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
汽車大全
農行39億票據案四責任人終身禁業 票交所上線遏製中介亂象
時隔近兩年,曾轟動一時的銀行間市場票據“黑天鵝”——農行39億票據案監管處罰落錘。罰款近2000萬,4名責任人被給予行政處罰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
近日,北京銀監局官網公布了對農業銀行北京分行39億票據案的處罰決定書。京銀監罰決字〔2017〕1號、京銀監罰決字〔2017〕19號顯示,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同業票據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北京銀監局決定對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給予罰款合計1950萬元的行政處罰;對姚尚延、張鳴、王冰、劉詠梅分別給予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對其他幾名責任人也給予了罰款或禁止從事相關工作的行政處罰。
據了解,這是今年以來地方銀監局針對銀行分行開出的最重的罰單之一。此外,今年7月,北京銀監局對民生銀行北京分行進行合計850萬元的處罰,也是因為民生銀行北京分行違規虛增存款14筆,違規辦理同業票據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今年前9個月,銀監會全係統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436件,處罰銀行業金融機構1386家,對機構罰款合計5.55億元,沒收違法所得0.7億元,罰沒金額合計超過2016年的2倍。處罰責任人員1020名,罰款金額合計2068萬元,取消122人一定期限直至終身的董事、高管人員任職資格,禁止47人一定期限直至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
票據變“報紙”案情還原
2016年對於票據行業注定是不尋常的一年,年初接連爆發的票據大案引來了監管重拳,票交所在年底落地,中國票據市場迎來改革元年。
1月23日,農業銀行北京分行39億票據案拉開了票據市場亂象的導火索。根據媒體報道,票據包內出現部分票據被報紙替代的怪事,而且票據進出未建立台賬。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此後農業銀行公告稱,該行北京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經核查,涉及風險金額為39.15億元。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莫開偉分析稱,該案件背後,農行北京分行可能與某銀行進行一筆銀行承兌匯票轉貼現業務,在回購到期前,承兌匯票本應存放在農行北京分行的保險櫃裏,不得轉出。但實際情況是,承兌匯票在回購到期前就被某重慶票據中介提前取出,與另外一家銀行進行了回購貼現交易,但資金並未回到農行北京分行賬上,而是非法進入了股市,農行北京分行保險櫃中原來封包入庫保存的票據則被換成報紙。直到股市暴跌,資金斷鏈,無法填補窟窿,才終於“紙包不住火”。
商業銀行票據業務人士指出,其實,票據業務風險從2015年1月開始便偶露端倪,正常的票據交易融通資金,賺取利差,本來是風險極低的銀行間業務,但因“中介”為了套取銀行資金,采取內外勾結、“一票多賣”的手段,最終出現重大案件。
他指出,各路“中介”盡出奇招,利用空殼公司開出商業承兌匯票,經過農信社、村鎮銀行或某些商業銀行背書後,從銀行間套出資金,金額達百億級。
事後證明,農行39億票據案隻是冰山一角,案發短短一周時間後,1月29日,中信銀行蘭州分行再次曝出9.69億票據風險事件。隨後,天津銀行上海分行(涉案金額7.86億),龍江銀行(涉案金額6億),寧波銀行(涉案金額32億)、廣發銀行(涉案金額10億)、工商銀行(涉案13億電子票據)等風險事件先後爆發。
從已有的公開數據看,發生在銀行間轉貼現市場的紙質票據是票據業務風險重災區。上述6起票據大案累計風險金額高達108.7億元。
亂象初步得到遏製
針對2016年初接連發生的票據大案,2016年5月開始,監管密集出重拳整治。央行、銀監會聯合發出《關於加強票據業務監管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126號文”).126號文規定,“受理轉貼現業務時,擬貼入銀行必須確認交易對手已記載背書,禁止無背書買賣票據。”業內人士指出,這意味著將此前票據大案中過橋行的混亂做法全部杜絕。此外,126號文還要求加強交易對手資質管理,銀行應對買入返售(賣出回購)的交易對手由法人總部進行集中統一的名單製管理,定期評估交易對手信用風險。
為了從根源上杜絕票據市場亂象,2016年年底,人民銀行頒布《票據交易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對票據市場參與者,票據市場基礎設施(票交所)、票據信息登記與電子化、票據登記與托管、票據交易以及票據交易結算與到期處理進行了規定,旨在規範票據市場交易行為,防範交易風險,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
兩日後,2016年12月8日,由人民銀行牽頭籌建的上海票據交易所(下稱“票交所”)正式上線。
如何杜絕票據大案發生,充分釋放票據價值、統一市場,是擺在票交所麵前的一場“攻守”之役。攻,則意味著需要進一步完善票據功能,專家預計,未來票交所將要麵對的是一個交易規模達百萬億級別的票據市場。防,則需要構築大案防火牆。票交所上線後,在銀行間市場從事票據轉貼現時,票據中介亂象將得到有效遏製。“票據中介沒有接入票交所,自然無法做‘期限錯配’。”上海某票據中介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監管重拳圍剿以及票交所源頭治理下,2017年已經鮮有票據大案爆出。另一方麵,如今票交所上線已經快滿一年。接入成員不斷增多,業務快速發展。
記者從票交所內部人士處獲悉,2017年前6個月,電子和紙質商業匯票共達成承兌業務402.66萬筆,金額6.4萬億;辦理貼現業務68.61萬筆,金額3.35萬億;辦理轉貼現業務210.64萬筆,金額22.89萬億;辦理質押式回購業務20.27萬筆,金額3.53萬億。
業內人士看來,2017年將是後交易所時代票據市場的一個轉折期。“非銀行金融機構將逐步參與到這一市場,場內交易與場外交易並存、銀行機構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時參與;與此同時,票據市場將以電票為主,紙票仍然有一點生存空間。” 招商銀行總行票據部負責人李明昌表示,票交所的股東結構多元化、未來參與主體多元化以及交易的電子化決定了這一過渡期到2018年將基本完成。
(原標題:農行39億票據案四責任人終身禁業 票交所上線遏製中介亂象)
最後更新:2017-11-19 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