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
汽車大全
重組折戟業績承壓 中信海直雙主業轉型難破題
國內通用航空龍頭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海直”,000099.SZ)對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醫療”)籌劃近半年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最終以失敗告終。
對於重組折戟的原因,中信海直表示:“鑒於中信醫療重要子公司在資產權屬、經營資質及曆史沿革上存在問題,未完成全部整改工作;以及中信醫療重要子公司的少數股東就相關子公司的估值水平和未來經營業績的預測未能與中信醫療達成一致。”
“還是利益劃分的問題。”一位曾數度參與中信醫療內部研討會議的醫療界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主要還是中信醫療擬注入資產牽涉大股東和少數股東等各方利益,在利益劃分和資產權屬等方麵眾口難調,存在分歧。”
盡管中信海直及中信醫療均向記者表示“不便置評”,但據了解,中信海直謀求重組背後正陷入主業單一,業績不斷下滑的困局。而此次重組計劃折戟,也意味著中信海直“將由通用航空業務單一主業轉變為通用航空業務和醫療服務業務雙主業”戰略麵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
利益分歧重組折戟
作為一家立足通用航空的公司,中信海直是我國通用航空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通用航空飛行服務業務和通用航空維修業務,此次寄望通過重組布局醫療產業尚屬首次。
此前的2017年7月,中信海直公告稱,擬對中信醫療100%權益發動重組,並在公告中具體披露了中信醫療資產概況。
據了解,中信醫療持有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有限公司58.04%的權益、杭州整形醫院有限公司100%的權益,直接持有中信惠州醫院有限公司60%的權益等公司股權,並投資中信運城醫院、汕尾市人民醫院及汕尾市婦幼保健院等非營利性醫療服務機構。
但中信海直在公告中稱:“對於重大資產重組擬購買的標的資產範圍尚未最終確定。”直至此次重組失敗,中信海直也未明確擬購買中信醫療旗下資產的具體範圍。
“從之前中信醫療擬注入華潤鳳凰醫療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鳳凰醫療’,01515.HK)的行徑來看,中信海直對中信醫療的資產重組至少應該包含杭州整形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醫院’)及中信惠州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州醫院’)。”上述不願具名的醫療界人士稱。
記者也了解到,中信醫療2016年曾計劃將其所持有的杭州醫院70%權益,惠州醫院60%權益以12.4億港元售予鳳凰醫療。但最終因收購惠州醫院和杭州醫院的若幹監管審批流程遇到障礙而流產。
“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是中信醫療成立較早且業績較好的核心醫療資產。盡可能地實現旗下優質資產的整體上市,對中信醫療資產的增值無疑是利好。”上述醫療界人士表示,上市有利於滿足擴張期的資金需求。
而中信海直也堪稱理想的重組發起方。“一方麵,二者的實際控製人均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集團’),整合難度小且協同效率高;另一方麵,中信海直股權架構簡單、業務板塊邊界清晰、資產債務組成明了,綜合來看,重組有望實現二者共贏。”興業證券劉姓分析師稱。
中信醫療會否在上述問題理清之後繼續謀求與中信海直的重組?對此,中信海直稱:“未來如有合適標的,公司不排除進行收購的可能。”而中信醫療總經理助理劉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僅表示“不方便說”。
“對旗下資產進行重組是中信醫療的內在需要,也與中信集團意誌相契合,但不一定會繼續選擇中信海直作為重組標的。”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中信醫療正處於業務擴張、架構變數較大的成長階段,業態和組織結構尚不穩定。若後續再有新的資產被收至麾下,不排除注入其他標的的可能,諸如與有利於鞏固主業發展的上市公司進行重組。畢竟中信海直通用航空主業與中信醫療的醫療主業無重要關聯。”
業績承壓困局難解
談及此次重組的原因,中信海直表示,通過收購中信醫療,公司將在現有的業務框架基礎上,緊抓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機遇。原預計收購完成後公司將“由通用航空業務單一主業轉變為通用航空業務和醫療服務業務雙主業”。
在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看來,謀求雙主業的行徑是中信海直應對業績乏力的無奈之舉。
事實上,中信海直近兩年業績正處於下滑通道。據2016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同比下滑9.11%和49.28%。“2016年公司麵臨上市以來最大的挑戰,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對公司主業海上石油飛行經營業績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中信海直表示。
由於成立之初,中信海直便定位於為我國海洋油氣開發提供配套的直升機飛行服務,通過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客戶提供直升機服務,牢牢占據國內海上石油飛行服務60%左右市場份額,且該主業為中信海直貢獻了八成左右的營收。
這種對主業的依賴也引起了中信海直的重視,並逐步形成了以海上石油、港口引航、陸上通航等為主的通用航空運輸業,通用航空維修,通用航空培訓和資本運營等四大類業務。
但記者梳理發現,中信海直旗下通用航空運輸主業,均圍繞工農林業等傳統通用航空業務展開。在李曉津看來,中信海直主業屬傳統業務領域,準入門檻低,利潤率也相對較低;私人飛機、空中遊覽、航空體育運動等通用航空的新興業態消費屬性顯著,強調個性化、體驗性,利潤率相對較高,但市場並不成熟。
這種觀點也得到了珠海隆華直升機科技有限公司孫姓工程師的認可。其表示:“更具性價比更高效的無人機憑借無須飛行員、易操作、易降落等特性,近年來儼然成為通用航空領域當之無愧的‘風口’,這對於主營傳統通用航空的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中信通航董秘辦工作人員也表示:“無人機等新技術衝擊傳統通航業務並非中信海直個體境遇,而是行業困境。”
此外,困擾通用航空數年的政策壁壘仍然存在。上述孫姓工程師向記者表示,盡管2013年出台的《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與管理規定》放寬了通用航空的審批,“但通用航空飛行還是難以實現常態化,中信海直需要在行業外部環境成熟之前強化自身的綜合服務能力。”
(原標題:重組折戟業績承壓 中信海直“通航+醫療”雙主業轉型難破題)
最後更新:2017-11-12 04: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