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79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奔馳、寶馬、奧迪三強混戰 中國豪華車市場裂變

2017年前三季度已經過去,伴隨著9月豪華車銷量的出爐,豪華車市場的爭奪和裂變越來越明顯。

三大德係品牌依然位列豪華車陣營的首位,然而其具體名次排列卻不如往年那麼明朗。勐追一線陣營的二線豪華車品牌,銷量在前三季度確實得到了明顯的增長,然而使用激烈手段的背後,是否會帶來源源不斷的後遺症?而另有一些豪華車品牌則越來越被邊緣化……

ABB還是BBA?

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奔馳(含smart)以46.01萬輛的銷量繼續領跑豪華車品牌,寶馬(含MINI)則以2萬多輛的差距緊隨其後,奧迪以41.81萬輛的銷量位居三大品牌之末。

而單從9月份的銷量來看,奧迪的單月銷量達到5.8萬輛,超過了奔馳和寶馬,表現出勐烈反撲的勢頭,加快縮小與第二名的距離。

眾所周知,在中國豪華車市場上一直呈現的都是ABB的格局,然而這一格局在今年年初被打破。

奧迪於2016年11月與上汽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再合資”的這一動作卻招致了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的集體提價和停止提車。因此,奧迪在一季度的銷量同比大幅下降,同時也跌至第三位。

意識到事件嚴重性的奧迪為了挽救銷量頹勢,在終端給予大幅優惠來刺激消費,以主銷車型奧迪A6L為例,全係優惠在4萬-10萬元之間,而同級別的寶馬新5係和奔馳E級則幾乎沒什麼明顯優惠。

自進入6月,奧迪一改年初的銷量頹勢,銷量開始迅速回升,恢複至以往的銷量水平,並連續4個月獲得中國市場豪華汽車銷量單月冠軍,同時不斷縮小與奔馳、寶馬的差距。

從銷量增速來看,奔馳和奧迪在前三個季度的同比增速都達到了29%,雖然奔馳在9月的單月增速為11%,低於8月的單月增速(24.5%),開始逐漸放緩,但是仍然高於奧迪和寶馬。

然而奔馳最近的頻繁召回事件對品牌產生了一定的負麵影響,或許也為其未來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不過對於奧迪來說,在前三季度銷量落後奔馳4.2萬輛、銷量增速也略低於奔馳的情況下,2017年想要超越奔馳和寶馬,再次衛冕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冠軍,仍有很大壓力。

目前,奔馳定下的中國市場60萬輛的銷售目標已經完成76.68%,如果到年底仍能保持領先優勢,那麼這將是奔馳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拿下的首個年度豪華車銷量冠軍。

二線豪車以價換量

一線豪華車中,雖然三大品牌的排名仍是未知,但是其地位依然十分穩固,銷量遠超緊隨其後的凱迪拉克、捷豹路虎等,市場份額高達70%以上。

但從銷量增速來說,凱迪拉克在前三個季度的同比增速高達64%,意味著其銷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不止。此外,不僅凱迪拉克,捷豹路虎、雷克薩斯和沃爾沃在9月的單月銷量增速基本上都超過了一線豪車品牌。

也就是說,二線豪華車的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一線豪華車。

2016年,二線豪華品牌中捷豹路虎、凱迪拉克和雷克薩斯的銷量突破了10萬輛大關。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凱迪拉克、捷豹路虎、雷克薩斯和沃爾沃的銷量分別為12.45萬輛、10.47萬輛、9.45萬輛、8.23萬輛。按照目前的銷量增速,二線豪華品牌今年將會有4家進入“10萬輛俱樂部”。

但事實上,二線豪華車銷量的快速增長是大打價格戰換來的。

據悉,凱迪拉克ATS-L車型的優惠幅度可達7萬元,其上市僅一年多目前正在熱銷的SUV車型XT5,平均降價促銷優惠可達3.5萬元,最高能達到5萬元。還有,英菲尼迪Q50L車型和SUV車型QX50也有1萬-4萬元不等的優惠,沃爾沃XC60優惠高達8.7萬元。

整體來看,目前凱迪拉克在終端的優惠幅度不斷擴大,在所有豪華品牌內最高。

然而,這種“以價換量”的做法在業內受到了很多質疑。

一位汽車界資深分析人士表示,通過大幅的價格優惠帶來的銷售增長,第一,這種銷量和銷量增速十分不穩定,而風險卻是很高。因為即使是豪華汽車品牌,也沒有辦法承受長期大打折扣的壓力。

第二,二線豪華品牌通過大打“價格戰”,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帶來銷量和收入的增長,但是成本卻大幅上升,利潤反而會是下降的。並且長此以往,對品牌價值也會產生負麵影響。

邊緣豪華車品牌的無奈

相較於一線豪華車和二線豪華車,英菲尼迪、謳歌進入中國多年,但是銷量仍未有起色,逐漸步入豪華車品牌的邊緣化陣營。

數據顯示,英菲尼迪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銷量為3.38萬輛,同比增長16%;在9月的銷量為4479輛,同比增長19%。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結果也是經過英菲尼迪“以價換量”得來的。

目前,英菲尼迪的Q50L和QX50是銷量的重要支撐,而針對這兩款車型給出的價格優惠也是最大。其中,Q50L的平均優惠為7萬元,部分經銷商甚至給出近10萬元的優惠。

然而即便是和其他豪華車一樣大打價格戰,英菲尼迪的銷量也是不盡如人意。

對此,上述分析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品牌力弱、產品力不足、營銷和渠道管理較弱等已成為英菲尼迪在華銷量遇阻的重要原因。

在品牌方麵,國內消費者對日係豪華品牌的認知度和認可度一直都比較低。在消費者心目中,德係三強(奔馳、寶馬、奧迪)才是真正的豪華品牌,所以英菲尼迪在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就弱於德係三強。

在產品方麵,首先是國產車導入進度太慢,東風英菲尼迪合資多年卻仍是隻有兩款國產的QX50和Q50L;其次就是產品競爭力不足,對比C級、3係、A4L,英菲尼迪的操控、科技和豪華度都較弱。

在營銷方麵,英菲尼迪向來比較低調。其曾在2013年花大價錢冠名《爸爸去哪兒》,意欲提振英菲尼迪的品牌影響力。雖然知名度是提高了,但是投入大筆的廣告費用後,對銷量並沒有明顯的提升作用。

在渠道管理方麵,雖然很難去論證,但是從前一陣子經銷商退網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一個是銷量不佳,另一個是主機廠在處理經銷商關係上出了問題,這才出現了部分經銷商退網的情況。

同樣逐漸被邊緣化的豪華車品牌謳歌,進入中國市場已有9年,在這9年內一直在見證競爭對手的進入、成長和壯大,自身的表現甚是不佳。

不過,這種狀況似乎有所改善,本田中國官網顯示,謳歌品牌9月終端銷量達到1588輛,同比銷量增幅為40.3%。1-9月,謳歌品牌終端累計售出新車10534輛,同比增長197.5%。

隻是這樣的成績隻相當於二線品牌沃爾沃一個月的銷售業績,與一線品牌更是相差甚遠,顯然離擺脫邊緣化境地還有一定距離。

(原標題:奔馳、寶馬、奧迪三強混戰 中國豪華車市場裂變)

最後更新:2017-10-22 11:33:25

  上一篇:go 住建部部長王蒙徽: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下一篇:go 下周解禁規模環比下降三成 26股解禁市值超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