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39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發改委:全國城市群規劃年內有望全部完成

清華大學最近開展的一項“北京2050年”的展望研究預測,到2050年北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或將增至當前的5倍,達到華盛頓、巴黎的水平。屆時,北京及周邊城市人口或將增至4000萬。

十九大報告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領跑中國經濟的同時,中西部地區也躍躍欲試。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9日在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的論壇上表示,全國城市群規劃的工作今年有望全部完成。

2050年北京人均GDP增至當前5倍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是國內最早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科研機構,從2002年到2013年,一共發表了三期《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報告。2006年起,清華大學在北京教委的支持下進行“北京2049”研究,對北京首都功能和非首都的區域布局開展研究。

在10日舉行的“城市群建設支撐區域空間新框架”的分論壇上,清華大學城市規劃係主任吳唯佳表示,這項研究提出,為了緩解北京的城市壓力,需要疏解部分非首都功能;北京的首都功能需要有一個更大的區域來布局,可以建設新區來疏解非首都功能。

吳唯佳說,當時提出在半徑100公裏的範圍內建設新區,具體位置是北京新機場以南、白洋澱以北,也就是今天的雄安新區。

十九大報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

京津冀地域麵積21.6萬平方公裏,人口1.1億。2016年,京津冀以全國2.3%的國土麵積,承載了全國8%的人口,貢獻了全國10%的GDP,全國有25%的外商直接投資落地這一區域。研發經費占到全國的15%。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讀本》中表示,京津冀麵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尤其是北京大城市病突出,水資源匱乏,人口規模已近天花板,京津兩級過於肥胖,周邊中小城市過於瘦弱,區域發展差距懸殊,發展不平衡問題嚴重。

蔡奇認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點是繼續疏解一般性產業特別是高消耗產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部分第三產業,推動部分教育、醫療、培訓機構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和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有序遷出。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到2035年承接北京中心城區40萬~50萬常住人口疏解。

2016年,為配合新一輪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清華大學開展了“北京2050”展望研究。吳唯佳表示,在北京發展的過程中,首都功能、首都經濟是推進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因,央企和高新技術產業部門成為首都經濟的主要力量。近年來,高端服務業在北京中心城區大規模積聚,形成了中心城區高密度、高強度的格局。

這項研究對北京長期趨勢的判斷為,到2050年,北京人均GDP有可能增長至當前的5倍左右,達到世界一流國家的首都的水平(華盛頓7.2萬美元,巴黎6萬美元)。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同時,將帶動區域人口的進一步增加,北京及周邊城市的人口可能增長至共4000萬左右,形成以北京為中心,包括河北廊坊、天津薊縣武清等鄰近北京區縣,以及雄安等特大城市地區。

城市群是重要增長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城市群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也是最具有創新活力的板塊。百度、阿裏、騰訊、京東等代表中國最優質生產力的公司都集中在城市群中,重視發揮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作用將促進中國經濟向高質量轉型。

王一鳴認為,要按照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培育發展中西部地區城市群的要求,繼續推進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長江中遊、中原、哈長、北部灣等城市群建設,形成一批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促進國土空間均衡開發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城市群。

胡祖才稱,我國城市群建設步伐正在加快,城市群規劃的工作有望今年全部完成。

胡祖才稱,粵港澳大灣區、關中平原、滇中、天山北坡、唿包鄂榆等跨省級城市群規劃,已征求相關部門和地方意見,並將按程序上報國務院。各省負責編製的省內城市群規劃也進展順利。

針對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還沒有完全落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之間發展不夠協調等突出問題,胡祖才表示,要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暢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通道,並以都市圈通勤圈為抓手,通過三四線城市與中心城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社會事業共建共享,提高三四線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疏解中心城市人口壓力。

(原標題:發改委:全國城市群規劃年內有望全部完成)

最後更新:2017-11-14 04:18:56

  上一篇:go 墨西哥外交部:即使美國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也並非世界末日
  下一篇:go 財務造假 金亞科技領罰單