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
汽車大全
傳統釣鯽魚黃金季,長竿短線搭配單鉤調漂技巧
長竿與短線配置的釣組在調漂方麵應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並不是一味地調整得極其靈敏就是最好的,特別是在新的釣法的不斷湧現之下,越來越要求釣者根據魚情來調整釣技,筆者希望通過以下文字與廣大釣友一起探討單鉤釣法的調漂要點。
一、傳統長竿短線與改進後的釣法區別
以前使用長竿與短線施釣,一般運用沉墜釣法,沉墜有兩種,比較靈敏的當屬朝天鉤,鉤與墜分離的一種適合於有淤泥或青苔的水底(或者適合釣大魚的時候),兩種都用體動漂。隨著新的釣法的出現,長竿短線的釣法得到了新穎的改進或提高。首先竿子就比以前的長了許多,改進的最好的應當屬於使用了大肚細尾立漂,並配置上重下輕的雙墜,讓改進後的釣組能很好地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都能施釣,事實證明,長竿短線垂釣的現象已經明顯多於齊竿線了,當今魚的密度是越來越小,長竿短線的優勢就明顯地表現了出來。
傳統的長竿短線一般使用口動漂,竿長不過4~5米,而現在的竿長可達十幾米,如果還使用口動漂的話,釣者的提竿就不能跟上魚漂下頓的瞬時反應,再就是會頻頻空竿。筆者采用的是上重下輕的雙墜單鉤,讓鉤與墜保持2厘米的距離。調漂的時候不帶子線並讓漂尾露出水麵。
二、了解長竿短線調漂的不同做法
一般情況下標準的做法是,當加好子線後,在空鉤的狀態下靈活增加或減少鉛墜的重量,以求漂尾能處於平水或入水幾目,使鉛墜能輕輕觸及水底,單鉤也能平臥於水底,這樣就達到了調漂後的標準狀態。當鯽魚咬鉤時,一般是送漂狀態,表現得十分平穩,而且魚的個體越大漂就送得越高。如果是小魚咬鉤,不僅黑漂多而且移動速度很快。我們根據經驗看漂,漂相正確即可提竿,可以大大避免提空竿的概率,跑魚的機會也會相應減少。不必頻繁提竿,所以釣者才不會感到很累,這是有經驗的釣者使用長竿短線釣法成功獲魚的共識。
如果我們加好子線後想調整的很靈敏的狀態,就需要讓下墜處於懸空狀態,鉤的背彎接觸水底,這樣就會使鉤有任何移動時,漂尖都能看得出相應的動作,這種比較靈敏的狀態是很沒有使用價值的。不過,這種靈敏性卻比較適宜淤泥很厚或沒有小雜魚的水域,但事實上這種要求在現實中是很難實現的。由於調節的過度靈敏,漂相就會顯得十分亂,我們也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是鯽魚咬鉤,送漂的現象也會不夠明顯,大魚小魚咬鉤也比較難以區分,因而跑魚的情況會大大增加,釣者也會因此而變得心情不好。
最後我們分析一下調漂不靈敏的狀態。釣者要根據實際情況將漂調整到小魚很難拉動墜子的狀態,而不能隻求墜子過重,這樣墜子照樣沉底卻完全超過了平衡浮漂所需要的力量。調整的合適標準應該是能讓較大的魚拖動墜子,並且帶動浮漂產生的動作是非常沉穩的表現。這樣,小雜魚多的時候我們也能正常釣到較大的魚,這種不靈敏的調節方式是野外施釣中很不錯的選擇。
三、實踐中的運用
了解了以上幾種調節靈敏度的方式,我們在實踐中就要首先將漂調到標準狀態,再根據情況適當調整靈敏度,當大魚與小魚吃餌的漂相能很容易區分時,就表明達到了標準狀態;當較大的鯽魚咬鉤時常常出現先下頓然後才送漂,則表明下墜已經吊離水底,必須及時予以調節;當觀察到有魚星但魚兒不吃餌的狀況時,就表明水底淤泥太多或者墜子太重,也必須及時調節,此時甚至可以調節到靈敏的狀態或者幹脆釣離底;當小雜魚鬧鉤情況嚴重的時候,我們不妨加重鉛墜,調整到不靈敏的狀態,另外再適當把釣餌的附鉤性增強,就可以正常垂釣了。
綜上所述,這種釣法采用標準的調法是最適宜的,應用的範圍是很廣的。既能讓釣者較地少費神費力,也能減少跑魚現象的發生。調漂過於靈敏或者不靈敏都隻是適合極少的情況,了解了這些特點,我們就可以很好地運用這種方法舒心地垂釣了。
最後更新:2017-10-10 16: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