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48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央企自查PPP項目 立項前置條件達30條

隨著各地開始規範PPP項目,作為參與PPP項目的主要社會資本方——央企也開始自查存量項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PPP業內了解到,目前已有央企開始內部檢查存量項目,對於新項目立項也轉為謹慎。

多位央企PPP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對新項目的立項有所收緊,重點投向規範的項目,選擇PPP項目,規範是首要要求。

積極開展自查清理

近些年參與PPP項目的社會資本方以央企為主。明樹數據顯示,截止至2017年12月,民營企業投資規模占比不到25%。從累計中標金額來看,中國建築集團以9920.9億元位居第一,中國交通集團、中國鐵建集團等央企位列前五位。因此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整改對於央企的衝擊更大。

目前,記者從相關人士處了解到,在包括《關於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台項目庫管理的通知》(92號文)在內的多個文件下發後,央企對PPP項目處於收緊狀態,並積極開展自查清理工作。

一位央企分公司負責PPP項目的劉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集團內部已經開始自查清理工作,預計有半年到一年的整頓期。“一個分、子公司可能有上百個項目都在查改,按照文件要求進行彌補,如補齊項目的兩評一案(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初步實施方案);還有杜絕‘明股實債’的做法等。”

記者注意到,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曾多次強調,PPP不是簡單的融資工具,要杜絕“明股實債”的“假PPP”項目。92號文也明確,構成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包括由政府或政府指定機構回購社會資本投資本金或兜底本金損失的、政府向社會資本承諾固定收益回報的PPP項目要集中清理。

對此,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向記者解釋道,“明股實債”的做法實際上將PPP項目進行債務融資,也就是說,社會資本等參與方拿的是固定回報收益,沒有承擔其PPP項目投資人本應承擔的投資、建設、運營等風險。嚴禁“明股實債”,政府與社會資本將多次談判,做真正風險共擔的PPP,其落地速度也將變慢。

PPP項目在庫總額首降

記者從多個社會資本方、銀行了解到,目前對PPP新項目申報、審批趨嚴。

劉經理告訴記者,央企對於新項目的立項相當謹慎,現在如果投資一個PPP項目,公司內部審查條件很多,“這幾天已經收到好幾份文件,前置條件就有三十多條,滿足以後才能開始報立項、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最後才能投標參與。”

另一位央企分公司投融資部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目前PPP項目處於收緊狀態,重點承接一些規範的PPP項目。由此不難看出,業內將“規範”視為PPP的首位要求。

實際上,規範PPP是相關部門一直以來的要求,2017年底,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在公開論壇上表示,當前存在一些不規範的現象,要給予足夠重視。

數據也顯示,PPP市場略有放慢節奏。民生證券一份研報顯示,PPP在庫總額首降。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國在庫項目合計14064個,累計投資額17.76萬億元,執行階段項目數2728個,對應4.58萬億元投資額。四季度在庫總額淨減少400餘億元,新增落地項目總額4800億元,環比減少40%。

值得注意的是,劉經理告訴記者,目前央企對於PPP的態度是暫時緩一緩,出於降杠杆、降負債的考慮,央企現在也沒有太大的投資衝動。

對此,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認為,PPP項目投資金額大、回報期長,甚至部分項目操作不很規範,這加大了央企財務風險,不能因開展PPP業務推高資產負債率。

趙全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受到控製杠杆率的影響,央企對PPP的參與度可能降低,但不一定會下降得很快,整體來說,PPP項目落地的難度會加大,時間也會增加。

(原標題:央企自查PPP項目 立項前置條件達30條)

最後更新:2018-01-15 00:33:35

  上一篇:go 步森股份臨時股東大會遭中小股東“拆台” 監管層問是否有“幕後實控人”
  下一篇:go 去杠杆深化 M2增速創曆史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