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
汽車大全
人民日報海外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主線沒有變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做出全麵部署,係統回答了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如何實現發展的問題。為深入解讀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思想、新舉措,本報自今日起推出“中國經濟新征程”係列報道。
“今年以來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拓展新領域、豐富新內涵,推動實體經濟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三次產業都是在調整中發展,在轉型中升級,整個供給體係的質量和效率在穩步提升。”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誌宏日前在介紹前三季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進展時如是說。對此,專家指出,十九大報告提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依舊未變,將繼續為中國經濟在轉型階段持續健康發展指明正確路徑。
成效顯著各方點讚
自2015年底提出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成效不斷顯現。2016年,鋼鐵、煤炭產能分別退出6500萬噸以上和2.9億噸以上,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同時,全國商品房待售麵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均呈下降態勢,補短板亮點突出。今年以來,去產能加快推進,去庫存、去杠杆和降成本效果繼續顯現,短板領域投資快速增長,進展順利。
對於改革成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今年發布的《G20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技術性評估報告》指出,中國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成效顯著,生產率增長及高水平就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也紛紛肯定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
在看到成效的基礎上,對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國際社會繼續保持著高度關注。韓國經濟新聞網站“NEWSPIM”近日報道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十九大後有望通過化解過剩產能、國有企業改革等措施進一步加快改革速度。西班牙《證券愛好者報》報道稱,期待十九大將重點討論深化經濟結構性改革,出台更多提振全球經濟信心的決策。
實體經濟為著力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十九大報告提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依舊未變,將繼續為中國經濟在轉型階段持續健康發展指明正確路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過程中,實體經濟是重點。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係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對此,身處工程機械行業的中聯重科感觸深刻。十九大代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指出,實體企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參與者、更是受益者。2013年,工程機械行業跌入低穀,企業在高速發展期積累的問題集中爆發,負重經營。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為企業指明了方向,近年來,經過主動調整結構,苦練內功,企業重新回到上升通道,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五大任務繼續推進
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三去一降一補”依舊是需要堅持推進的任務。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隻是“三去一降一補”,但是先從“三去一降一補”入手。要做好加減乘除這四則運算。首先減,就是去產能,“三去一降一補”中的“一去”。還要做加法,新興產業的發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這都是做加法。還要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這是做乘法。加減乘除要一起做。總而言之,要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滿足不同消費的需求,使供給和需求更好地匹配起來。
“應該看到,‘三去一降一補’是針對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采取的有針對性、係統性的舉措。堅持繼續推進這五大任務,對於完善體製機製、轉變發展方式意義重大。”張立群說。
此外,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社會主體不容忽視。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必須依靠全麵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人是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一方麵應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另一方麵應當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原標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主線沒有變(中國經濟新征程 ①))
最後更新:2017-10-21 09: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