材料漲價造成的擠壓效應逐漸減弱;其次,經過近2年的盈利恢複,產能投資觸底回升的概率在增大;再次,政策扶持製造業的力度加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其指出,製造業升級的細分領域包括關注電子製造、通信設備、工業機械 (空分設備、工控、智能設備、半導體設備、新能源設備)、精細化工、竣工裝備、新能源汽車等。科技創新細分領域建議關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物聯網等;綠色發展方麵建議關注新能源、環保等。
此外,從主題角度出發,產業主題方麵建議關注軍民融合、人工智能、5G等;區域主題方麵建議關注雄安、粵港澳等。
5
宏信證券策略分析師徐偉
業績仍是主要邏輯
宏信證券策略分析師徐偉表示,本輪市場調整從11月中旬開始,截止目前已經調整近一個半月,上證綜指調整點位近200點,相對於2016年以來市場回歸到了以經濟和企業盈利為主要驅動力結構分化行情的4次較大級別調整,調整時間已經比較接近,調整的點位相對前4次均值仍有100點左右空間。從這幾次調整的原因來看,經濟和企業盈利的邊際轉弱是核心,而監管和流動性則起到調整放大作用。 “我們認為,目前市場的調整或趨於尾聲,但是仍需提防年末流動性緊張擾動。”
徐偉建議在調整中布局春季行情。一是,短期來看明年年初經濟數據存在真空期,3月份才可能證偽是否仍存下行壓力,但從近幾年來看政策在年初往往要以穩增長為主,目的是為後續的促改革和防風險等政策留出空間,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淡化了增長目標,但徐偉認為穩中求進和政策協同的要求可能意味著年初經濟仍將超預期。二是,政策方向仍是提升風險偏好的主要路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8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主線,淡化GDP目標,向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過渡,做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8項重點工作,這些內容為明年指明了投資方向,先進製造、改革開放、京津冀(雄安新區)、國企改革等有望成為明年重要的投資主題。
基於對上述市場行情和趨勢的判斷,徐偉提出布局春季行情的投資策略: “在經濟、監管、流動性、政策等的組合中,市場目前出現係統性機會的可能性仍較小,未來市場的機會可能仍在結構性,業績仍是目前市場行情演繹的主要邏輯,特別是上市公司業績的成長性和穩定性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政策方向仍是提升風險偏好的主要路徑和主題型機會的關鍵,關注盈利和政策的可能邊際改善的領域:第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會,通信、計算機、電子、環保、新能源等;第二、消費升級下的相關機會,食品飲料、家電、醫藥、旅遊、紡織服裝等;第三、周期龍頭短期政策博弈性機會,燃氣、鋼鐵、水泥、玻璃等;第四、主題性機會:新零售、數字中國、5G、人工智能、芯片等。”
6
川財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皓劊
首選大金融與消費類漲價股
“節前流動性預期偏緊、風險偏好提升受限以及政策因素是市場尤其是中小個股調整的主因。市場繼續出現弱勢調整,這與我們近期持續強調的整體市場仍處於震蕩尋底趨勢中一致,尤其是以上證50和中證100等為代表的偏大盤、龍頭股指數明顯偏強、抗跌。”川財證券券策略分析師李皓舒認為,11月中旬以來市場調整已近六周,就當下的節奏運行而言,市場或正在步入本輪調整以來的底部區域,跨年前後或需要一個震蕩修複的過程。結合年初定向降準和商業銀行年初信貸脈衝的作用,明年春季行情還是可以期待的。從兩個維度綜合考量春季行情的布局是比較客觀的選擇,一是以季度為維度,看短做短;二是以年度為維度,看長做長。川財證券分析師更傾向於站在年度的維度下去理性看待春季攻勢,期待不熱盼,這符合2018年整體的收益率預期。
近期可以感受到市場對風格切換的關注在明顯提升。從2016年第四季度大盤藍籌占優以來,市場結構分化已持續一年有餘。盈利修複疊加金融去杠杆,促成了A股低波動下的結構性牛市,上證50取得25%漲幅已經是時間問題。觀察大中小盤指數的估值走勢,容易產生一種錯覺,即大盤指數估值已經修複至高位,而中盤則回落至2011年以來的估值底部。然而細究估值水位,可以看到不論上證50還是滬深300,其動態估值均位於曆史中位數以下,不存在高估成分;而剔除2015年牛市的估值泡沫後,目前中盤指數的估值水位處於中間30%區間,不妨說是處於常態水平;最後對於小市值個股而言,類滯脹環境下須提防其現金流和業績的惡性循環的風險。總結而言,大盤權重股估值並未高估,而中小盤性價比也沒有十分突出。
配置上建議繼續堅定市值因子與業績確定性主線:一是金融、地產龍頭等淨值穩定器板塊,二是受益於類滯脹結構下的必需消費漲價板塊。守淨值基石,抱定大銀行:金融監管下銀行對公業務的增量蛋糕縮小,居民部門理財資金機會成本提高。在此背景下,大行充分受益於良好的信貸質量與保守的投資結構,行業集中度的提升下估值重估可期。抵禦類滯脹,數大眾消費:單季ROE環比持續改善且估值處於中位水平的啤酒、乳製品、調味品、肉製品、休閑食品等大眾消費板塊性價比也日益彰顯。此外,尋底的豬周期、擴大
(原標題:備戰春季行情 銀行與消費股被看好)
最後更新:2018-01-01 0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