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
汽車大全
前三季度財政收入破13萬億 年內預算目標可實現
進入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回暖跡象明顯。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8%,這是中國經濟連續九個季度運行在6.7%~6.9%的區間,保持中高速增長。
經濟中高速增長背後帶動了前三季度稅收收入的大幅增長,前三季度稅收收入達113101億元,實現同比兩位數的增長。
財政部數據顯示,1~9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4129億元,同比增長9.7%,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3372億元,同比增長9.4%,為年初預算的80.6%。
對於這樣的經濟增長,國際評級機構穆迪預測,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在年內將繼續增長並超過預算金額。
收入有望超預算
一直以來,穆迪對中國經濟增長持保留意見,此前兩次因為中國負債問題,穆迪還降低了中國主權評級,此事一度引起輿論關注。
但對於中國經濟在前三季度的表現,穆迪認為上半年地方政府稅收和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0%,扭轉了2016 年增長放緩的趨勢,預計未來財政收入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穆迪副總裁杜寧軼認為,前三季度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以及受三四線城市活躍的房地產市場推動等因素的影響,預計第四季度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也會有不錯的表現,整體來看,年內財政收入將繼續增長並超過年初預算金額。
10月中旬,財政部發布前三季度的財政數據,有力印證了中國經濟回暖的論斷。
數據顯示,1~9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4129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3372億元,同比增長9.4%,為年初預算的80.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70757億元,同比增長10%,為年初代編預算的78.6%。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認為,今年以來,中央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措施,以及去年部分收入項目基數提高等也將對財政增收產生影響。
10月17日,在財政部新聞通氣會上,財政部國庫司負責人婁洪表示,三季度財政收入增幅有較快回升,與去年同期稅收收入基數較低有直接關係(主要是前期清繳營業稅以及提前申報納稅等滯後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財政數據中,稅收收入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速。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13101億元,同比增長12.1%。
具體來看,1~9月累計,中央收入增長9.4%,其中稅收收入增長11.6%,地方收入增長10%,其中稅收收入增長12.7%,中央和地方收入增長的協調性明顯增強。地方收入分區域看,東、中、西部地區分別增長8.8%、12.2%和10.7%,與前兩年“東高西低”的格局有較大變化。
婁洪表示,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達到84.3%,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別提高1.2個和2.6個百分點。非稅收入同比減少347億元,下降1.6%,主要是全麵清理涉企收費、取消或減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帶來政策性減收等影響。“預計四季度財政收入增幅將有所放緩,全年預算目標能夠實現”。
稅收優惠再釋放
稅收收入增長動力較強,反映實體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伴隨商品價格持續回升,全麵推開營改增試點擴大稅基、拉長產業鏈積極效應不斷顯現,企業生產經營效益明顯改善。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三季度運行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9214億元,同比增長21.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13%,比上年同期提高0.45個百分點。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比上月加快7.5個百分點。
隨著企業利潤增加,企業成本也呈現下降趨勢。
根據通報數據,前三季度去杠杆和降成本效果繼續顯現,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7%,比上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68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12元。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誌宏認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持續發展,支撐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為更好地實現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奠定了紮實基礎。
“在國家支持‘雙創’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小微企業數量已占全部企業數量的80%以上。前三季度,平均每個工作日新辦小微企業保持在1萬戶以上。” 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司長鄧勇表示。
記者了解到,從2017年度起,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稅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在政策實施後的首個納稅申報期,就為企業減稅34億元。
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下,企業不僅有效降低稅負、增加現金流,還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鄧勇說,預計2017年度,這項政策的減稅額將突破1000億元,在所有享受減稅優惠的企業中,製造業企業占比超過60%,成為該項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年減稅額預計超過600億元。
地方債置換加速
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預算計劃八成進度的基礎上,前三季度的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也實現了快速增長。
根據財政部的統計,1~9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8545億元,同比增長33.3%。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980億元,同比增長7.5%;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35565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2031億元,同比增長39.4%。
楊誌勇認為,三季度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保持高位增速,主要是受土地出讓收入影響,上半年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達到18840 億元,同比增長 34.0%。“加之2016 年以來土地出讓收入增速的持續反彈,使地方政府能夠靈活應對預算收入的波動,同時也增加了基金收入”。
按照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報告要求,今年財政部還加快了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項目分類發行專項債券步伐,目前已經發行土地儲備、收費公路專項債券。
婁洪表示,今年7月份北京市順利發行全國首批土地儲備專項債券,8月份廣東省順利發行全國首批收費公路專項債券。
截至9月底,今年已有14個省份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125隻共計1589.5億元,5個省份發行收費公路專項債券13隻共計253億元,發行工作總體平穩有序,市場反應良好。
與其他地方政府債券相比,土地儲備、收費公路專項債券與對應項目聯係更加緊密,償債資金來源與項目收益或形成的資產嚴格對應,實現“封閉”運行管理。此外,為方便投資者進行風險識別、評估,土地儲備、收費公路專項債券在信息披露、信用評級等方麵要求更加嚴格,地方財政部門需要詳細披露債券對應項目情況、項目預期收益等信息,特別是發行收費公路專項債券要重點披露收益和融資平衡方案,同時,要積極配合信用評級機構更加充分結合對應項目情況開展債券信用評級。
事實上,自2015年開始,我國開始發行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計劃,今年已經是實施的第三年。其中,2015年置換了3.2萬億元(2015年到期3.1萬億元),2016年置換了4.87萬億元(2016年到期2.8萬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已置換2.15萬億元(2017年到期2.4萬億元),目前尚存4.12萬億元的存量債務置換空間。
據悉,今年地方債發行工作始於2月底,河北債拉開了2017年地方債發行的帷幕,截至上半年累計發行1.86萬億元,相較2016年上半年下降47.95%,降幅近半。二季度地方債發行節奏較一季度明顯加快,其中發行規模共計1.39萬億元,是一季度發行量的近4倍。
穆迪預測,預計下半年發行量將快速增長。全年1.63萬億元的新增債券額度,截至今年上半年隻使用了25.8%,山東、貴州和遼寧的置換債券發行額位居前三位。
穆迪副總裁杜寧軼認為,受市場環境影響,上半年地方政府更多地選擇發行期限較短的債券,超過 60%的地方債為 5~7 年期。與過去幾年相比,地方債的加權平均期限有所縮短。隨著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計劃的實施進入第三年,定向承銷已成為地方政府成功實施債務置換計劃越來越重要的一個途徑,如海南、吉林和安徽的地方債全部通過定向承銷發行。
最後更新:2017-10-28 15: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