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汽車大全
惠而浦在華遇邊緣化危機:高管頻辭職業績下滑

2018年1月2日,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而浦”,600983.SH)正式對外宣布新董事長任命安排。曾在通用電氣、霍尼韋爾、歐司朗、佛山照明等企業供職的惠而浦亞太區總裁吳勝波將擔任董事長,任期為2017年12月29日至2019年6月15日。
此前不久,惠而浦發布公告,公司董事長金友華提出於2017年12月29日辭職,一並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及在公司第六屆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擔任的主任委員職務。這是繼重大會計差錯、證監局下發警示函等風波後,惠而浦在2017年遭遇的又一大事件。業界猜測,金友華的辭職或與近年來惠而浦業績低迷,以及重大會計差錯事件持續發酵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惠而浦不久前上任的總裁艾小明同樣曾在歐司朗任職。兩位“外行”高管能否帶領“傷痕累累”的惠而浦走向光明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針對上述問題,惠而浦董秘方斌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稱,金友華的辭職係出於個人發展考量。董事長吳勝波則在電器自動化領域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相信這些經驗可以推動惠而浦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引領公司進入下一個增長階段的目標。
高管“大換血”
資料顯示,惠而浦集團是一家來自美國的老牌大型家用電器製造商,1994年登陸中國。2014年,惠而浦集團通過收購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51%股份,成為新的控股股東,合肥三洋也因此更名為惠而浦。
金友華曾帶領惠而浦經曆了多個發展階段,不過2017年下半年開始,他就有離開的跡象。先是9月宣布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中國總裁職務,由艾小明接任。其後在11月惠而浦工業4.0智能工廠的投產儀式上,金友華也未露麵,取而代之的就是新任董事長吳勝波。
個人履曆顯示,吳勝波出生於1966年,擁有清華大學熱能工程係學士學位、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學位、美國凱樂管理研究學院信息管理係統碩士學位。曾先後在通用電氣、霍尼韋爾、歐司朗、佛山照明等多家中外企業任職;艾小明出生於1973年,此前任歐司朗(中國)照明有限公司的中國區首席執行官,並在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多個業務部門任管理職務。
此前,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曾向本報記者表示,金友華辭去總裁職務或與公司2017年年出現會計差錯有關。
根據公告,惠而浦於2017年7月28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發的監管函。因公司自查發現,2015年和2016年度在銷售折扣計提方麵存在會計差錯,初步估計該等差錯金額約為2.5億~3億元。
經過一段時間的核實,惠而浦方麵向記者表示,本次會計差錯將分別減少2015年度及2016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億元及8901.99萬元。係由於公司在銷售折扣處理、銷售費用、收入確認及庫存商品成本結轉方麵存在的問題而產生。公司已對2015年度和2016年度的合並及公司財務報表進行了調整,並采取整改措施。
記者注意到,由於該起重大會計差錯,惠而浦在公司內部已進行大整頓。2017年12月12日,惠而浦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自查,時任銷售財務負責人、時任電商負責人、時任財稅會計負責人、時任連鎖業務負責人、時任物流負責人、銷售財務洗衣機經理、電商專員對公司發生重大會計差錯和重大損失負有管理失職及責任,未履行相關合規政策,目前上述人員均已辦理完離職手續。
除了上述人事變動之外,更早之前,負責合肥三洋和惠而浦中國營銷工作的章榮中於2017年11月宣布辭去惠而浦中國副總裁職務,並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惠而浦中國的副總裁黃秋宏同日宣布辭去副總裁職務;2017年10月,惠而浦中國獨立董事曹若華提出辭職。
就公司人事大動蕩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兩位“外行新官”如何帶領企業發展等問題,方斌表示,自惠而浦在中國發展以來,始終致力於負責任的運營管理,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公司高度重視職業道德及合規,對於違法違規的任何行為及人員都會采取必要的措施。新任董事長吳勝波在電器自動化領域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公司相信以其經驗可以助力惠而浦在中國的發展。新任艾小明總裁則深耕中國製造業行業逾15年,有多年領導大型綜合企業的豐富經驗,對輕工業有深刻的洞見,其加盟將充實且強化惠而浦中國的高管團隊。
業績承壓
在業內人士看來,金友華的離職或也與多年來惠而浦業績低迷有關。根據公司發布的2017年三季度報告,惠而浦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9.02億元,同比減少3.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660.94萬元,同比減少123.44%。
時間再往前推,2017年第一季度,惠而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6億元,同比下降24.29%;2016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2.83億元,同樣較2015年出現大幅下滑。
惠而浦方麵對此向記者解釋稱,公司出現利潤虧損的情況,首先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導致營業成本大幅上升;其次是公司產品銷售價格下降,高端產品結構沒有達到預期,導致產品均價下降。
而在劉步塵看來,惠而浦最大的問題在於品牌老化、旗下品牌較為混亂、在中國的戰略過於保守。惠而浦是美國家電第一的品牌,但來到中國,在大部分白電企業盈利的情況下卻出現虧損,我認為並不是它的產品不好,而是其品牌過於老化,在中國的戰略過於保守。目前整個白電行業都在往智能化轉型,而惠而浦推出的都是功能型產品,缺乏智能的閃光點。
據了解,目前惠而浦旗下主要有惠而浦、帝度、三洋和榮事達四個品牌。此前金友華曾表示,公司內部將旗下四大品牌分為三個矩陣:三洋和帝度沿襲日係的設計風格,更重視健康、生態和設計的精細化;榮事達在中國婦孺皆知,口碑的核心是品質;惠而浦的定位則是“百年品質創易生活”,主打中高端。但這四大子品牌始終難以形成合力,甚至被歸為“邊緣產品”。
劉步塵認為,惠而浦目前四大品牌沒有一個銷售突出,管理層必須對這四個品牌做出有效的切割。
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也表達了相同觀點:“榮事達是一個低端的農村市場品牌,帝度是一個前幾年新建立但是一直沒能做起來的品牌,三洋雖然口碑不錯,但三洋公司已經被日本鬆下所收購,之後鬆下計劃在全球範圍內逐步棄用這個品牌。可以說惠而浦旗下四大品牌純屬多餘,像榮事達和帝度完全可以不做。未來主要看在市場上最有可能突破的主品牌惠而浦,隻有紮實提升產品品質和工藝水平,才能在用戶心中一點點修複已經被損壞的口碑。”
金友華走了,留下了一個“傷痕累累”的惠而浦。對於未來規劃,惠而浦方麵表示,公司將提升智能製造,以產品和技術為牽引,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和差異化競爭。“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全國顧客提供優質家電產品和服務。”
最後更新:2018-01-06 12: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