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24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前11月MLF增長近萬億 成基礎貨幣供給重要渠道

12月1日,央行官網發布11月末抵押補充貸款(PSL)、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餘額,其中MLF和PSL延續增長態勢。

數據顯示,11月,央行開展MLF操作4040億元,11月末餘額4.42萬億元,比去年末增長9632億元。當月開展PSL規模468億元,11月末餘額2.62萬億元,比去年末增長5691億元。

其實創設於2014年9月的MLF和2014年4月的PSL,在2016年迎來加速增長,當年MLF餘額增長419%,PSL餘額增長90%。而增長的大背景則是外匯占款收縮。

央行《2017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為促進經濟平穩增長,保證基礎貨幣供給,結合金融機構流動性需求情況,每月適時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有效彌補了銀行體係中長期流動性缺口,成為央行基礎貨幣供給的重要渠道。

“從根上講,這是基礎貨幣投放方式的轉變。過去十多年主要靠外匯占款投放,央行通過提高準備金率,創設並發行央票回籠貨幣。不過當前形勢逆轉,外占收縮,央行需要通過降準、新型貨幣政策工具釋放流動性。”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稱。

近日穆迪發布《中國銀行業:人民銀行擴大中期借貸工具的使用對銀行具有正麵信用影響》報告,指出中國央行2017年擴大MLF和PSL兩種中期借貸工具操作,已經改善了貨幣管理,使其能在操作層麵上微調流動性供應,而不影響政府宏觀貨幣政策方向。

《報告》認為,擴大使用MLF使銀行在兩方麵直接受益:一是有利於商業銀行的資金結構,因為作為市場資金來源之一,MLF比回購和同業負債等其他資金來源更穩定。目前MLF的期限較長,期限為一年,意味著銀行用此類負債可以更好地與其資產進行長期匹配。二是MLF利率低於相同期限融資的市場利率,從而有助於降低借款行的融資成本並提高其利潤。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此不太認同。他認為,央行以MLF、PSL的方式將資金投放給大型金融機構,其它金融機構本質上以同業融資的方式取得資金,因此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可能會使金融體係對於批發性資金的依賴程度上升,進而使同業負債占比上升。

不過,近期部分業內人士也對新型貨幣政策工具表示擔憂,主要爭議在於新型貨幣政策工具是否會使資金“脫實向虛”。

有接近監管人士認為,新型貨幣政策工具與傳統方式釋放的資金存在本質區別。“新工具通過在公開市場進行操作,更多流到政府主導的投資和房地產開發等領域,造成地方政府性債務大規模膨脹。”

“誰也無法判斷,通過使用某個貨幣政策工具,降低了短期利率幾個基點,就一定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負債。”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則認為。

另有金融機構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市場質疑較多的是MLF主要受益方是一級交易商,一些中小銀行隻能通過向大銀行獲得流動性這樣可能導致一些金融機構“轉手賺利差”,同時導致資金鏈條加長。

溫彬進一步表示,基礎貨幣投放方式變化以後,釋放流動性可以選擇降準或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不過降準需考慮匯率貶值等市場影響,所以需要平衡、取舍。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創設的新興貨幣政策工具SLF、MLF、PSL等提供流動性。“MLF、PSL增長的規模基本填補外匯占款收縮帶來的基礎貨幣投放缺口。”

無疑,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創設主要是為市場提供適度的流動性和調節市場利率。為了更好地平抑波動,央行也在不斷豐富工具箱。而在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使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利率走廊形成。“利率市場化以後,央行用利率走廊的方式,能較好保持市場利率穩定。”溫彬稱,“用超額存款準備金率作為利率走廊下限,用SLF作為利率上限。”

(原標題:前11月MLF增長近萬億 成基礎貨幣供給重要渠道)

最後更新:2017-12-02 15:19:52

  上一篇:go 一汽、東風、長安“抱團” 謀求全產業鏈合作
  下一篇:go 50城新房成交量連續9個月下滑 三四線樓市現降溫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