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51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多次並購無果業績現疲態 銀河生物轉型遇阻

K圖 000806_2

8年扣非後淨利潤虧損、多次並購無果,自2015年轉型以來,北海銀河生物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000806.SZ,以下簡稱“銀河生物”)的業績表現依然不樂觀。

銀河生物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2.47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8.12%。其中,2017年1~9月份歸屬於上市公司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後淨利潤”)為虧損805.97萬元,年初至報告期末比上年同期減少了326.58%。

對於上述業績波動,銀河生物在郵件回複《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係醫藥研發持續投入及受行業政策變動的持續影響,公司生物醫藥板塊業績不及上年所致。

事實上,自2015年進軍醫藥生物領域以來,銀河生物也進行過多項大手筆的布局,先後多次籌劃並購不同業務類型的生物醫藥標的並悉心推進創新藥研發。不過,記者注意到,銀河生物多數並購最終以無果結束,尚處研發階段的創新藥也並未給公司帶來令人滿意的收益。

連續多年扣非後淨利潤為負

梳理財報發現,銀河生物在2009年~2016年的8年時間裏,其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為:-1.04億元、-1.09億元、-2.19億元、-593.18萬元、-2556.37萬元、-6518.83萬元、-1854.84萬元、-116.48萬元,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公司公告,銀河生物前身係北海銀河股份公司。2013年,為了更符合公司自身發展的需要,公司中文名稱由“北海銀河高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北海銀河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4月,為更好地適應公司發展需要和戰略規劃,公司名稱再次發生變更,由“北海銀河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北海銀河生物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公司名稱變更,公司經營範圍也開始在高科技項目投資、變壓器設備、電子元器件等基礎上增加了腫瘤免疫治療、細胞治療及存儲、基因檢測、藥物篩選、抗體平台、個體化治療、移動醫療等生物技術、生物醫學工程類技術的研發以及相關技術服務。

此後,銀河生物相繼披露“銀河投資與其控股股東銀河集團共同設立60億元生物醫藥並購基金”“收購得康生物60%的股權”“成立生物醫藥專家委員會”“設立南京銀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公告,開始大手筆地全麵轉型生物醫藥產業。

不過從目前來看,銀河生物的轉型尚處攻堅期。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銀河生物醫藥生物業務的毛利率持續下滑,由2015年的60.88%下降至2016年的35.62%。銀河生物2017年半年報顯示,公司醫藥生物業務的毛利率為44.48%,毛利率比上年同期減少了29.47%。

銀河生物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6年公司醫藥生物板塊毛利率下降主要係公司毛利率較高的免疫細胞治療業務受衛計委暫停免疫細胞臨床應用的影響,業務發展受挫。

此外,銀河生物應收賬款不斷攀升,2015年~2016年,銀河生物應收賬款分別為4.4億元和4.7億元。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應收賬款已至6.76億元。2017年1~9月份,銀河生物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7億元,年初至報告期末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691.93%。

“蛇吞象”收購承壓

今年9月份,銀河生物宣布擬現金收購遠程心界不低於66.776%的股權,並協調爭取能收購遠程心界醫院100%的股權。經各方協商確定,初步預計北京遠程心界醫院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的總體估值在50億元至60億元之間。

不過,從銀河生物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來看,2017年1~9月份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僅有31.7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20.76億元。而遠程心界即使按50億元估值,66.776%的股份價值33.39億元,此次收購也被業界看作是“蛇吞象”。

學者、評論人布娜新提醒:雖說現金收購不必經過證監會審核,但仍然繞不開交易所問詢這一關。交易所也會重點關注收購現金的來源和收購標的質量。對於收購現金不足的上市公司而言,未來麵臨的交易所問詢壓力也會不小。

對此,銀河生物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本次收購資金來源於上市公司申請並購貸款,目前公司已對接意向的資金提供方,預計在重組方案獲批後提供並購資金。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資產負債率為30.08%,銀行信用良好,不存在違約和不良負債餘額,公司具有一定的債務融資空間。同時,公司擬通過分期付款、支付金額與每年承諾業績實際完成情況掛鉤等方式,降低公司的投資風險和現金支付壓力。

事實上,記者梳理發現,從2015年轉型生物醫藥領域以來,過去兩年內銀河生物曾擬多次收購不同業務類型的生物醫藥標的,但均未完成收購,也與部分機構簽署意向合作協議,但均未披露後續進展。

今年2月份,銀河生物披露《關於與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管委會籌備執行組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書>》的公告,公司將全麵參與國際生物城產業發展,包括建設創新藥物研發及生產基地、建設西南精準醫學中心、成立銀河大健康管理中心及生物醫藥研究院、成立創投/並購基金等。自公告發布後,後續再無進展發布。

2016年7月,銀河生物披露《關於簽署<關於維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之股權轉讓協議書>》的公告,擬以22億元作價收購維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康醫藥集團”)100%股權,並於2016年7月25日支付2億元訂金。其後公司陸續簽署兩份補充協議書,約定銀河集團可先行收購維康醫藥集團股權,再以適當價格轉讓給公司。今年2月份,銀河生物公司披露公告稱因再融資政策變化,擬中止收購維康醫藥集團股權,待今後條件滿足後再履行相關義務,控股股東銀河集團將繼續與維康醫藥集團股東協商股權轉讓後續事宜。至今無最新進展公布。

2015年11月,銀河生物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非公開發行方案,此後非公開發行方案曆經董事會四次修改,最後一次修改在今年2月份,此後公司一直未將非公開發行方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對此,銀河生物方麵回複稱,因行業政策、再融資政策的變動以及公司麵臨經營環境的變化,公司在項目投資並購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困難與波折,但公司“醫藥和醫療兩條腿走路”的投資邏輯和發展思路並未發生變化,公司將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堅定落實公司戰略規劃、提升公司資產的持續盈利能力。

醫藥業務“造血”能力存憂

自進軍生物醫藥領域以來,銀河生物也進行了多項大手筆的布局。

2015年,銀河生物以1.8億元對價收購了得康生物60%的股權。對於項目的投資邏輯,銀河生物曾在今年9月份《關於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複》中提及,得康生物經審計2014年度實現淨利潤1395.88萬元,2015年度實現淨利潤1906.28萬元,經營業績已呈現出加速增長態勢。

不過,事情並不如銀河生物想的那麼樂觀。數據顯示,德康生物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第一季度實現的淨利潤分別僅為1906.28萬元、1301.74萬元和-43.77萬元。

今年8月,銀河生物拋出了一份《關於轉讓控股子公司股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擬將得康生物60%的股權以1.6億元的對價轉讓給大股東銀河集團。銀河生物方麵提及,受衛計委和行業政策變動的影響,國內細胞治療行業進入“寒冬期”。雖然得康生物依托自身業內良好的口碑,積極拓展其他相關業務,但其原有業務快速增長趨勢被打斷,未來經營狀況不確定性將增加。

第三方醫藥服務平台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告訴記者,目前細胞領域的診療尚處於研發階段,以前很多公司都沒有研究資質,研發階段的技術並不能應用於臨床。“魏則西事件”之後,細胞治療行業遭到嚴厲整治,一大批此類公司也在整頓過程中走向沒落。

此外,銀河生物依托子(孫)公司銀河醫藥、蘇州銀河、成都銀河等積極構建創新型藥物研發、細胞治療等主要業務的運營平台,其中銀河醫藥、蘇州銀河主要業務包括創新藥研發、CRO服務等;成都銀河主要從事CAR-T技術、幹細胞技術研發等。

不過,從實際經營效果來看,據銀河生物2017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南京銀河營業收入僅為1384.5萬元,淨利潤虧損749.45萬元。成都銀河上半年無營業收入,淨利潤虧損322.38萬元。

“銀河生物子公司的研究領域在行業內尚處於研發階段,前期雖大量投入但沒有具體產品產出,其必定呈現虧損或持續投入狀態。”史立臣表示。

(原標題:多次並購無果業績現疲態 銀河生物轉型遇阻)

最後更新:2017-12-17 01:49:42

  上一篇:go 新日恒力豪賭幹細胞失敗 與博雅對簿公堂
  下一篇:go 閃電入主*ST烯碳 遠成集團或搭上市“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