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83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監管改革步入快車道 大宗商品交易行業不斷完善發展

近日,國家領導指出,深化金融體製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這為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於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對資本市場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隨著金融監管體係改革進入快車道,這也加速了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向專業化、規範化、國際化方向的轉型。

“事實上,國內市場的金融監管完善的同時,也是對大宗商品交易行業進行完善。”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CDRC)秘書長劉心田表示,金融監管改革的加速,也會促使大宗商品行業快速建立和完善包括交易、結算、違規違約處理、投資者保護等在內的覆蓋市場運作所有業務環節的規則和製度體係,以確保市場透明化和規範化。

另一方麵,隨著大宗商品交易行業的快速強化“內功”,這也進一步提速我國未來掌握大宗商品定價權,使國內交易所在全世界定價體係當中占有一席之地。

金融監管不斷強化

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不斷變化,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也經曆了萌芽、發展、整頓等一係列階段。由於缺乏規範管理,在行業野蠻成長的同時,大宗商品行業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風險不斷暴露。

需要注意的是,在2015年,“互聯網+”成為當年的代名詞,各行各業都在籌劃搭上“互聯網+”的快車,“互聯網+金融”下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便是其中之一。

對此,劉心田表示,2015年,交易所不斷湧現,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迎來野蠻生長期。其中大宗商品平台的很多的交易模式不規範、行業監管不合理等問題不斷出現。

不過,近年來國家對大宗商品交易行業也進行了密集整頓。1月9日,證監會召開了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會議明確要深入開展一次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活動,用半年時間集中整治。今年年初,部分地方政府的“回頭看”工作實施方案及相關通知開始陸續傳出,各類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也積極響應。

事實上,自2011年11月以來,國家出台了《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國發〔2011〕38號)和《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等文件,進一步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五年來,證監會等多部門組成的聯合清理整頓小組協同各省市金融辦對全國交易場所尤其是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進行了不斷集中整治,市場得到不斷優化。

對此,劉心田指出,38號文以及次年頒發的37號文對大宗商品交易行業影響巨大、深遠,不僅整治了問題,也為探索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五年來,行業各類平台並沒有停滯腳步,雖然有不合規的平台倒閉、關門,但有更多的平台建設、上線,五年累計停業平台超過200家,累計新成立平台超過300家,開展轉型升級的平台近500家;規範、創新成為行業人士最多提及的關鍵詞,湧現的新型交易標的超過100種,新交易模式也層出不窮;大宗商品交易行業的各種功能、職能、價值日益凸顯,線上交易、線下交割成為共識,大數據、大物流、大金融日趨完善,行業組織多樣化,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與五年前雲泥之別。

然而,隨著大宗商品交易行業不斷發展,新的問題也會不斷產生。

據生意社不完全統計,五年來,集中打擊了以貴金屬、原油、農產品為交易標的的百餘家投機性、詐騙性平台,重點打擊了中遠期名義的類期貨交易模式、帶有對賭性質的做市商模式等各種違法和“打擦邊球”的交易模式,著重處理了一批社會影響惡劣的平台企業。

有分析人士認為,大宗商品交易行業隻是國內金融市場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會伴隨金融市場的不斷進化而進化。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調控下,我國金融市場得到蓬勃發展。業內人士認為,多項文件的出台預示著中國金融市場改革步伐將會進一步加速,大宗商品交易行業也將得到突飛勐進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6年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報告指出,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紮緊製度籠子,整頓規範金融秩序,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和證券期貨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係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另一方麵,“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加強金融宏觀審慎管理製度建設,加強統籌協調,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標準的監管規則,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

今年7月,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也確定了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為我國未來金融發展確定了總基調、指明了大方向。這三項任務指出了我國近年來金融發展的偏差,可以作為金融領域的各個行業,尤其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未來發展的方向要求。

近日國家指出,深化金融體製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金融監管體係,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政府對金融發展的重視,把改革推向縱深,創新金融監管,大宗商品將迎來更多挑戰和機遇。

認清亂象發展精準定位

在大宗商品交易行業未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需認清行業一些不規範現象的根源,精準定位健康發展。

中國期貨市場創始人、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教授曾表示,國內大宗交易市場由於期貨、現貨市場的分割管理,導致企業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滿足。

對於大宗商品市場的根本職能和作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是現貨市場發展演進的真實需求,在其向商品期貨及金融市場向上延伸的同時,也提升了底層商品現貨生產、流通及其市場的質量,為商品現貨生產、流通的高效運轉,提供了供需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物流成本、擴大營銷範圍、提高科學管理水平、規避信用風險、管理價格風險的工具。並在區域性乃至全國性市場,形成一個相對權威、公正、合理的商品現貨市場價格體係,為對接商品期貨與現貨市場,搭建了一座穩固而可靠的橋梁。由此,使得一套現代商品市場體係架構,得以清晰地展現出來。

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從發展的意義上來說,是有利於增強地區間價格聯係、調節市場中長期供求關係,同時對社會流動資金起到蓄水池的作用。

業內人士表示,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要想得到持續的良性發展,首先,要符合國家政策對行業的要求和指導方向。其次,要選擇精準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規律,以及認清自身行業特定的屬性。

他指出,強調服務實體經濟就是要求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不斷審視其所從事商業活動的出發點和根本目的是否正確,這也為將來去衡量和判斷行業所有的創新、跨界等業務是否合規合法。

同時,對於行業監管劉心田強調,清理整頓隻能說取得階段性成果,離最終結束仍路漫漫。首先,大宗商品交易行業在飛速發展,新的問題仍在不斷產生,清理整頓不允許也不能夠停滯;最重要的是,清理整頓需要與時俱進,一些過去有問題的老方式老方法,在生態環境變化後,或許能夠變通為可行的新方式新方法。某種意義上來說,清理整頓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進行時。

他建議,在監管的過程中,首先,要加強對改革的包容,保持看到錯誤要理解錯誤並且去糾正錯誤。行業方針或者大的口徑通常是有的,整個行業還是向好的方向發展。他分析到,而我們的很多平台缺少決心和勇氣,關鍵是缺少行業意識和格局,使得現在平台的發展可能出現了一些停滯。

最後,加強企業信用體係的建設。過去,我國產業和金融之間結合出現很多障礙,就是企業信用體係建設不完善。他分析,企業信用體係是每個銀行都要建設,但是各銀行互相都有盲區,沒有互相共享。另外,信用體係建設存在短板,銀行可能隻能了解到企業經濟形態的情況,但是企業的交易數據、生產數據等方麵都難以了解到。所以造成企業很多數據缺失,使得現在建立企業信用數據很難,而沒有具體數據,銀行就不會放貸,所以這是一個短板。“平台作用是讓企業把供應鏈的交易拿到線上來,拿到線上來之後,就有企業交易的數據,就等於代表它的生產經營數據,而且不僅是金融,也包括它的生產鏈各方麵都存在,理論上來說,企業交易數據越多,企業的信貸數據越多,對企業的信用越有幫助,所以會形成正向關係。如果交易平台能把企業的交易數據各方麵,搭建幾個信用體係來,和銀行共同合作,那麼理論上是有可能把原來缺失的信用體係建立起來。”

同時,劉心田預計,大宗商品交易行業將迎來大時代。其標誌有五個:即大數據、大金融、大物流、大產業、大生態。他認為,前三者行業已有共識,大產業是以石化、鋼鐵為代表的傳統產業與互聯網平台為代表的新型產業的融合,大生態是企業與社會、線上與線下、平台與公眾、研究與發展等眾多生態的集成。擁抱大時代,迎來大發展,這是清理整頓五年後每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應該麵對的大課題。

“內外兼修”掌握定價權

雖然國內大宗商品交易行業在不斷完善。但是,自身能力不斷強化的同時,也需具備國際視野。

近日,國家領導提到,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從全球格局來看,我國同時是大宗商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化對中國具有巨大的經濟和戰略意義。

然而,世界各國都期望控製大宗商品定價權。

“實際上,當初期貨市場設計的初衷是讓中國的交易所在全世界定價體係當中有一席之地,即成為亞洲定價中心。然而,期貨交易所在多年的發展後,我們在國際上仍然話語權較弱。”常清認為。

一般而言,大宗商品定價權是製定大宗商品價格發現規則的權利。劉心田表示,“如果不能做好大宗商品行業,那麼中國很多大宗商品的價格就會被國外牽著走,比如,原油定價權。然而如果做好,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就會占據主動權,對國家經濟具有非凡意義。”

他認為,首先,要有國際視野。“一帶一路”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國內現在很多平台還是在做國內大作文章。不過,國內的中國大宗商品將來不隻是中國的,也是全球的。因為我國供需都在全球處於中心或者是領軍的地位,必須要有全球的視野和格局。其次,“一帶一路”也有國家的戰略,國家給了大量匹配和配套的一些政策和資源,那麼就要利用好這些政策和資源,所以還是說要研究國家的整體的形勢。

9月7日,2017年第二屆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中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也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助力我國突破規則重圍,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鞏固路權,而“海上絲綢之路”的實施可以拓展海權。這進而增強了我國大宗商品貿易的控製力,提升大宗商品定價的話語權。

“大宗商品定價權說到底就兩個關鍵點,第一以什麼貨幣定價,第二為什麼商品定價。目前黃金和原油都已被美元盯住,所以以人民幣作為定價的大宗商品定價體係,可以從黑色係品種入手。”胡俞越表示。

常清也認為,期貨市場定價是最符合多方博弈和資源配置要求的定價方式。在積極發展期貨市場,爭取大宗商品定價中心的過程中,應當格外注重加強創新。“希望借助‘一帶一路’建設這一重要機遇,從發展黑色係品種開始,積極爭取大宗商品的定價權。”

此外,胡俞越認為,全球化退潮為謀求大宗商品定價權提供良機。全球貨物貿易進入深度調整、反全球化的主張和行動愈演愈烈、全球經濟複蘇緩慢,這正是我國“走出去”主導區域性貿易規則、建立區域性定價中心的良好時機。另外大宗商品價格低迷,也為中國參與大宗商品定價權提供戰略機遇。所以他表示,爭奪大宗商品定價權的時機已成熟。大宗商品告別十年黃金時代,國際格局呈現多極化,而我國經濟實力穩步提升,外貿力量逐步增強。

(原標題:監管改革步入快車道 大宗商品交易行業不斷完善發展)

最後更新:2017-10-29 00:33:30

  上一篇:go 五部委細化“雙積分”實施細則 低速電動車或被排除在“正積分”之外?
  下一篇:go 國際經濟治理改革怎麼走?共商共建共享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