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汽車大全
發改委:2015年以來核減輸配電不合理等費用約1200億
談及政府在成本監審方麵取得的效果,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丁傑今日回應,在輸配電領域,2015年以來,發改委陸續開展電網企業的輸配電成本監審,實現了各環節全覆蓋。這項工作是首次在全國範圍內組織的,對超大型自然壟斷環節開展的定價成本監審,共核減與輸配電不相關、不合理的費用約1200億,平均核減的比例達14.5%。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成本監審和調查有關情況。邀請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丁傑、價格司副巡視員程行雲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會上,有記者問題,成本監審這個詞最近出現的頻次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壟斷領域,如何評價政府在成本監審方麵取得的效果,有哪些新舉措?
丁傑回應,近年來政府的成本監審取得了顯著成效。這個成效用20個字來概括:從淺到深、從粗到細、全麵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
在中央層麵,電力、天然氣、鐵路等重要自然壟斷領域全麵開展了成本監審,也就是說將這些壟斷行業的成本納入了政府監管的範圍,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在輸配電領域,是從省級電網到區域電網,再到跨省跨區輸電的各個環節,對電網企業的輸配電成本監審實現了全覆蓋,非常不容易。天然氣管道、鐵路運輸領域,也是首次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了全行業的成本監審,這項工作是今年做的,上半年是天然氣,鐵路是分兩撥,因為這個事情是非常複雜,所以先在三個區域搞了試點,下半年又全麵鋪開。
地方層麵,主要是以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行業為重點,大力推進成本監審。
丁傑說,舉措用三句話來概括:第一句話,立規矩、建機製,構建成本監審製度框架。第二句話,擠水分、減成本,助力壟斷行業價格改革。第三句話,強監督、促公開,有效提升定價成本監管公信力。
第一句話,“立規矩、建機製”,通過建立機製明晰定價程序,強化成本約束,推進公開透明,優化監管,在這幾個方麵不斷完善。
首先印發了《國家發改委關於加強政府定價成本監審工作的意見》,這個《意見》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成本監審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提出了到2020年成本監審的製度規則健全完善,方式方法科學合理,重點領域全麵覆蓋,成本公開規範有序。
其次,修訂的成本監審辦法,將成本監審納入科學化、製度化、程序化的軌道,強化以壟斷行業為重點的成本監管。
三是完善成本監審目錄,明確了國家發改委成本監審的項目範圍,目前,除了西藏以外,30個省份也都修訂出台了本省的成本監審目錄。
四是健全行業成本監審辦法,近年來,發改委陸續製定出台輸配電、天然氣管道運輸和鐵路普通旅客列車運輸,大家一聽就是大的壟斷行業,以及高等學校、教育、水利工程供水等領域的成本監審辦法,各省級價格主管部門也逐步構建並完善了成本監審製度體係。據統計,2013年到2016年各地出台行業成本監審辦法50餘個,建立完善相關製度60多個。
第二句話,“擠水分,減成本”。2013年到2016年國家發改委和地方價格主管部門累計開展成本監審的項目近24000個,覆蓋電力、天然氣等壟斷行業和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等20多個行業,核減不應進入定價成本的總額8000多億。其中2016年各地開展的監審項目就達11000多個,這比2012年增長3.2倍。核減成本約3800億元,這是2016年一年的成效。
在輸配電領域,2015年以來,發改委陸續開展電網企業的輸配電成本監審,實現了各環節的全覆蓋。這項工作是首次在全國範圍內組織的,對超大型自然壟斷環節開展的定價成本監審,共核減與輸配電不相關、不合理的費用約1200億,平均核減的比例達14.5%。以此為基礎,在電網投資大幅增長、電量增速趨緩的情況下,國家最終核減了32個省級電網,準許收入約480億元。也就是說通過嚴格的輸配電成本監審,推進了輸配電價改革,管住了電網這個中間環節。同時,也為放開兩頭,擴大電力市場化交易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統計,輸配電價改革前後,全國電力市場化交易的電量從2014年的3000億千瓦時提高到2017年約1萬億千瓦時,市場化的電量比重從7%提高到25%。應該說市場化的效果十分明顯,在這其中成本監審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天然氣領域,2017年對13家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企業組織開展了成本監審,這個監審也是行業全覆蓋,所有的企業都納入了監審範圍。剔除不相關的資產185億元,核減不應進入定價成本的總額46億元,核減比例達16%。在成本監審基礎上,國家核定的管道運輸價格平均下降幅度15%,並相應下調了非居民用氣的門站基準價格,減輕社會負擔約160億元,為進一步深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也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鐵路領域,目前正在對鐵路總公司及其所屬18個子公司開展普通旅客列車運輸定價成本監審,現在已經完成了實地審核工作,目前正在做匯總,起草最終監審報告的階段。
第三句話,“強監督、促公開”。十八大以來,價格主管部門逐步建立成本信息公開製度,加強經營者成本約束,促進政府定價公開透明。按照審慎推進的原則,發改委指導各地先行在城市供水行業開展了公開試點,新推出階梯水價的600多個城市均已實現了成本信息公開,經營者主動公開企業經營的情況和成本數據,價格主管部門製定價格前公開成本監審結論。
2017年發改委還嚐試在天然氣管道運輸領域實現經營者成本定期信息公開和政府定價成本信息公開,13家跨省天然氣管道運輸企業在相關網站公開了價格成本相關信息,在發改委門戶網站公開了成本監審結論。各地價格主管部門也積極探索推進價格成本信息公開,很多在聽證會舉行前向社會公開成本監審結論,一些省份在城市供水、供熱、管道燃氣、汙水處理、交通、教育等行業推行了成本信息公開。
丁傑表示,綜合以上情況,政府通過成本監審,曬成本、亮底牌、念好壟斷行業成本約束的緊箍咒,逐步改變了以前消費者被動接受壟斷行業成本費用的局麵,使社會不再為不合理高成本埋單,使成本監管真正取信於民,維護消費者利益。特別是另一個方麵,對於被監管對象而言,通過監審,對促進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的作用也非常的明顯。企業逐步從以前的被動接受,甚至還有點不願意接受,開始轉向主動適應,更加注重內部挖潛,降本增效,提升內生發展動力。
她說,比如輸配電價改革,成本監審對轉變電網企業的經營方式和盈利模式具有革命性影響,這種提法一點都不為過。通過監審,深深的感到,完成成本監審任務之後,電網企業現在已經開始根據監管需要,注重從資產、投資、財務、預算等諸多方麵改進和優化內部管理。有的企業通過內部挖潛,雖然國家下調了價格,最後收益仍是基本穩定的。
同樣,在天然氣管道和鐵路運輸成本監審過程中,也幫助企業明晰加強內部成本控製的方向,找準降低成本費用的關鍵環節,對促進企業降本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後更新:2017-11-07 11: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