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49 返回首页    go 汽车大全


即便在华建厂,特斯拉也恐迎来喜忧参半的新挑战

在双积分政策落地之前,人们还在为自主品牌能否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而议论纷纷,而当在政策终于在9月29号被正式推出之后,人们终于能为自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稍稍松口气。

然而在时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随着《华尔街日报》一条新闻的公布,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又要迎来新的挑战。

10月22日,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特斯拉已与中国政府在上海达成协议,将在上海自贸区建设生产设施,根据新工厂协议生产的汽车仍将面临25%的关税。

除此之外,特斯拉在华启动规模近500人的校招以及特朗普11月8日访华的消息也纷至沓来,它们的矛头似乎都纷纷指向特斯拉在上海建厂这件事。

而一直以来,关于特斯拉入华的消息几乎没有停止过,就在四个月前,特斯拉中国区就曾对外发布公告表示过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的可能性。可以说特斯拉对于中国新能源市场这块蛋糕已是觊觎许久。

从过去对于电动汽车的补贴到如今双积分政策的落地,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地发展,中国新能源市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在2016年,中国新能源车已经累计推出超过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46%。

面对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在上海自贸区独资建厂这件事对于特斯拉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

特斯拉可以保证自身相对独立地位和知识产权,虽然在华独资建厂将失去免除25%进口税的机会,但仍可省去从美国到中国的运输成本。不仅如此,对于特斯拉提高产能也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特斯拉的低产能几乎成了人尽皆知的事情,三季度只交付了260辆Model 3,如今还有40多万台订单等着消化。虽然无法立刻缓解,但从长远角度考虑,在中国增建工厂对于其提高产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不仅特斯拉对中国新能源市场虎视眈眈,中国的消费者对于特斯拉这个新奇之物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去年特斯拉的表现我们就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

2016年特斯拉总收入超过70亿美元,其中在中国的收入总额就超过了10亿美元。即使其目前旗下的产品在华价格居高不下,但仍然有许多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

当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以后,面对其产品力与低探的售价,特斯拉将会以更亲民的姿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更何况在未来随着model3的加入,中国的潜在客户将被迅速挖掘。

在前往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这条路上,许多外资车企纷纷选择了与国内自主品牌“联姻”的道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双积分政策的来临。

但如果特斯拉进入中国不仅不需要担心双积分政策的束缚,反而还能够凭借这个政策在国内大赚一笔。

从2009年到2015年底,特斯拉利用了加州零排放汽车积分交易政策(ZEV),获得约为5.34亿美元的收入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而中国的双积分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美国加州的相关政策,因此进入中国的特斯拉很有可能依然获取一笔不小的费用。

当然以上所说的这一切都建立在特斯拉能够以独资身份进入中国的前提下。但目前来说,特斯拉能否在中国建厂,如果建厂将以合资还是独资的身份出现,这一切还都是一个未知数。

自从“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开始,我国对外企投资汽车业务一直有着中方占股不得少于50%的股比限制,而手腕强硬的马斯克也并不希望将特斯拉的技术与自主车企共享。

这使得谈判迟迟难以推进。因此,尽管特斯拉在近三年内频繁被传将于国内建厂,但受限于以往政策中的合资股比限制及授权专利限制,其独资建厂并不被外界看好。

但即使特斯拉在华建厂成为现实,仍旧要面对许多挑战,除了疯狂追赶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它还要面对时间带来的难题。

因为汽车厂的建设需要一个时间周期来完成,从厂房的建设到产品正式投产很有可能需要五年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在华生产的特斯拉汽车需要在五年以后才会出现在中国市场,因此在建厂后很长的一段里,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虎视眈眈的特斯拉也只能干瞪眼。

而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更是接踵而至。

除了以比亚迪与北汽新能源为代表的具有雄厚实力的自主品牌主力军,江淮与大众、福特与众泰的“联姻”都为双方带来双赢的局面。而在新能源领域展开布局的ABB三巨头也极有可能在产品层面超越特斯拉。

目前正处于汽车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重要时间点,谁能在市场提前进行布局,谁就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这条道路上取得优势。但对于尚未在中国市场进行布局的特斯拉来说,其在中国品牌形象的树立势必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如果说在华建厂与正式投产是特斯拉走进中国市场的前两步,那么特斯拉在汽车市场的本土化就成为其在中国市场落下的第三枚棋子。

但在异地市场的本土化偏偏是许多汽车企业所忽略的,更何况特斯拉的总裁马斯克是一个极其特立独行的人。

或许马斯克对于电动汽车在技术领域十分在行,但向一个国家推广一个新的产品就像第一次带着女朋友去见岳父,而马斯克作为一个自信得有些过了头的愣头青,显然有些难以面对这样的场面。

马斯克既不懂中国互联网时代兴起的一批富有的年轻消费者,也不屑于倾听富有经验的中国管理层切中肯意见,最终特斯拉若想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有一个很好的表现,就应该更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明晰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性。

从第一款汽车产品Roadster的发布,再到Model S与Model X的出现。特斯拉不断地抢占汽车圈的头条,而特斯拉或将于上海自贸区设厂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尽管对于特斯拉来说这是一次机遇,但我们从大众CEO与苹果联合创始人对特斯拉的批判声中不难看出,麻烦不断的特斯拉今后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在未来还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最后更新:2017-10-28 17:48:54

  上一篇:go 奥迪A7和后备箱有纹身的车模,原来奥迪A7的后备箱这么宽大
  下一篇:go 奥迪Q7和丰田皮卡拔河,看完才知道差距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