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汽車大全
國家工商總局局長:開辦企業的行政審批依然過多
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近日稱,近年來商事製度改革取得突出成效,但投資創業的體製機製障礙仍然存在。要破除不合理的條條框框限製,從源頭上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
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工作會議2017年12月29日在北京舉行,張茅表示,作為市場監管部門,既要做好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又要做好改革創新的推動者,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長效機製。
十八屆二中全會提出“改革工商登記製度”,這開啟了商事製度改革的序幕。十八大以來,針對開辦企業準入難、門檻高、環節多、效率低、期限長等突出問題,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以商事登記製度改革為切入點,不斷深化,逐步拓展,商事製度的總體框架基本確立,逐步形成了適應國際商事製度普遍趨勢的製度體係。
張茅稱,商事製度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造力,釋放了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在改革發展全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於市場的準入門檻大幅降低,由注冊資本實繳製改為認繳製,簡化住所登記手續,實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商務秘書”“眾創空間”等改革,實行經營範圍申報製度,降低了興辦企業的資金、場地門檻,激發了百姓投資創業熱情。
這夯實了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五年來,新設市場主體7292.9萬戶,新設企業2160.9萬戶。日均新設市場主體從改革前的3.1萬戶增加到今年的5.2萬戶,日均新設企業從改革前的0.69萬戶提高到今年的1.6萬戶。
此外,還促進了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為經濟轉型提供了新動能。近年來,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服務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新設企業中服務業企業占80%以上,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擴大了就業和稅收,促進了經濟增長。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就業不減反增,市場主體的大量湧現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據調查,從2016年三季度到2017年三季度,新設企業開業率為69.7%,戶均從業人員由6.27人增加到7.42人。納稅主體大幅增加,對稅收和經濟發展的貢獻不斷提升。
近年來,商事製度改革取得突出成效,但投資創業的體製機製障礙仍然存在。張茅稱,開辦企業的行政審批依然過多,我國在世界營商環境的總體排名還處於中等水平,這與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不相適應。雖然市場主體快速增長,但我國的企業密度還不高,千人擁有企業數量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同樣突出,進一步發展還有較大空間。促進市場主體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關鍵是要改革。要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進一步改革市場準入製度,破除不合理的條條框框限製,從源頭上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
在發展市場經濟進程中,解決供給要素錯配問題、解決供給與需求失衡問題,關鍵要發揮市場的力量,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張茅提到,過去,由於忽視市場的功能,一些該退出市場的企業、該進行重組的行業,受到許多行政保護,得到許多政府救助。但行政主導的方式,違背了市場規律,把一些分散的、單個企業的問題,逐步積累成一些行業性、區域性難題,帶來現在改革發展上的風險和挑戰。
他表示,充分發揮市場機製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作用,這是長期方向。隻有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鼓勵競爭、鼓勵創新,才能依靠市場發現商機、培育創新,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新活力。隻有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形成僵屍企業退出機製,才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隻有打擊各種假冒偽劣、侵害企業權益行為,才能為企業健康發展騰出市場空間。作為市場監管部門,既要做好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又要做好改革創新的推動者,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長效機製。
(原標題:國家工商總局局長:開辦企業的行政審批依然過多)
最後更新:2018-01-01 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